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风光在“尖峰”


  2003年3月,是以全国优秀企业家、全国劳模、全国人大代表杜自弘为掌门人的浙江尖峰建材集团更名为浙江尖峰集团,并升格为省批企业集团10周年的纪念月。10年前的7月28日,尖峰殷票挂牌上市,当时的火爆场面至今还让人记忆犹新。弹指间,10年过去了。10年来,杜自弘率领尖峰人苦苦寻觅,艰难探索,确立主业,多元扩张,铸就出一座新“尖峰”。
  探索:跨越单一化,扩张多元化
  i993年7月28日,尖峰股票在上证所挂牌上市,尖峰成为全国建材行业首家上市公司。
  股票上市,是对尖峰改革成就的大检阅。从1984年横向经济联合,到1988年股份制改革,到1992年多角经营,尖峰跳跃式发展,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在市场经济改革大潮中,尖峰人敢为天下先,大胆尝试,勇于创新,被誉为“小集团出了大经验”。
  成为上市公司,是尖峰发展历程的一座里程碑。
  而当社会各界为尖峰上市齐声喝彩之时,杜自弘及尖峰的领导层考虑最多的则是尖峰今后的发展,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尖峰的未来。
  当时,尖峰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杜自弘清醒地指出,尖峰股票上市的意义在于推动企业经营机制向更深的层次转换,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为企业发展开拓更为广阔的前景。他告诫尖峰员工,今后的路更长,困难更多,目标更远大,尖峰人如果仅仅陶醉于股票上市,思想境界就难以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前进的动力就会削弱,企业就会滋生经营危机。在“光环”下面,尖峰领导层看到的是尖峰潜在的危机:企业小,经营范围窄;主导产品单一,技术档次低;同行竞争激烈;全省小水泥中的“霸主”地位正在丧失;于部员工的观念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杜自弘号召尖峰人要“走出光环,转变观念,再造尖峰”。
  股票上市前的一两年,尖峰已涉及多元领域,除继续投资水泥外,触角已伸向房地产、矿泉水、电缆、环境化学工程等。
  尖峰股票上市后,企业的融资能力增强。考虑到在金华发展水泥受资源、交通、市场等的限制以及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为尽快规避单一经营带来的风险,尖峰加快了多元发展的进程。
  10年间,尖峰实事求是,在实践和摸索中适时调整发展战略,不断修正航向,自我完善。1992年,尖峰提出“立足建材,多角发展,背靠尖峰,面向世界”的发展战略,涉人多角经营领域。1995年提出“依托建材,多元发展、再造尖峰,走向世界”的九’五发展战略,即壮大建材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多元发展,主攻医药和机电工业;发展第三产业,提高企业综合实力。t999年提出“增强建材,壮大医药,搞活三产,多元经营”的跨世纪发展战略。2001年提出“抓大放小,突出主业”的思路,通过提升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集中主要资源,培育水泥和医药两大产业,逐步形成以水泥和医药为主,以房地产经营为补充的经营格局。
  多元经营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社会上褒贬不一。尖峰决策者以客观的态度历史地、辩证地看待发展中带来的问题,他们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对过去10年工作的成败得失认真进行了反思和总结。如董事长杜自弘所说,在跨行业调整中,尖峰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因为考虑到水泥抗风险能力不强,尖峰实施多元经营战略,寻求新的增长点,而多元经营中成长起来的增长点使尖峰渡过了1996、1997、1998几年困难时期。多元化有诸如利润的诱惑、资源的诱惑和行业的诱惑,同时也有诸如人才储备不足、资金投人集中度不够等缺陷,造成一些企业不大不小、不死不活,企业战线过长。
  杜自弘说,当时搞医药,国家有一些特殊规定,如医药销售要特许权,尖峰只好去买,一些不良资产也带了进来。现在社会进步了,特许权取消了,但尖峰内部遗留的问题还不能一下子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瞄准时机,一个一个去解决,发展中形成的问题需要在发展中得以解决。
  总结尖峰10年探索历程,杜自弘认为,多元战略不是最佳选择,但也不是不能选择。
