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保险、基金、政府多方驰援


  面对危机,收缩成为必然。如今,三胞集团已从“买买买”调到“卖卖卖”频道,瘦身自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获悉,多家股票高质押率的公司也采取了类似的行动,尽快回笼资金,缓解平仓压力。
  聚焦主业已成为诸多公司的共同选择。一家民营制造业上市公司董秘兼财务总监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现在来看,还是我们公司的稳健策略正确,不懂的行业不要做,不该借的钱不要借,做好自己的主业就行。”
  然而,当股市大幅下滑之后,面对潜在的系统性风险,单靠企业的自救已不够,还需要借助外界力量。
  10月19日上午,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稳定市场方面,允许银行理财子公司对资本市场进行投资,要求金融机构科学合理做好股权质押融资业务风险管理,鼓励地方政府管理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帮助有发展前景的公司纾解股权质押困难。

“爆仓”不能“一平了之”


  对于接近乃至跌破平仓线的公司来说,摆在第一位的,自然是不能“一平了之”。
  10月19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明确提出,“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科学合理地做好股权质押融资业务风险管理,在质押品触及止损线时,质权人应当综合评估出质人实际风险和未来发展前景等因素,采取恰当方式稳妥处理。”
  10月22日,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公开表态称,企业质押的股权仅仅作为第二还款来源,第一还款来源仍然是企业自身现金流。即使出现风险、触发平仓线,商业银行首先做的也不是“一平了之”,而是积极与相关企业协商。
  早在年初沪深交易所联合举办的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的培训会上,监管层就明确表示,券商平仓应遵循减持最新规定,通过竞价减持的,在3个月内不超过总股本的1%,大宗交易不超过总股本的2%。
  有券商管理层人士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平仓是最后的选择,不到万不得已,券商也不愿意走这一步,毕竟,这对我们也是很大的损失。”

总规模22万亿元的银行理财开闸


  10月19日,郭树清称,按照“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相关要求,银保监会制定了《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下称“《办法》”),现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此前,银保监会在解释《办法》时称,新规在多个方面放宽了条件,使理财子公司的监管标准与其他资管机构总体保持一致,比如允许子公司发行的公募理财产品直接投资股票,不设置理财产品销售起点金额,允许子公司理财产品可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代销,也可通过银保监会认可的其他机构代销等。
  光大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潘东预计,允许理财子公司直接投资股票,无疑将为股票市场拓宽新的潜在投资者及资金来源,有利于提高股市稳定性。
  银行理财资金体量巨大。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为22.32万亿元,主要投向债券、存款、货币市场工具等标准化资产,占比约70%;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投资占比约为15%左右。这意味着,距离《办法》要求的35%的上限还有较大空间。
  不过,有分析师认为,银行理财的客户大都风险偏好较低,银行理财还是会尽量保持净值稳定,此外银行在固收投资上拥有相对优势,进入股市的意愿也不会很强烈。

险资是否会再次“凶猛来袭”?


  资金体量仅次于银行理财的是保险资金。据公开数据,截至9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15.87万亿元,投资股票和基金的规模分别为1.3万亿元、0.89万亿元(合计2.19万亿元),占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比例为8.17%和5.58%(合计为13.75%)。
  10月19日,郭树清表示,要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优势,加大保险资金财务性和战略性投资优质上市公司力度。允许保险资金设立专项产品参与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不纳入权益投资比例监管。
  保险资金投资风格偏稳健保守,以长线投资为主,被市场人士和监管机构称为稳定股市的“定海神针”。多年来,有不少业内人士多次提出希望A股市场提高诸如险资等机构投资者的比例,形成长期投资为主的市场风格,避免股市的大起大落,改变以散户为主的市场结构。
  2015年,险资集体入市,曾刺激行情好转。不过,个别险资风格凶悍的“举牌”动作,让市场为之侧目。
  《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底发表的封面文章《险资凶猛》一文统计显示,2015年险资共举牌59次,占资本市场举牌总数的36%;2016年险资举牌10次,占举牌总数的9.1%。
  部分险资追逐“短平快”利益,操作手法激进,举牌上市公司后,各方激烈争夺公司控制权,出现险资“长线短投”“高抛低吸”“快进快出”等行为,引发市场对险资举牌伤害实业的争议。
  同时,险资举牌时大量通过万能险账户购买股票,也是极大的隐患,容易导致资金期限错配、收益率不匹配。为偿付保费,个别保险机构激进投资,容易出现偿付能力危机、流动性危机和其他不可控的风险。
  为此,保监会自2016年底掀起一轮强监管行动,清理上述乱象,对全行业予以整顿。
  此次监管鼓励险资入市,是在保险业经过一番整顿后的重新上阵,相对而言,其做法有很大区别,“设立险资专项产品,且不纳入权益投资”的方式就是新打法。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鼓励,郭树清仍然指出,投资标的是“优质上市公司”。显然,防范风险依然是重中之重。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认为,保险资金期限长,7年以上的寿险保单占比约七成,因此,长期资产,特别是优质长期资产有效供给不足,是保险资金配置中面临的客观情况和长期问题。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统计发现,上一轮的险资集体行动中,险资偏爱估值低、股息率高、有稳定现金流的大盘蓝筹股,非周期性行业、高增长、高盈利公司是险资的主要目标。当时,按险资持股市值排名前十位的被举牌上市公司平均ROE(股权收益率)16.61%、平均PE(市盈率)10.1倍、平均PB(市凈率)1.49倍、平均股息率3.43%。若按照这一指标,在当前的市场中,类似标的公司远多于2016年。

推荐访问:驰援 多方 基金 银行 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