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多姿的云浮民间传统石艺


  [摘要]云浮素有“石都”、“石乡”之称。云石开采历史悠久,云石工艺远近闻名,雕刻艺术精湛,品种繁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云浮传统石艺为云浮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关键词]云浮石艺;雕刻工艺;经济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J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14-0089-02
  
  云浮市云城区素有“石都”、“石乡”之称,是“全国石材基地中心”、“全国石材流通示范基地”,是“广东省民族民间(石雕)艺术之乡”。云浮石艺有400多年的历史,分石雕工艺、石拼图工艺和装饰实用工艺三大类,极具南方石艺特色,是南方石雕工艺的代表。
  
  一、云浮石艺的历史渊源
  在周代,云浮境域为北越地,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劳作、生息、繁衍。据《云浮县志》记载:3亿多年前,云浮就形成了岩溶地貌(即喀斯特地貌),遍布可溶性岩石。地面上孤山突兀、石骨嶙峋、奇峰林立、多姿多彩,地下则是溶洞、暗河。独特的地貌,形成丰富的石料矿产资源,可供开发利用的岩石有大理石(云石)、石灰石、白云石等十余种。丰富优质的云石资源,为当地民间石材雕刻工艺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
  早在明朝万历年间,云石雕刻工艺就分为建筑实用装饰、家居用品、天然石板画、石碑等不同的石雕工艺行业。据《云浮县志》记载:肇庆水月宫有一块石碑,上刻“水月宫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为东安县(即现在的云城区和云安县)所产所刻。证明400多年前,云浮已有云石工艺石匠加工石板材和雕刻云石工艺了。清咸丰七年(1857),云浮、阳春交界处的富林镇莲塘岗咀村的张源昌在红塘板山设厂,生产云石板材和建筑装饰实用工艺。尽管是作坊生产,但当时他的产品已远销到新加坡等国家。清末,县城附近的罗斗岗、张屋、石脚围一带,民间加工雕刻云石工艺的活动已相当频繁。解放前,云浮石艺人曾把每年的农历四月八日定为凿石师傅旦,解放后因破除封建迷信而废除。
  明清时期和民国初期,当地一些村落、氏族大兴建造庙宇、宗祠,如春岗山的龙母庙(已毁)、区委大院内的关帝庙(已毁)等,这些庙宇、宗祠内的柱础、门座、地脚、石狮、石屏风等建筑实用装饰石雕石刻工艺,尤其是家居石刻装饰工艺,其工艺水平已有相当造诣。
  除云浮本土文化的承袭外,中原文化、闽南文化和西方文化等对云石雕刻艺术有一定的影响。追溯到明朝,中原人的南迁和闽南人的西移,带来新的石刻艺术和石刻材料,如汉白玉、青玉、蓝田玉石、福建石等。明末清初,云城已有邑民千辛万苦跑到海外谋生,他们回来时,带回了西方浮雕技术,后也融汇于传统石材雕刻之中,从而逐渐形成了当地独特的云石雕刻艺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形势的影响,传统的石雕艺术面临严峻挑战,不少厂家或作坊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纷纷转产或雕制西洋工艺品,而专门从事生产传统工艺的厂家已处于举步维艰的境地。
  
  二、云浮石艺的基本内容及工艺流程
  云浮的石材工艺主要分石雕、石拼图及装饰实用工艺三大类,在解放前以石雕石刻为主。石雕工艺分为圆雕和浮雕及阴雕。石雕手工艺的一般流程是:第一,选料布局;第二,敲坯戳坯;第三,钻洞镂空;第四,拉剌定形;第五,精刻修光;第六,磨光上蜡。按照艺术形式的不同,其基本制作顺序如下:
  镂雕顺序:打坯——包括先敲坯、后戳坯,均属粗坯型;钻凿洞——第一道较大的“放空洞”;镂空——内部镂戳并同时将坯进一步戳细;又钻洞——较小和细小的“造型洞”;拉剌——完全定形成坯;精雕修光。
  圆雕顺序:敲坯(粗坯);戳坯(细坯);精修。
  浮雕顺序:先将作品部件表面铲平或刨光后画上图纹;刻线(图纹边缘线);起地(戳去该凹的部位,使图纹浮起);精雕修光。
  阴雕顺序:把作品部件表面铲平或刨光后画上或印上书法作品或美术作品;刻线;着色。
  打坯要领:有“四从二欲”之口诀。“四从”就是“从大到小,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高到低”;“二欲”即“欲右必须从左到右,欲左必须从右到左”。
  修细要领:有“五要十达到”之要求。即一要刨光,二要雕净,三要刮深,四要刻明,五要剔清;使作品达到:光洁、干净、清晰、精细、明确、爽气、形实、神似、俏妙、韵美。
  云浮石艺早期题材以仙佛、罗汉等人物居多,如“大肚弥勒佛”、“观音”等。另外各种象征祥瑞的古兽,如龙、凤、狮、龟、鳄、蛟、麒麟、螭虎等,还有虎、象、牛、马、猪、鸡、狗及飞禽鱼虫。
  解放后,随着经济生活的发展,云浮石艺除石雕外还出现了石拼图和装饰实用工艺。拼图是利用不同种类不同色彩的石板拼制成精美的图案。拼图又分板材拼图和石材马赛克拼图。板材拼图利用不同颜色的石板材拼成图案。而石材马赛克拼图则利用石板材的边角料、碎料和天然色彩,拼成独特的精美图案和书画。装饰实用工艺主要分家居实用装饰和建筑实用装饰两种。家居实用装饰主要有花瓶类、盘类以及其他综合类的作品。建筑实用工艺主要有圆柱、罗马柱、球体、管形、弧形、线形、壁炉、扶手等。
  
