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还应否保有超国民待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最近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中国已开放的产业中,每个产业中排名前5位的企业几乎都已由外资控制: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比如玻璃行业,该行业中最大的5家企业已全部合资;占全国产量80%以上的最大的5家电梯生产厂家已由外商控股;18家国家级定点家电企业中,11家与外商合资;化妆品行业被150家外资企业控制着;20%的医药行业在外资手中;汽车行业销售额的90%来自国外品牌。而据国家工商总局调查,电脑操作系统、软包装产品、感光材料、子午线轮胎、手机等行业,外资均占有绝对垄断地位。而在轻工、化工、医药、机械、电于等行业,外资公司的产品已占据1/3以上的市场份额。
  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中心的有关专家在他们的调研报告《警惕外资并购中产业自主研发能力的削弱》中指出:外资对我国行业龙头企业实行并购并试图控制整个行业,客观上对我国的产业创新能力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在这种态势下,外资还应该保有超国民待遇吗?
  
  给予外资国民待遇应是核心原则
  
  早在20几年前,中国政府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吸引外资便一直是基本国策,其在经济发展领域的重要性并不逊于人口领域的计划生育政策。但是,20多年后,中国在外资心目中早已从仅仅是一个低成本的生产中心转化为一个生机勃勃的巨大市场,外资企业生产的产品也不再主要运往国外,相反,大部分开始在中国境内销售。
  如果外资企业的产品依然主要销往国外,那么给予其一定的优惠政策情有可原,因为这毕竟有助于中国的就业和税收,可既然外资企业们在中国生产、销售,那为什么还要给它们比中国企业还要优惠的政策呢?这不是帮助外资企业打击中资企业吗?
  进一步讲,吸引外资是为了发挥其比较优势,以补充国内储蓄不足、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
  可现在我国不缺资金,我国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外汇储备增长过高过快,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银行业整体出现流动性过剩。而许多引入外资的企业,根本就没有动用所获得的外汇去购买外国设备和其他产品,这些外汇仅仅被卖给中国人民银行,而央行只好用该笔外汇购买美国国库券。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外资在中国绕了一个圈子,又流了出去,中国只得到美国国库券利息收入,而外资则获得至少10%以上的投资回报率,为什么国内这么好的机资机会一定要给外资呢?
  再者,外资能带来先进技术和提高管理水平吗?未必。以中国汽车业为例,在上世纪90年代,外资进入中国汽车业受到严格控制,外资主要来自德国大众和美国通用,结果却导致中国汽车市场10余年来始终死气沉沉,价格也居高不下,国内合资方并未如愿以偿地得到技术和管理经验。
  只是近年来随着中国汽车业开放力度不断加大,行业整体水平才有了本质性的提高。所以,引进外资并不代表就一定能得到技术,相反,要看这个行业的竞争格局,外资只有在面临市场竞争时才会带来技术和管理经验。
  如今的确到了重新审视中国外资政策的时候了,给予外资国民待遇而不是超国民待遇,应该是核心原则。如果继续给外资以超国民优惠政策,对内资企业将是一个极大的损害,扭曲了整体经济环境,不利于长远的经济发展。
  但是,鼓励外资进入的政策实行了20多年,其巨大的惯性也根本不是说停就能停的。中国的实际情况是,从大城市到一个县、一个镇,都有自己的外资优惠政策,内容涉及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土地政策、“两免三减半”、收费等,更要命的是,一个省的相邻的几个市为了吸引外资,往往比着给优惠政策。

推荐访问:保有 外资 国民 待遇 应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