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磁灶陶瓷业的发展写作的语域新要求


  晋江磁灶作为中国陶瓷发源地之一,是我国著名的陶瓷之乡,陶瓷文化底蕴深厚,其制陶业源于西晋武帝秦始元年,兴于唐宋,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磁灶具有浓厚地方特色和典型风格的民间窑场,其产品丰富、品种多样,宋元时期陶瓷产品外销到日本和东南亚诸国,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外销瓷产地。泉州既有丰富的瓷土、高岭土和釉料等矿产原料,而泉州港的兴起,无疑又为千年古都增添了繁华契机,海上交通的便利,港口的繁荣为这一地区陶瓷外销提供了极大便利,外国商人云集泉州,泉州成为海上陶瓷之路的起点。正是延续千年不断发展的制陶产业,为晋江建筑陶瓷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仅使晋江磁灶千年瓷都文化得以传承,而且开创了晋江建筑陶瓷发展的新局面。
  晋江陶瓷千年窑火不息,发展到八十年代前,主要还是烧制碗、缸等日用陶瓷。改革开放后,磁灶人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激情,再次燃起制陶雄心,使祖先留下的产业优势得以发挥,传统技术得以施展。通过改变产品结构和生产工艺,从用简易设备,盒钵装坯,木材当燃料在龙窑里烧出白坯75×150釉面外墙砖,逐步发展到108×108立体砖,倒焰窑烟煤烧成的152×52、150*200的白坯及108×108、152×152、100×200红坯砖,尔后出现多孔窑烧成的产品,直至走上专业生产建筑陶瓷之路,并辐射发展到周边安海、内坑、紫帽等地,继而琉璃瓦也开始从龙窑走向多孔窑生产。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晋江建陶,已成为晋江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并形成了以磁灶镇为核心,辐射周边乡镇的陶瓷产业集群,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竞争力较强。福建晋江与广东佛山、山东淄博、河北唐山并列为全国四大建筑陶瓷生产基地。2000年6月18日,磁灶镇被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授予"中国陶瓷重镇"称誉。??到目前为止,仅磁灶就有建筑陶瓷生产企业170多家,辊道窑生产线200多条,年产建筑陶瓷5亿平方米,年产值55亿元,占全镇工业年产值近84%.开发生产有釉面砖、抛光砖、通体砖、劈开砖、仿古砖、琉璃瓦等各种规格、多种型号的内外墙砖、地板砖。全国各地均设有销售部或展示厅,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成都、西安、昆明、南通、营口等国内重要城市还投资建设陶瓷市场,全镇还有20家陶瓷生产企业在全国20多个城市建立营销机构和办事处。
  但是发展中有困惑,前进中亦有曲折。产业的高速发展,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市场需求不旺,产品总量严重过剩,供求关系严重失调,造成产品严重积压,特别是那些技术含量低、质量差、样式老化的产品。个别企业由于资金问题采用低价倾销的销售办法,相互杀价,企业效益明显下降。形势对那些高负债、设备老化、管理不善的企业,更是构成了严重威胁。?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方面。一是晋江陶瓷企业中多数仍为家族或几个人合伙经办的企业,管理比较粗放,产权不够明晰、财务制度不够规范,难以如实体现企业经营状况,束缚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二是研发新产品的企业不多,专业人才、熟练技工有所缺乏,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资源优势欠缺,陶瓷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高岭土主要向漳州、广东等一带购进,能源主要依靠山西等地,造成产品成本的增加;四是环境付出代价大。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汾水废液、废气、粉尘,对环境污染重;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及产品出厂外销都用大吨位的货车运输,造成区间道路不堪重负,缩短了正常使用周期。在产品出口方面,由于陶瓷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的下调,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产品成本的提高,加之进口国常常采取反倾销措施,从而挤压了陶瓷企业的利润空间,影响陶瓷出口企业的选择。
  晋江陶瓷发展面临新的挑战,需要寻求突破和提升的途径。随着原材料、燃料价格的上涨以及土地、劳动成本的增长,还有因环保门槛抬高而导致的成本提高,使得陶瓷企业必须从规模经营中获得水涨船高的规模利润,而要实现规模经营,资本运作是必备的手段之一。同时晋江陶瓷要加大产品创新研发力度,走品牌路线。因此,晋江陶瓷企业必须突破现有的倾向于保守、自我滚动的发展模式,进入资本运营时代。
  中国墙地砖的主要生产基地在佛山,佛山陶瓷代表着中国墙地砖的最高水准,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而中国外墙砖的主要生产基地则在泉州,福建晋江陶瓷代表着中国外墙砖的最高水平,这也是业界公认的。虽然福建外墙砖销量占全国市场总额的70%,但产品的附加值不高,中国外墙砖企业要改变这种低附加值的模式就务必通过转型来实现。因此,在做精现有产品的同时,适时开发新的、附加值高的产品,比如做陶扳、超薄砖等,既节约资源,减少排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加大创新力度,转变观念,加大研发力度,提升品质,量做少点,产品做精点,品牌投入大点,性价比合理点,向打造中国室外砖标志性品牌努力。
  我有幸走访了我乡镇几家较为大型的企业,在向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虚心讨教后,也明白了许多。尽管晋江陶瓷与佛山陶瓷近几年差距越拉越大,发现多数磁灶老板并不认为,磁灶产品逊于佛山。不过当问到为何不敢大方地使用自己的品牌,表明自己的产地,“还是对自己、对磁灶缺乏信心!”有人说办企业必须“三分虚、七分实”。上世纪90年代末,晋江陶瓷界发生了第一次行业大洗牌。当时国家首次实施宏观调控,加上大量晋江陶瓷企业盲目扩张,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建材业首先受到波及。??市场竞争非常残酷,去年佛山陶企也相继倒闭20余家,这引起磁灶业内人士的重视。但磁灶老板们更多地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这情况。业内普遍认为,其实佛山陶瓷行业去年遇到的情况和磁灶几年前的一次行业大洗牌相似,破产、倒闭的都是一些微利甚至亏损的中小企业,倒闭是长期恶性循环的结果。“佛山陶企的经历给磁灶陶企起了警示的作用。”磁灶一些企业家大都认为,现在陶瓷行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竞争又激烈,这要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稳健发展,保持合理的负债比例,而不是一味地举债扩张。当今,晋江的陶瓷行业更应该面向国际,重回国际市场,拓宽市场,打造中国品牌。对于国际市场,华泰集团董事长吴国良有自己一番独到的见解。他说,“中国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就必须走自有品牌路。”
  这些年,见证了磁灶的陶瓷业的发展是巨大的,而发展中又面临着挑战。所谓的机遇与挑战共存,技术与创新并进。陶瓷行业市场是十分残酷,磁灶的陶瓷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要勇于创新,面向国际,打造自我品牌价值,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利地位,不被市场淘汰。

推荐访问:陶瓷业 晋江 写作 发展 语域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