101名飞行学员群体应激管理水平测评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部分飞行学员群体应激管理水平。方法:采用军事群体心理应激预警检测工具对101名飞行学员进行团体应激水平测试。结果:团体均分高于全军常模,个别因子在常模与预警线之间,属正常的心理应激表达。结论:飞行学员抵御应激资源较多,但个别因子需要调整和改善。
  关键词应激 均分
  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识码:A
  
  应激,是指人或者动物有机体在外部环境刺激下产生的一种体内不平衡状态或非特异性生物与心理反应现象。适度应激使有机体保持积极的唤醒状态,是帮助有机体适应环境的重要素质。日常飞行训练和遂行飞行任务对直升机飞行学员群体应激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2010年初,对两个模拟班101名飞行学员进行了群体心理应激相关因素调查,现将测评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2009级飞行学员101人,男性,年龄17岁至23岁之间,其中20岁占60%。
  1.2抽样方法
  调查实施时间为2010年3月17日至18日。以模拟班为单位,进行团体抽样,以下我们简称为团体一组(49人)和团体二组(52人)。采用军事群体心理应激预警检测工具进行心理测评,发放心理问卷101份,有效问卷101份,有效率100%。
  1.3调查工具
  军事群体心理应激预警检测工具,该工具主要用于早期检测部队发生不良应激的高危因素,预测和预警发生不良应激的高危群体,为早期干预、合理配置战斗力量和心理服务人员提供依据。该工具是军事医学科学院武小梅教授等人,根据应激交互作用理论,通过文献研究、专家咨询、部队现场万余人次的反复施测、验证编制完成。问卷完成了标准化后,在广州、沈阳、济南、成都等军区,海军核潜艇、陆战旅,空降兵和武警部队等更多的独立样本研究中,在2008年3—5月军事斗争准备期间和2008年5月抗震救灾一线部队的实际应用中,各项心理测量学的指标一再得到了较好的验证。
  问卷共有32个项目,分为6个因子和4个附加项目,其项目序号分别是:领导支持因子(1、2、3、4、24)、应对方式因子(8、17、18、19、26)、士气因子(15、16、20、21、22、23、27、28)、自我效能因子(5、6、7、9)、控制感因子(10、11、12)、战友支持因子(13、14、25)、附加项目(29、30、31、32)。
  2 结果
  2.1团体一组(49人)军事群体心理应激自评结果与全军常模的对比
  
  2.2团体二组(52人)军事群体心理应激自评结果与全军常模的对比
  
  3结果分析
  3.1结果的解释
  (1)总均分预测群体应激趋向和特征。总均分越高预示群体抵御应激的资源越多,整体精神风貌和心理状态较好;得分越低说明该群体不良应激的危险因素积累越多,在执行任务中,越容易发生过度或不良应激反应。总均分低于全军常模,预示该团体抗应激的资源在全军平均水平以下,需要早期干预,干预的具体内容可依据各因子得分情况而定;总均分低于预警线,预示该群体在执行任务中将有50%以上的人出现过度或不良应激,必须根据各因子得分提示情况进行干预。(2)因子均分提示该群体在具体因子方面的表现特点。领导支持因子提示官兵关系,战友支持因子提示战友关系,士气因子提示士气,自我效能因子提示完成任务信心,应对方式因子提示应对成熟度,控制感因子提示对任务和环境的了解。得分越高,提示群体在该因子方面表现越好;因(下转第170页)(上接第145页)子均分低于全军常模,提示群体在该因子方面需要调整与改善;因子得分低于预警线,题示该群体在该因子方面问题严重,必须调整与改善。(3)附加项目均与应激关系密切,因此列为观察指标。每一项得分≤全军常模,提示群体在该项目方面需要调整与改善,得分≤预警线,提示该群体在该项目所显示的内容方面问题严重,必须引起重视和解决。
  3.2结论
  团体一组和二组团体均分均高于全军常模。表明其抵御应激的资源较丰富。但两组在个别因子上均有需要调整和改善的方面。团体一组的结果显示其团体需要在领导支持因子和自我效能因子,即官兵关系和完成任务信心方面做出调整和改善。团体二组的结果显示个别同志需要在士气因子和战友支持因子上做出调整和改善。
  
  参考文献
  [1]胡晓敏,党荣理,王天祥,等.战场应激反应的预防与干预,2005.
  [2]任辉,薛媛等.军事应激条件下军人心理健康与军队管理方式的相关性研究,2005.

推荐访问:应激 管理水平 测评 学员 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