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立委”选举与中美关系


  一、影响本次“立委”选举的岛外因素
  
  影响台湾此次“立委”选举结果的因素很多,除泛绿高额提名失策、泛蓝配票得当等技术因素外,当前中美关系的基本格局构成了影响台湾选民投票意向的牵制因素。在选前这种特定的政治环境下,中美之间对台湾地区选举动向出现某种程度的协调和一致,这是过去30多年来少有的现象。其最大的诱因,是陈水扁为了岛内政治需要而采取极为激进冒险的“台独”政策所致。
  1、大陆因素。
  首先,随着大陆综合国力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围绕中国和平崛起的话题越来越为世人所关注,中国大陆的日益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共和党在新的竞选纲领中提出:“共和党人相信,美中关系是我们推动建立一个稳定、和平与繁荣的亚太地区的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欢迎一个强大、和平与繁荣的中国的崛起。”这种表述与2000年将中国描绘成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出共和党人即便从心里不愿意看到中国崛起,但至少在改善与发展美中关系上已开始变得务实,并清楚地认识到最有可能打断中国和平崛起进程的就是欲图“制宪建国”的“台独”分裂势力。
  其次,从两岸的实力对比、台湾经济的脆弱性、国际政治的现实主义和长期以来台湾民众求和平求发展的主流民意来看,我强台弱的整体差距进一步拉大,台湾与大陆相对抗的筹码正逐渐减少。
  第三,大陆进一步对“台独”分裂势力施以强大压力,突显现阶段反“台独”的坚强意志、决心和能力。“3·20”以来,陈水扁当局进一步谋求通过所谓“宪政”改造,使台湾成为一个“正常完整的国家”,加紧大规模军购甚至发出战争的叫嚣,以及选前公然发表“中国敌国论”,推动“台湾正名”、2006年“公投新宪”等一系列激进“台独”分裂活动,面对两岸当前严峻的形势,大陆在对台大政方针不变的前提下,进行了阶段性、战术性、策略性的调整,开始把反“独”、防“独”以及国家统一的立法工作作为对台工作的新思维,以反制陈水扁当局的“台独时间表”,同时明确指出,只要陈水扁挑战一个中国原则底线,将不得不采取非和平的手段解决台湾问题。
  2、美国因素。
  对于美国而言,当前最重要的战略利益是应对恐怖主义的挑战以及解决朝鲜“核问题”和应对伊拉克战争而造成的战略被动。“3·20”以来,陈水扁当局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战两岸关系现状,尤其“立委”选前公然提出更改“国徽”、机构“正名”乃至“新宪时间表”等一系列“台独”诉求,破坏了小布什政府的战略部署和损害了美国的战略利益。对此,小布什政府多次向陈水扁当局发出严厉警告,并逐步加大了对“台独”的牵制。10月下旬国务卿鲍威尔访华期间,利用接受媒体采访的机会,强调“只有一个中国,台湾不是独立的,它并不享有国家主权”;鲍威尔罕见地使用“和平统一”这一说法,给台湾当局带去猛烈冲击。继鲍威尔讲话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鲍彻11月29日针对陈水扁预告2006年“公投催生新宪的时间表”,在国务院例行记者会中强调指出,美国反对改变台湾地位或走向“独立”的“公投”,美国将认真看待陈水扁的“四不”承诺,这表明小布什政府已不将陈水扁“新宪时间表”的演说视为选举语言,并且无法再容忍这种“选举语言”。12月6日,美国国务院针对陈水扁提出“外馆”与公营机构“正名”的问题再度给予明确反对,认为陈水扁当局推动所谓的“正名运动”是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的举动。
  上述表明,美国对台政策的底线是决不允许台湾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虽然这期间美国的两岸政策反反复复,但美国毕竟无法迫使中国大陆在一个中国原则上做出让步,也不愿因卷入台海战争而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陈水扁主导的泛绿阵营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的冲撞和失算,使中美双方在遏制“台独”上认识一致,利益趋同,使美国的两岸政策在选举的关键时刻向大陆倾斜,于是形成了中美台三角关系二对一的牵制局面。
  
