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扬青春,传递能量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qwwx/qwwx201306/qwwx20130614-1-l.jpg
  “在未来高强度信息化战场上,如何迎接挑战,用什么样的战法打胜仗”成为我军亟待解决的问题,电影《目标战》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讲述了我军作战模式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以中国军人振聋发聩的呐喊向世人宣示“未来战场我主宰”,有力地回应了当前民众对部队建设的关注和期盼。
  还原一个“真”,描绘了当代军营的现实生活
  近些年,《突出重围》《士兵突击》《我是特种兵》等一大批反映当下军营生活的影视作品走进大众视野,从不同侧面讲述了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家对神秘军营的关注和好奇。但是,军事题材能不能接到“地气”还原现实,能不能展现当代军人的真实生活,一直为观众所期待。
  电影《目标战》中除几个主要演员外,都是由济南军区两支王牌部队的普通官兵演绎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真实故事。“红一连”是“三湾改编”中毛主席开创“支部建在连上”先河的红军连队,被军委授予“党支部建设模范连”荣誉称号,“飞狐”的原型则是济南军区某特战团,这支年轻的部队多次扬威国际赛场,被中央军委荣记一等功。看完这部自己讲述自己的电影后,“红一连”官兵还讲起了这样一段拍摄花絮:在拍摄营救人质“狼群”把步战车高密度集结在目标区外围的镜头时,大家认为这与平时的训法不一样,立即向副导演提出修改剧本的建议,使拍摄工作一度中断。编导们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会心一笑,径直来到“红一连”官兵中间,听着官兵理直气壮的辩解,导演宁海强高兴地拍着大腿说:“同志们,这就对了!目标中心战现在已经在你们的脑海里扎了根,但是这组镜头恰恰反映的是你们对这个新理论从拒绝到接受的过程呀!”大家恍然大悟。
  影片还一改往常“高大全”式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刻画出以副军长鲁豫军、连长戈睿、班长赵忠宝、“90后”战士李默斗等当代军人的群体形象,可以说没有一个闲人,没有一句废话。也有人说,影片中身穿红裙的赵忠宝妻子是多余的,特别是其艳丽的装束与场景格格不入;甚至还有人说,士官的妻子哪有这么漂亮的?但笔者认为,这个形象的塑造正是这部电影难能可贵之处,因为残存在人们脑海里的士官妻子“土、丑、拙”等传统形象早已过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如今的军人妻子也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也有着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开阔的眼界,她们同样青春靓丽、爱美时尚。影片真实反映了这一社会变迁,大胆地突破了“农家军歌”“大院小说”式人物形象,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同时,老兵、枪王有个美丽的妻子,也让人联想到军人就应该有个美好的家庭。影片的最后采用大写意的手法,用赵忠宝妻子怀抱孩子对远去直升机深情的注视和孩子那稚嫩的军礼,展现了一代代军属们对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默默无闻的支持和奉献,寄寓着人民军队与时俱进的传承和发展。
  彰显一个“变”,展现了军事变革的最新成果
  电影《目标战》之所以能够吸引广大观众的眼球,就是因为它击中了当今新军事变革的要害,引发了我们思维方式、作战指导、训练模式颠覆性的变化,它带给我们的是突破传统开拓创新的理念,是消除和平积习向紧跟实战需求的嬗变。
  影片中“红一连”在山地对抗演习中惨败,又在突发性的城市特种作战演练中遭受重创,借用昔日战场上百战百胜“红一连”浴火重生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因时而变、因敌而变、因战而变,才能在未来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是,这个简简单单的“变”字,曾让“红一连”所在的铁军师、这支功勋卓著的老红军部队,经历了两次刻骨铭心的“阵痛”。第一次是改制换装,由传统步兵向新型机械化步兵的转型中。由于老步兵的积习根深蒂固,师党委果断提出“不换思想就换人”,当年有一个团忍痛安排24名连长中23名转业,在奖优汰劣中逼着官兵“转”,全师在上级规定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形成了新的战斗力。电影再现了部队转型建设的艰难和曲折,将矛盾直指新军事变革中的思维定势,“兵王”赵忠宝就是这23名连长的缩影,他的退伍不禁让人扼腕痛惜,但是他弹无虚发、械无不精的过硬素质,却是其后来人具备适应现代信息化战争的必备前提,他留下了宝贵的传统精神和对未来的寄托。让我们欣慰的是,在新军事变革中,这支英雄部队抛弃的是陈旧的思维和过时的训练模式,不变的则是铁心跟党的信念和矢志打赢的不懈追求。
  第二次发生在探索实践目标中心战理论的道路上。2010年,“前卫-10·铁拳”跨域机动演习,这是一场近似实战的实兵对抗演练,“红一连”所在团的另一个连队担负夺占敌位于某高地指挥所的任务,经过激烈交战,当他们挥舞着红旗为攻上山顶而欢呼雀跃时,立即被对方特战引导队呼唤的火力覆盖,导演部当即裁定该连全体阵亡退出演习。这件事不但是此次演习最大的败笔,也成为这支无往不胜英雄部队的奇耻大辱。演习结束后,师党委立即召开专题会议,从上至下、举一反三查找指导思想、战法训法等方面问题,一个营一个营复盘推演,强力推进目标中心战理论在营连层面的实践运用。影片巧妙借用“红一连”作为叙事主体,没有经过任何艺术加工,客观真实地再现了这一场景,并以特写的方式把那面被子弹打得千疮百孔的、承载着“红一连”86年辉煌历史的连旗呈现在观众面前,用传统与现实、继承与创新在一个战功卓著的红军连队展开的激烈交锋,映射曾经创造了辉煌战绩的人民军队,在新的军事变革大潮中,必须换脑筋变思路,才能真正挺直脊梁,实现“能打仗、打胜仗”的目标要求。
  催生一股“气”,奏响了时代发展的主旋律
  看过影片,很多人评价《目标战》是继《地雷战》、《地道战》之后,军事教学故事片的“第三战”,但也不难看出,同时它更是一部催人奋进的青春励志片。整部影片没有反面人物,没有消极元素,更没有颓废思想和落后行为,在潜移默化之中传递给大家激情四射的正能量,这种震撼远比视觉冲击来得更为重要。
  了解铁军师的人都说这个部队有点“野”,突出表现在“三狠一不”上,即对敌人狠、对任务狠、对自己狠,从不服输。影片在拍摄过程曾出现了两个单位相互拉歌的花絮:休息间隙“红一连”唱了首歌,可歌还没唱完就被特战团的歌声给压下去了,这下把“红一连”的战斗激情给点燃了,六班长林志宏立即跳了出来向特战团拉起歌来,一时间群情激昂、血脉贲张,两个单位为了集体荣誉谁也不服谁。这让一旁的剧组人员也备受感染,马上把这个场景移植到影片之中,并将其巧妙与“红一连”独具特色的快板书和目标中心战理论有机融合,还配上副军长鲁豫军的现场鼓动和正面引导,成为影片又一画龙点睛之笔。这一看似简单的场景,不仅使官兵的创新精神和昂扬的战斗意志、顽强的战斗作风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更是展现了我军近年来基层军营文化建设的现状,以及用文化软实力催生部队战斗力的生动写照。

推荐访问:激扬 能量 传递 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