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新素材解读与运用


  一
  青岛环卫工免费吃饭
  63岁的刘泉杰,是青岛崂山区株洲路上的环卫工。深秋时节,落叶很多。早上6点,这条路他已经扫了一个小时。天亮得很快,他需要趁着行人少把路边的垃圾箱擦一遍,再将花坛里的垃圾捡起来。6:30,工作了一个多小时的环卫工们也迎来了饭点,随后十几位环卫工人逐渐聚集到青岛崂山区劲松七路一家名叫鑫河畔绿色早餐的饭店门前。
  集合之后,刘泉杰和他的同事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了这家不花钱就能吃饭的饭店。店里的饭菜花样不少,还正热乎,大家凑到一桌上,吃上了当天的第一顿饭。环卫工人们说,这家店的老板不仅不要早餐钱,中午也请他们吃免费的自助餐。饭店的员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老板不让他们宣扬,也让他们不要嫌弃环卫工人。
  这位一直在请环卫工人吃饭的饭店老板,名叫于化集。在做饭店老板之前,自己开了十几年的出租车,同样早出晚归,环卫工人的辛苦他感同身受。“看到他们在马路邊啃着干馒头,也没水,感觉太不容易了,要是家里条件好,也不可能这么大年龄出来当环卫工人,吃也吃不好,喝也喝不好。”于化集说。
  记者从饭店员工口中了解到,于化集为环卫工人做的事情不止免费早午饭这些。今年夏天开始,于化集的饭店楼下就多了一个棚子,既提供茶水,也提供卫生间,专供环卫工人乘凉和休息。中午,在20元一位的自助餐厅里,记者又碰到了前来吃饭的环卫工人们。他们告诉记者,之前大家不好意思再来吃饭,老板还专门开车出去找。为了少给老板添麻烦,环卫工人们吃饭都不浪费,吃完饭也都自觉地把餐具放回去。久而久之,这张桌子就成了店里的一处风景,很多客人也都为这样的举动点赞。
  多维解读一:为普通人的爱心善心点个赞。
  看到环卫工人的辛苦而感同身受,由感同身受而伸出关爱之手,奉献爱心,让环卫工人有免费的饭可吃,有热水可喝,有地方可歇,这家餐馆的老板无疑是值得赞扬和尊敬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未来。爱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类高居万物榜首的标志,也应当是我们这个社会每一个人的追求。
  多维解读二:低调行善更值得学习。
  相比少数人的高调慈善,这位不让员工宣扬的老板于化集更显难能可贵。在不少人把慈善当做一种生财或者进阶途径的时候,低调的慈善不禁让人肃然起敬。低调行善是以帮助弱者为目的,是行动为王的慈善,低调行善者通过自己的行为足以让那些挂羊头卖狗肉者以及雷声大雨点小者感到汗颜。
  多维解读三:政府应当站在关心底层劳动者的最前沿。
  我们应当为社会中出现的好人好事鼓掌,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有些好人的出现,只是说明有人没有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有些感动的出现,总是让人心里不是滋味。一个行业持续地给社会留下“可怜”的印象,本身就很说明问题,说明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劳动条件没有得到充分保护,劳动者的尊严没有得到充分维护。而这些,仅仅靠寄希望于非常态的、“慈善性”的个人帮助是远远不够的。更进一步说,如果这种情况成为常态,反而是社会的悲哀,应该反思而非感动。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有更多的作为,切实解决环卫工人的物质需求,如此,对于社会来说,才是值得庆幸的。
  适用话题:爱心善心、为人低调、公共保障、政府职能。
  二
  偏激,河南一中学当面砸毁学生手机
  10月8号,河南南阳某中学举行了一场“手机销毁大会”。几十部从学生那儿没收来的手机被扔进水桶,用锤子砸烂!
  据学校工作人员表示,学生可以带手机,但进了学校之后不能用,不能再放到学生自己那里,因为放在学生那,他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拿出来玩,所以带来学校后要统一交给老师。而不交给老师,一旦被发现,就要销毁。对此,学校工作人员称,他们也是没办法,一切为学生好。
  10月11日晚,记者得到了一份名为《华龙高中部学生手机等9项管理措施》的文件。该文件第一条内容为,“在教室、公寓里发现学生有携带手机的,直接放入有水的水桶内或收交后统一集中销毁;在校园其他地方发现学生有携带手机的,一律没收,集中保管,放寒假时学生领取带回家。但特别强调:性质严重的,当场砸碎或统一集中销毁。发现有手机充电器的、私拉电源插座、吹风机等违规使用用电设备的一律没收,统一集中销毁。学生在被收的过程中坚持不交或者顶撞老师,直接开除。”
  多维解读一:多少暴力顶着爱的名义。
  一切为了学生,一直是教育界奉为圭臬的箴言。学校想让学生专心学习,不要沉迷手机,初衷当然不坏。然而,不论动机多么良善,以“爱”为名滥用暴力,都是不正当的。说到底,手机终归是私人财产,采用“暴力销毁”这种最极端的手段,显然超出了合理范围。暴力教育的最大危害在于影响学生的思维,容易激发学生的叛逆心理。
  多维解读二:治标与治本。
  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和教化学生走上正道,而靠暴力销毁手机,并不能让学生变得更加认真好学。以前没有电子产品的时候,学生们倒不会玩手机,但也会偷偷看小说、传纸条,甚至只是看着窗外的鸟发呆或走神,这同样会影响上课的质量。问题的关键,从来不在手机身上,而在于教育者必须想办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律精神,引导学生平衡好学习和休闲之间的关系。教育的目的与根本使命,不是让孩子们感受到压力与不快乐,而是成就人的美好心灵。管理学生也是为了给他们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而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恐怕难有好效果。
  多维解读三:方法总比困难多。
  同样是面对学生玩手机这个棘手的问题,富有管理智慧的学校自然会采用更合理的手段。有些学校设置了特制的手机充电柜,给学生的手机“限时充电”,以实现上课时“人机分离”;也有学校让每个班学生通过民主投票自主决定是否申请成为“零手机”班,同时为每个班级配备纯粹用于通信联络的“老人手机”。这些做法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学生上课玩手机的频率,还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诚信意识,可谓一箭双雕。

推荐访问:时新 素材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