  二、台湾“立委”选举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尽管目前泛蓝阵营维持相对过半的优势,但却无法改变民进党继续执政的现实。“立委”选后,在陈水扁当局不放弃“制宪建国”诉求的情况下,两岸关系仍继续处于胶着状态,美国在制约陈水扁“急独”路线的同时,依然采取两面手法,以获取最大的利益。受此制约,中美关系相对稳定的格局仍将面临诸多挑战。
  1、泛绿阵营未过半,只是表明美国遏制陈水扁的“激独”路线一时奏效以及陈水扁当局图谋在“宪政”体制内从事“台独”的努力暂时受到抑制。然而,由于陈水扁图谋2006年“公投制宪”的计划并未停止,美国也没有放弃“不统、不独、不武”的两岸政策和遏制中国迅速崛起的全球战略,两岸关系紧张的根源并没有消除,台湾政局的走势依然不容乐观。在目前形势下,美国仍然在亚洲悄悄地增加军事部署,竭力构筑针对中国的军事包围圈。据《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美日最快将在明年2月发表共同宣言,更新“日美安保条约”,其中极具争议的“远东条款”不会改变,这项条款把台湾的安全情势,纳入美日共同防御的范围内。另据权威防务杂志《简氏防务周刊》报道,美国将在明年起派驻现役军官到美国驻台湾的机构。若此消息获得证实,将是1979年美台“断交”以来首次有现役美军派驻到台湾。
  2、从选举结果看,“台独”嚣张气势受挫,只是一时缓解两岸关系的高度紧张和降低可能带来的战争风险,但在陈水扁当局坚持2006年“公投制宪”既定计划的情况下,未来台海战争的风险依然存在。为此,大陆全国人大常委会经过慎重考虑和多方论证,适时决定启动《反分裂国家法》立法程序,其目的在于通过国内立法形式,进一步遏制“台独”分裂活动,以维护台海及亚太和平稳定与繁荣。该法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其最大的意义在于,除体现包括大陆和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以及“反独止独”的重要作用外,以主权法对抗干涉法的方式,对美国长期使用国内立法形式的“台湾关系法”形成巨大的反制作用。从美国官方的反应来看,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包润石仅表明事先已与两岸双方都进行过沟通,但未明确表示不支持大陆推动该法,只重申希望两岸把握时机恢复对话,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这个时候采取升高台海情势的行动。由于美方以中国大陆《反分裂国家法》尚未进入立法程序为由拒绝作任何评论,其后续反应尚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3、美国对台军售仍是中美关系的症结所在。与大陆共同遏制“台独”,只是美国对台政策的一次战术调整,而非战略上的根本转变。这并不意味着美国会放弃对台军售与协防台湾的原有承诺。如果现阶段大陆为维护国家主权完整被迫对台使用武力,美国为维护在台湾的利益而采取军事介入的可能性仍然存在。美国现行的对台政策是保持台湾“不战不和不独不统”的局面,使两岸永远处于分裂状态,以谋求最大的政治经济利益。为此,美国一直关注台湾“3·20”选后岛内引发各界争议的6108亿元对美军购案的动向,尤其代表美国军工集团的利益的小布什政府,在未来任期内更不会轻易放弃这笔巨额买卖。然而,12月14日,在台湾“立委”选后召开的首次“立法院程序委员会”上,6108亿元军购案在泛蓝“立委”人数占优势的情况下再度遭到封杀,此一结果是美国极不乐见的。12月21日,美国国务院公布副国务卿阿米蒂奇接受美国公共电视台的采访内容:中美关系未来最大的“地雷”是台湾;“台湾关系法”并没有规定美国必须防卫台湾。笔者认为,美国国务院此刻公布副国务卿阿米蒂奇的讲话有两个意图:一是再次警告陈水扁当局不得走得太远;二是暗示台湾朝野对美军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推荐访问:中美关系 台湾 立委 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