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求进,推动新能源健康持续发展


  随着传统能源开发潜力下降、能源价格快速上升和国际应对气候变化压力增大,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各国青睐。发展新能源已成为当今世界能源发展的大趋势,并将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热点。
  新世纪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新能源发展,于2005年起相继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法规政策和规划。自此,我国部分新能源利用如光伏发电、风电等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截至去年,我国风电并网装机规模达4505万千瓦,居世界第二位;太阳能光伏发电和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分别为214万千瓦和550万千瓦,占世界比重明显提升。但从发展质量看,除了个别规模目标外,其他目标的完成情况都不够理想,未完全达到我国发展新能源的初衷。为此,我们应当冷静看待新能源发展热潮,深入剖析并切实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坚持“稳中求进”,促进新能源健康持续发展,实现我国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并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
  一、新能源的内涵及发展意义
  (一)新能源内涵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一般地说,常规能源是指技术上比较成熟且已被大规模利用的能源;而新能源通常是指尚未大规模利用、正在积极研究开发的能源。其特征主要包括:资源蕴藏量丰富、开发利用前景广阔、科技含量较高、无污染或污染相对较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资源禀赋相异的地区,新能源所指的能源种类也不一样,就我国现阶段而言,其范围应该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核聚变能和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能源。
  (二)发展意义
  1、扩大能源供给,保障能源安全
  从国内看,我国能源人均占有量低,尤其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4%和7.5%。近年来,我国天然气产量增长较慢,石油开采只能维持在2亿吨左右,煤炭开采条件也越来越恶劣,能源供给形势不容乐观。随着我国继续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未来我国能源缺口还将增大,能源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从国际上看,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地缘政治等因素对国际能源形势产生重要影响,能源市场更加复杂多变,竞争更加激烈。尤其2010年以来,中东地区持续动荡不安,局势愈发紧张,给我国的能源进口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由此还给我国外交增添了许多压力。为此,着眼长远,必须大力发展新能源,扩大能源供给渠道,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能源基础。
  2、改善能源结构,有效应对气候变化
  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承诺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40%—45%,非化石能源比重达到15%。要实现这两个目标,一是要加强能源节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二是要持续优化能源结构,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我国可再生能源储量丰富,初步测算,我国风能技术可开发量约为30亿千瓦,国土三分之二以上面积年太阳辐射量超过每平方米5000兆焦,生物质能每年可利用量约4.6亿吨标准煤,地热能可开采资源量更是达到33亿吨标准煤/年,发展潜力巨大。对上述能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将极大提高我国非化石能源比重,使能源结构得到明显优化,顺利实现碳减排目标,并进一步改善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
  3、带动产业发展,形成新的增长点
  新能源的发展,可以带动新能源行业及上下游产业、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产业的发展,具有产业关联广、资金需求大、技术层次高、就业容量大的特点。金融危机后,新能源已然成为世界各国手中的“香饽饽”,美、日、欧盟等均把新能源技术与产业作为战略突破口,希望尽快形成新的增长点。2009年1月,奥巴马签署的《美国经济复兴与再投资法案》,首要目标就是通过重点投资清洁能源领域促进美国经济的转型,增加就业,扭转美国经济的颓势。我国也在2010年将新能源产业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以期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毋庸置疑,鉴于新能源产业在拉动投资、扩大内需和增加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其势必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4、推动科技进步,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尤其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极可能进入创新集聚爆发和新兴产业成长时期,绿色发展成为一大趋势。新能源发展环保要求高,对技术依赖大,推进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将可能导致新的技术革命产生,从而催生经济增长模式和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近几年,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加快部署,推动新能源在内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与其他领域相比,我国新能源发展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并不算太大。为此,我国必须要抓住时机,努力在发展新能源过程中加强科技创新,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以期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
  三、我国新能源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推动力度不一,发展不均衡现象突出
  “十一五”期间,我国风电并网规模年均增长90%,光伏发电为63%,均远高于世界平均增速和规划目标。2011年,光伏并网规模更是呈现爆发式增长,增长了两倍有余。此外,随着风力发电开发建设、太阳能利用补贴、特许权招标等一系列管理办法的相继颁布,风能、太阳能利用领域的政策体系已初步形成。但其他新能源如生物质能、地热能、页岩气等则仍处于“摸清家底”阶段,利用规模低于世界平均增速,甚至地热发电装机不升反降。可以看出,我国在新能源发展过程中,“挑肥拣瘦”现象比较突出,这将导致大多数新能源在未来发展中落后于人。如,美国页岩气产量已从2006年的311亿立方米提高到2011年的1800亿立方米,超过我国当年常规天然气产量,而我国页岩气开发才开始启动相关工作,两者差距明显。
  (二)配套协调不足,能源利用效率不高
  虽然我国风电、光伏发电等领域发展迅速,装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但发电量却并未同比增长。2009年我国风、光及地热的装机容量约为美国的65%,而发电量却不到24%,利用效率差距明显。其主要原因是,相配套建设不完善,与新能源发展速度不协调。以风电为例,伴随着风电场的并网,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在2011年进一步凸显。一是出现大规模的风电脱网事故。去年前10个月,仅酒泉风电基地就发生脱网事故73次。二是“弃风”现象严重,消纳矛盾突出。已建成运行的河西750万千伏输电工程的外送能力仅为230万千瓦左右,其余都无法外送。脱网事故和“弃风”现象,不仅暴露出风电场建设施工质量不高、风电接入安全性不高、风电场运行管理薄弱等问题,也暴露出政府在制定相关规划时过于侧重资源开发、对具体的风电送出和消纳考虑不够的问题。

推荐访问:新能源 持续发展 中求 推动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