  纵观尖峰10年来的发展历程,各个时期生产力水平不一样,尖峰的战略重点也不同。八十年代,单一经营水泥,单个企业做强;九十年代,多元经营,组成“船队”,把多个不强的企业联合起来,形成了较大规模,东方不亮西方亮,使企业渡过了水泥不景气所造成的三年困难时期。到了21世纪,形势发生了变化,结合背景分析企业,尖峰领导层敏锐地觉察到,尖峰已到了实施“舰队”战略的时候。2001年,尖峰决策层提出,尖峰发展进入转折期,企业要大力培养核心竞争力。企业规模上不仅要求量大,更要质优,要大而强。杜自弘说,水泥是基础,医药是希望,都是舰队中的“航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其他企业,不管是什么模式的舰,都要能独立作战。杜自弘这番话意味着,活下去的企业,要活得潇洒;有的企业要死,且要死得安乐。产业要由大到优,产品要由多到精,惟有这样才能真正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杜自弘指出,要把尖峰放到国际大背景、放到时代的制高点上去考虑,要在比较中分出优劣,找出差距,明确目标。人世以后,中国企业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国外大公司,尖峰要发挥自身优势,把企业做优、做精、做强,要把水泥、医药做好。
  10年间,尖峰陆续投资了水泥制品、电缆、陶瓷、电子、商业、交通、房地产、金融证券、医药等行业。
  10年进程,10年求索,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尖峰10年间跳动的脉搏:单一经营,抗风险弱——多元扩张,山重水复——确定主业,柳暗花明。
  水泥:旋窑唱主角,跻身全国五强
  上市之初,尖峰的水泥生产还是老式的机立窑。1993年的年产量不过45万吨。尖峰在分析了建材行业现有市场、管理、技术、人才和金华交通、地域等情况后,果断决策,重点发展新型干法回转窑生产线,扩大水泥生产规模,提高水泥产品的档次和质量。
  1994年12月18日,年产20万吨的五级旋风干法回转窑第一条生产线开工。
  1994年,尖峰年产水泥突破了50万吨大关。
  1994年7月和1995年下半年金松水泥厂两条生产线先后投入生产。
  1995年尖峰水泥年产量达到70万吨。
  1996年下半年,由于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政策,价格逐步卜调,原材料涨价,水泥市场面临严峻的考验。尖峰强化管理,水泥销售在逆境中打开局面,基本稳住了主要市场,出厂水泥依然比上年增加了5万多吨。
  1997年12月,尖峰投资1500万元,在台州建成年产10万吨的熟料粉磨生产线。以此为据点,抢占椒江、黄岩等地水泥市场,尖峰水泥向沿海地区扩展。
  1997年,在大环境依然不利的情况下,尖峰水泥公司通过调整生产经营策略,强化管理,节约增效等措施,在内部生产检测、质量管理中运用,水泥生产呈现出高产、优质、低成本的特点。年产水泥达到92万吨,各项质量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公司被评为省“质量、服务双满意”企业,并通过了省“管理四星级企业”考评,成为浙江省第一批、省建材行业惟一一家四星级企业;“尖峰”牌水泥被评为浙江省水泥行业畅销品牌,获得省名牌产品称号,全省建材系统获此殊荣的企业仅尖峰一家。
  1998年,“尖峰”牌水泥被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浙江省企业管理协会等单位联合推荐为浙江省优秀科技产品。
  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缩小与国际先进管理水平的差距,1998年底,尖峰水泥公司按IS09000质量体系认证要求编写质量手册,1999年6月顺利通过中国建材质量体系认证中心的审核。
  1998年,第一条回转窑生产线月出产高标号水泥1 3万余吨。12月,第二条日产1000吨的干法回转窑水泥生产线上马,1999年10月投产,并于当年达产达标。
  1999年,尖峰水泥公司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调整营销策略,克服种种困难,水泥销售出现供不应求的好形势,订货量逾130万吨,销售量首次突破100万吨大关。
  回转窑二线的上马,提高了尖峰高标号水泥的生产能力。水泥产品结构的调整,也提高了尖峰水泥品牌的含金量。由于国家加大了基础建设力度,尖峰高标号旋窑水泥的品牌效应开始凸现,成为各大工程项目的首选品牌,尖峰水泥进入了一个新的黄金时期。
  2000年下半年,水泥销售旺季刚刚来临,尖峰旋窑水泥就展现了尖峰水泥新军的实力,在大工程、大项目建设中十分抢手,其品牌效应、规模效应带动了整个水泥销售。9月-11月,尖峰水泥连续三次提价,依然供不应求。是年,尖峰水泥公司实现利润达到2800万元。
  2001年,尖峰水泥取得了有史以来最好的经济效益,产品结构调整也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年水泥产量达到144万吨,旋窑水泥所占比重已接近总量的一半;实施水泥质量新标准和内控标准,使尖峰水泥质量稳中有升,用户满意度大幅提高;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70%左右,达到历史最高点。
  水泥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尖峰并没有沾沾自喜止步不前。走出盆地,优化建材,做大做强战略使他们又一次书写出大手笔。
