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理论课教学的探索


  [摘 要]本文就高校大学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理论课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从强化大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认识,更新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提高教师政治素质和重视教材建设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效果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质量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12-0131-0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是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和法制观的重要课程。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作为高校德育的主渠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基础”课教学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整个大学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功能的实效性,影响到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培养。因此,加强高校“基础”课的教育教学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大学生对“基础”课的态度与表现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的推进和建设,但从各高校教学实际来看,大学生学习“基础”课的积极性并不高,其突出表现在态度消极,逃课、缺课、厌学等。
  根据开学之初对笔者所在高校大一新生所做的调查显示:在新生第一学期所开设的七门课程中,“基础”课是学生们最反感的课程——反感或觉得该门课程无聊的人数占整个调查人数的三分之一。从其他学者的研究来看,当代大学生不仅对“基础”课态度消极,而且对所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也不容乐观。据某课题组对西部某省份十所高等院校所做的相关调查显示:在实施《05方案》后,大学生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虽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有19.2%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没有学习的必要性。对东部某高校的调查也显示:有12%的大学生认为政治理论课和品德课对自己影响甚微,还有12.5%的大学生认为“两课”对自己没有任何影响。
  态度决定行动,消极态度决定消极行为,其突出表现为“基础”课堂的迟到、早退、旷课、逃课以及上课睡觉、听音乐、聊天和玩手机等与课堂无关的行为。据有关调查显示:30.4%的学生回答自己会缺席思想政治理论课,63.3%的学生回答自己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会做其他事情,仅10.86%的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从来不做别的事情。
  二、高校大学生学习“基础”课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大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冲击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很快跃居世界前列,但教育文化,尤其是主流文化的建设发展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换句话说,就是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文明发展不平衡。这种不平衡表现在高校教育上,就是高等教育的产业化、市场化,这种基于市场体制建立起来高校教育体制,直接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常化建设。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资本所依附的资本主义价值观及多元文化也给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文化教育带来了巨大冲击。就高校而言,目前普遍存在着一种功利倾向:部分教师往往埋头于个人第二职业的经营,对教学采取应付的态度。多数学生把“基础”课看成一种可学可不学的课程,认为“基础”课对自己发展没什么用处,都是一些空洞的大道理,还不如把学“基础”课的时间用来学学英语、计算机等更为实用的课程。
  (二)学生对“基础”课认知存在偏差,或对“政治”有抵触情绪
  大学阶段,虽然大学生的思维开始由以形象思维为主转向以逻辑思维为主,但他们对社会的理解和认知仍处于成熟与不成熟之间,他们对许多社会现象尤其是对社会政治现象不能进行客观正确的评价。如一些党员干部腐化堕落,贪赃枉法,权钱交易,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等,这些消极现象和“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学生们很容易受到这些消极现象的影响而产生政治评价的偏激和信仰信心的失落,从而减低了对“基础”课内容的认同感,甚至会导致逆反心理,加之社会传统对政治的丑化及政治生态呈现出严酷性、虚伪性的狰狞面目,导致高校学生对“基础”课程以及各式显性思想政治课程和活动不分青红皂白地排斥、抗拒。
  (三)部分“基础”课主讲教师政治素养和执教水平有待提高
  教师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总设计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不仅仅在于教师对知识的传播,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政治敏锐度和觉悟。教师的能力、水平、工作态度和人格是影响学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因素。教师的政治素质、人格魅力对学生就更具榜样力量。在调查导致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热情的重要原因时,有13%的学生认为与教师授课水平有关,有36.8%的学生认为与教师课堂的授课方法有关,50.2%的学生认为课堂教学内容没有完全结合大学生实际情况,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没有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难以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学生自身思想上的疑问和困惑无法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使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指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制观的教育任务无法完成。
  (四)“基础”课教材建设存在一定滞后性
  当前各高校使用的“基础”教材是根据《05方案》编写的新版本。基础课教材自身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决定了教材内容需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再加上教材编写的特点,导致“基础”课教材并不能及时反映社会现实,无法对社会上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做出科学的分析和解答,就更不能对学生的思想困惑及时加以引导和教育。学生们学起来总是感觉零乱、空洞。笔者在2012年10月份,对100名2012级会计学专业学生所做的对现版教材满意度调查显示:对该教材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分别占27%和41%,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分别占24%和9%。另据桂林理工学院邱杰等人的调查显示:有33.8%的学生认为所使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陈旧。教材是教学的蓝本,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托,教材的不给力,必然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推荐访问:基础理论 课教学 探索 提升 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