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外部性条件下的市场进入与市场竞争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gsc/zgsc201505/zgsc20150515-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gsc/zgsc201505/zgsc20150515-10-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gsc/zgsc201505/zgsc20150515-1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gsc/zgsc201505/zgsc20150515-1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gsc/zgsc201505/zgsc20150515-13-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gsc/zgsc201505/zgsc20150515-14-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gsc/zgsc201505/zgsc20150515-15-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gsc/zgsc201505/zgsc20150515-16-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gsc/zgsc201505/zgsc20150515-17-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gsc/zgsc201505/zgsc20150515-18-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gsc/zgsc201505/zgsc20150515-19-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gsc/zgsc201505/zgsc20150515-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gsc/zgsc201505/zgsc20150515-20-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gsc/zgsc201505/zgsc20150515-2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gsc/zgsc201505/zgsc20150515-3-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gsc/zgsc201505/zgsc20150515-4-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gsc/zgsc201505/zgsc20150515-5-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gsc/zgsc201505/zgsc20150515-6-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gsc/zgsc201505/zgsc20150515-7-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gsc/zgsc201505/zgsc20150515-8-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gsc/zgsc201505/zgsc20150515-9-l.jpg
  摘要:从电信业的网络经济特性角度,构建了双寡头竞争的Hotelling模型和多厂商竞争的Spokes模型,考察近年来电信业市场的进入和竞争问题。研究发现,存在网络外部性与消费者转移成本的条件下,序贯进入市场的机制下,在位厂商的价格水平高于新进入者,也高于同时进入市场时的价格水平。新进入厂商只能通过低价渗透方式进入市场,但当市场上的在位厂商数量达到一定值时,新进入厂商的低价策略能够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关键词: 网络外部性;转移成本;市场进入;电信市场
  DOI: 10.13939/j.cnki.zgsc.2015.05. 093
  一、引言
  电信产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其改革与发展受到普遍关注。自1994年中国联通成立,电信市场打破垄断,随后原邮电部也逐步实现了政企分离,并进行了数次拆分重组。但耐人寻味的是,每一次拆分重组后,经过短暂的市场相对平衡后,电信市场又会出现市场失衡。电信市场似乎陷入了“拆分——平衡——失衡——拆分”的循环。[1]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电信市场的失衡与分业拆分有关。在1999年进行的分业拆分并没有预料到随后移动通信市场的飞速增长以及固定通信业务的逐步萎缩。[2][3]但实际上,这并不足以成为主要的原因。以移动通信市场为例,在较早时期,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两家寡头便在此领域开展竞争,但仍旧存在一家独大的局面。另外,陆伟刚(2001)从企业治理的微观层面出发,认为电信产业没有出现与可竞争型市场相应的微观运行商,导致宏观运行的非均衡,例如定价、产量上的非均衡。[4]这对于电信市场失衡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也无法成为根本原因。
  实际上,电信市场失衡并非中国独有的现象。从世界范围内看,即使是欧美等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也存在放松电信业管制后的市场失衡状况。例如,英国在1982年给私人控股的莫克瑞通信公司(Mercury Communications)颁发了电信运营牌照,允许其建立电信网络,与垄断运营商BT开展竞争。实际上,即使后来英国政府不断放松市场准入,多家电信运营商涌入,但电信市场仍然长期被BT主导。[5]美国和欧盟在全面开放电信市场竞争之后,也出现过与英国类似的现象,即大量的运营商涌入,但竞争的结果却是市场份额和收入份额主要仍然向传统电信运营公司和大型电信运营公司集中。[6]
  笔者认为,电信市场的失衡现象与电信业本身的经济技术特性紧密相关。许多学者认为,电信业是典型的网络型产业,具有较强的网络外部性特征。[7][8][9]而网络型产业的发展与其他普通产业有所差异。本文从电信业的网络经济特性出发,分析了存在网络外部性的条件下,电信市场的进入以及市场结构的特点。最后,我们将以移动通信市场作为案例进行研究。
  二、文献回顾
  所谓网络外部性,是指“个体消费者的效用随着消费同一商品的消费者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10]电信产业作为典型的网络产业,一方面具有传统的规模经济特性,即成本投入巨大且具有沉没性和弱增性;另一方面,电信市场则表现出较强的网络外部性,即进入电信市场的消费者越多,则电信服务对于消费者的效用也越大。[11]
  网络外部性的存在对电信市场有着重大的影响。吴昊(2007)对网络外部性市场中后入者所面对的进入壁垒进行了研究,认为网络外部性强化了进入壁垒对市场后入者阻碍功能。他以联通和移动的竞争为例,解释了联通在竞争中的弱势地位。[12]王琦、陈跃起(2005)分析了网络外部性对于电信价格的影响,指出在考虑网络外部性以及监管机构监管电信资费的情况下,用户单位通话费用还应进一步降低,以便更多的用户进入电信市场,形成更强的网络外部性。[13]陆伟刚、刘志阔(2007)认为网络外部性的存在使相关利益主体权利边界模糊, 从而限制了电信网络竞争业务领域的可竞争性。另外,理论上网络效应与网络外部性的混同,使管制政策与工具选择无力消除外部性,反而使现有的分拆式结构管制政策本身出现矛盾。[14]张成等(2009)认为竞争的自我颠覆性导致电信业由竞争格局走向垄断,而网络外部性则加速了这一进程。他们还认为2008年进行的第三次电信业重组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暂时逆转了由竞争的自我颠覆性导致的竞争性失衡,若要长期维持合理竞争性局面,需要均衡电信运营商的网络外部性。[15]
  以上研究中,学者们的研究往往集中于论述,较少用系统的模型进行分析。实际上,研究网络外部性对市场进入、市场竞争的影响,通常采用的是Hotelling模型。通过Hotelling模型的分析,学者们得到了许多研究结论。在市场进入方面,有观点认为网络外部性强度是决定企业能够进入市场以及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帅旭、陈宏民,2003;孙武军等,2006)。[16][17]李克克、陈宏民(2007)把网络外部性、消费者的学习成本与耐用产品的序贯创新结合起来,分析了在位厂商的进入遏制策略。[18]在市场竞争方面,丁国荣(2004)和王国才(2005)分析不对称网络外部性强度下的市场均衡状况以及企业竞争策略,认为网络外部性强对于有助于企业获得竞争优势。[19][20]有些学者将关注到了不同网络间存在的转移成本与兼容性问题。帅旭、陈宏民(2003)从转移成本内生化的角度,研究了存在网络外部效应的市场中,进入企业的兼容性选择问题,发现相对社会最优而言,由于转移成本的不同,进入厂商可能兼容性选择不足,也可能过度兼容。[21] 吉宏伟、孙武军(2007)重点考虑了转移成本因素,并通过产品兼容度将消费者的转移成本内生化,得到了新进入企业和在位企业的兼容性决策倾向。[22]
  本文将会首先构建双寡头博弈的Hotelling模型,分析厂商的定位问题、兼容性以及市场均衡条件下的价格、市场份额、厂商利润及消费者剩余。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多厂商竞争的Spokes模型,并考虑多厂商条件下新厂商的进入决策。最后,我们将以移动通信市场为例分析电信行业的竞争及市场失衡问题。

推荐访问:条件下 市场竞争 市场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