  三、云浮石艺的主要特征
  (一)工艺特征
   首先选取当地优质天然石材作为加工原料。其次是绘画,根据不同的石材形态造型及成色进行构思,石艺人一般都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在所选取的石材上墨绘勒线,描绘好雕刻图案。再次是精细加工,在绘画的基础上,采用人工雕琢、砂磨抛光等方法精雕细刻。
   (二)产品特征
  云浮石艺与其他雕塑一样,属于造型艺术,既有传统装饰性、稳定感强的对称造型形式,也有稳中求变、动感极强的造型形式。其造型构图严谨,夸张与写实相结合、完整与简略相结合,做到了粗中见细、主题突出,使没有生命的石头变成有生命力的艺术品。石雕能因势而造型,巧妙雕琢;石刻则线条流畅、刀断意连、突出金石味;石拼图则巧用石材边角料和碎料,妙取石材天然颜色,变废为宝;装饰工艺则注重实用性与装饰性结合,既是生活用品、建筑用品,又是艺术品。
   (三)实用特征
  民间对石雕石刻艺术的需求,并非仅仅为其美化家居装饰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社会需求及民间活动的实用意义。云浮石艺是造型艺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如石狮、龙柱、楼梯扶手等。
   (四)地域特征
  云浮石艺所表现的内容和雕刻的图案造型、题材大都体现了岭南的本土文化。它体现在体裁、题材、构思、情节、形象、雕刻造型等内容与形式的要素中,在题材上更具岭南地域性。如石狮造型以南派为主,人物服饰、水果等为南方特有。
  
  四、云浮石艺的重要价值
  (一)历史价值
  云浮的石雕石刻艺术富有民族性,蕴含着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和精巧的技术,更凝聚着各种历史、科学和艺术的价值。石艺所体现的审美特征,既具有各个时期的特殊风格,也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同时也反映出各个时期的社会生活风貌,对研究中华南方石艺文化的发源和云浮地区的历史及古建筑、家居装饰等民俗文化有重要的作用。
  (二)文化价值
  云浮石艺注重美的内涵,体现了云浮人勇于进取的人文素质。每一件石艺作品,都体现出当地人民的文化、知识、艺术修养的底蕴和内涵,反映出当地人民的智慧、悟性、哲理、精神、情感和境界。艺人们运用其智慧,借石抒情,通过赋予其某种寓意,使石头“活起来”,达到点石成金,因而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三)学术价值
   云浮石艺的发展可折射出本地区不同时期人们的世界观,也可反映出不同时期人们的道德、伦理、政治和宗教哲学等观念。
  (四)实用价值
   云浮石艺多用于建筑,如石雕龙柱既可承重又可用于装饰。其民间用途在于美化人居环境和陶冶人们的情操,同时担任着教化礼义、宣扬美德、歌颂生活的媒介作用。
   (五)经济价值
   云浮石艺成为粤西地区最大的文化产业,给当地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成为云浮的支柱产业之一。
   云浮的民间传统石艺是云浮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云城区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石雕)艺术之乡”,2007年6月,“云浮石艺”被列入广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时省文化厅向国家文化部推荐云城区申报“中国民间文化(石雕)艺术之乡”。

推荐访问:云浮 绚丽多姿 民间 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