  尖峰计划在5年之内投资10个亿,在富阳境内建设两条日产5000吨熟料的新型干法回转窑水泥生产线。这一项目被列入2002年国家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即第八批国债专项资金项目,3年可获得国债贴息5000万元。目前,该项目的“三通一平”工程正在进行。两条生产线将分别于2004年和2007年建成,届时将形成年产500万吨以上干法回转窑水泥的规模,达到全省第一,跻身于全国五强。
  药业:工商一体化,进军全省五强
  尖峰通过兼并、联合、收购、参股等多种资本运营方式,实现了药业的快速扩张。
  1996年6月,尖峰跨地区兼并临海制药厂,拥有第一家制药厂,实行上市公司资金优势和老制药企业品牌、技术优势的互补,这是尖峰“借鸡生蛋”进军医药领域迈出的第一步。1998年尖峰又“借鸡孵蛋”金华生化制药厂,在1998年底注册成立了浙江尖峰药业有限公司,取得营业执照,随后很快获得了药品生产企业合格证和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两证一照”的取得,为尖峰在金华本土建立药品生产基地和打响尖峰医药品牌创造了必备条件。
  几年来,尖峰药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中国医药领域中确定了自己的地位。通过置换资产、调整产权结构和品种结构,利用各地资源优势,创建了有自身特色的药品生产模式、新药开发模式和产品营销模式,形成了以工业带动商业、工商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尖峰集团的创利支柱。
  医药企业常规的发展思路通常是选造厂再开发的新药品种,而尖峰药业却是首先投放大量资金,与中国顶级科研单位合作开发新产品,这种借外脑,买“青苗”的开发方法,既省力,又抓住了先机。1996年开始,尖峰药业先后已有12只新药上市。
  其次抓售销。尖峰药业在自己生产的产品上市前就先生收购了两家医药公司,建立了营销渠道和营销网络,培养了营销队伍。在此基础上,尖峰药才投放大量资金进行药厂的技改和扩建。新厂一造好,新药就等着生产了,而且营销部门早就大张旗鼓地做开了新药上市的推广工作,药品还没有在市场露面,牌子已打响了。抓新药开发和药品销售两头,来带动药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尖峰药业创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
  尖峰药业利用各地资源优势,形成了金华、临海、天津三大药品生产基地。
  金华,聚集了制剂人才,以生产综合型制剂为主。位于金华工业园03省道旁的秋滨制药厂,是尖峰药业投资最大的“航母”级制药基地,被列为市、省重点工程,是尖峰跨行业发展的标志性项目。项目总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70余亩,于2001年7月份破土动工,2002年12月通过国家级GMP认证,已开始试生产。主体厂房占地23亩,是目前省内制药行业单体建筑面各人最大的制药厂,也堪称华东地区一流的制剂厂房。制药厂的设备也堪称一流,水针设备是自动化程度最高的8针洗、烘、灌、封口一机的联动线;非PVC软件袋输液生产线,能在百级层流下一次完成制袋、灌装、封口,其过滤热水喷淋来菌项目填补了浙江省药品生产的一项空白。这些设备都选自国内知名厂家,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制药厂将陆续投入生产的药品有国家一、二类新药多个品种,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是国内同类型药品中的尖端产品。经过了GPM改造的金华老制药基地江南制药厂,工艺布局的档次提升,整体生产水平得以提高。
  临海,是国家级化工园区,发展原料药生产。尖峰药业板块中的海洲制药公司易地改造,在临海市沿海工业园区征地200亩,按GPM要求建设符合新型制药企业的新厂区,形成尖峰药业原料药生产基地,计划2003年6月份申请GPM认证。
  天津,是老制药基地,中成药人才资源丰富,尖峰将在那里办成以提取天然植物药为主的制药基地。
  目前,尖峰药业板块拥有生产企业8家,经营企业3家,科研单位1家。截止2002年底,药业板块总投资达6.97亿元;净资产2.2亿元;202年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利润总额接近3500万元。尖峰药业公司连续3年荣获浙江省医药工业十强企业、金华市优秀企业称号。在国家经贸委公布的全国制药企业最新排名中,尖峰药业销售收入列第19位,利润列第20位。
  10年改革,10年探索,10年发展,“尖峰”在变大变强:截止2002年底,尖峰集团总资产已达16亿多元,净资产6.35亿元,全年销售收入11亿元。2002年7月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了新的180指数,尖峰集团作为两家建材行业上市公司之一人选180指数成份股。
  正如尖峰集团现任党委书记、董事长杜自弘所描述的:“尖峰”开始成熟,还将稳步发展,无限风光在“尖峰”!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

推荐访问:尖峰 无限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