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名将100排名【黄埔三杰】

  20世纪中国战争史上,留下了“黄埔三杰”――蒋先云(1902―1927年)、陈赓(1903―1961年)和贺衷寒(1900―1972年)的英名。关于这三位军人,至今流传着许多传奇故事。
  1924年11月30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考试完毕。1925年6月25日补行毕业典礼,共六百四十五人毕业。日后他们都成了国民革命军的少壮派骨干。
  在最具传奇色彩的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学员中,有三句顺口溜概括了“黄埔三杰”各自的特色,叫做:“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陈赓的腿。”
  
  蒋先云的笔
  “黄埔三杰”之首蒋先云,1902年生于湖南省新田县大坪塘村,在衡阳读书,1921年10月经毛泽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湖南三师创立了“心社”,参加了安源路矿大罢工,担任过工人俱乐部党支部书记、水口山矿党团书记、黄埔军校特支书记和湖北省总工会工人纠察总队队长。
  蒋先云于1924年报名黄埔军校,入学考试与毕业考试均名列第一,他潜心攻读古今兵法,“兵学、战术两科,冠于全校”;校长蒋介石“爱之如手足”,党代表廖仲恺赞其为“军校中最可造就的人才”,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称其为“军校中的高才生”。
  蒋先云毕业后留校任政治部秘书。1925年2月,在周恩来领导下,青年军人成立联合组织,号召会员们实行“救国救民救自己”,发出“团结即是力量、联合即是幸福”的呼声,高喊“打倒封建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顿时,广州地区的两党革命军人与青年都纷纷参加,会员发展到两千余人。原定称“青年军人代表会”后改名为“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随即召开代表大会,选出了领导机构中央执行委员会,公推蒋先云为常务委员(主席),国民党人贺衷寒为秘书。出版了会刊《中国军人》和《青年军人》,都由蒋先云担任编辑和主要撰稿人。由于蒋先云擅长写文章,贺衷寒擅长演说,就有了“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的美誉。
  这个由两党成员组成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曾为军校开创和两次东征发挥了积极作用。
  1925年他们参加东征讨伐陈炯明,平定地方军阀叛乱,8月蒋先云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第七团党代表,不久率部参加第二次东征。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后,蒋先云退出国民党及第一军。
  在黄埔“执笔从戎”时,蒋先云得到乡亲、同学、战友和官兵们的赞佩。黄埔一期同学徐向前回忆说:“蒋先云是我的良师益友,他斗争坚决,作战勇敢,头脑敏捷,堪为青年军人的模范。” 郭沫若追述在北伐军总司令部的岁月,也自认“蒋先云比我强”。张国焘当年是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的重要成员,与蒋先云有很深的友谊。他熟知“蒋介石与中共的联系,往往都是经由他办理的”,又说,“他那时曾多次奔走南昌与武汉之间,企图挽救双方的破裂”,“成为国共两党之间,一道直接协商的桥梁”。周恩来对他也极力称赞,说“蒋先云是个将才”。国民党将军张发奎也赞其“此种健儿,天下能有几人”,《汉口民国日报》评论“蒋先云是一位冲锋陷阵,百战百胜的将军”,总之,蒋先云的才华,可称黄埔学员第一人。
  北伐时,“蒋介石亲临南昌前线督战,但遇到孙传芳的一队人马突然包围了国民革命军战地指挥部,蒋介石陷入重围而危于旦夕。只因侍从秘书蒋先云从容应敌,情急智生,首先自己孤军拒敌。然后指示警卫团掩护总司令安全脱险”,他在这次“救蒋”战斗中,树立功勋,英名远扬。
   1927年5月,武汉国民政府决定继续北伐,蒋先云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二十六师七十七团团长兼党代表,率部北上河南,5月28日在攻克临颍城的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二十五岁。
  
  贺衷寒的嘴
  贺衷寒1900年生于湖南岳阳鹿角镇牛皋村。1916年考入武昌湖南旅鄂中学读书,毕业后在武昌一家通讯社当见习记者。1919年五四运动时被选为武昌学生代表,1920年成为中国最早的共青团员。适逢苏联召开东方民族会议,贺被选为东方劳工代表参加。1921年春赴上海学习俄文,9月赴莫斯科。其间,性格刚烈的贺衷寒对中国代表团长张国焘强烈不满,由此脱离共产党。1922年回国,在武昌创办“人民通讯社”,因揭露旧社会黑暗,抨击军阀横行,提倡民主,主张革命,因此被查封。继往长沙创办“平民通讯社”,同时,兼任宏图中学教员。
  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11月毕业后任广州分校政治部上尉秘书。
  1925年1月12月贺衷寒与缪斌等在广州成立“孙文主义学会”,贺衷寒任会长。当时他任军校入伍生总队政治部主任。1926年被国民党派往苏联陆军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一年来的亲身考察,所见苏联的悲惨场面,贺衷寒深信:中国革命不应采用苏俄模式。此后蒋介石又派他赴日本学习考察。1928年回国,任杭州军事训练班学生总队队长,10月调国民党南京市党部工作。
  在黄埔毕业生中,贺衷寒以伶牙俐齿、能言善辩而著称一时。
  抗日战争时期,贺衷寒先后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一厅厅长、政治部秘书长,战后膺选制宪国民大会代表,1947年任社会部政务次长,1949年蒋介石引退,贺衷寒亦随之辞职。贺衷寒与蒋介石的关系不仅是师生,亦为蒋介石爱将,长期在军中政治部门活动,并非技术官僚。贺衷寒大量时间投入了解中国社会,思索挖掘社会病根的工作。贺衷寒随蒋介石集团败退台湾后,出版了《中国的病根》一书,试图为危亡的蒋氏政权开出药方。
  1950年,贺衷寒出任台湾“交通部长”,他的才干再次得到展现,任内卓有成效的努力,为台湾交通的发展和日后经济起飞打下基础。1971年,贺辞去“国策顾问”以外一切职务,闭门修身养性。1972年5月,忧郁中的贺衷寒因骨癌病逝,最后一句话是:“我已七十二岁了,不算短命吧?!”
  
  陈赓的腿
  陈赓原名陈庶康,1903年2月27日生于湖南湘乡市龙洞乡泉湖村。1916年入湘军当兵。1921年脱离湘军,在长沙的铁路局当办事员,参加爱国运动,得到共产党人何叔衡、郭亮等的帮助,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留校任连长、副队长,参加了平定商团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等战斗。1925年10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时,在华阳附近战斗失利,叛军追杀过来。到前线督战的蒋介石心慌腿软,怕被叛军俘虏,拔枪企图自杀。陈赓不顾个人安危,连背带拖,把蒋介石救了出来。由此,“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灵不过陈赓的腿”传为战事佳话。
  1926年秋,陈赓被派往苏联学习,1927年初回国。8月参加南昌起义,到贺龙部队任营长。失败后,由香港转赴上海。1928年起,主持中共中央特科的情报工作。1931年9月赴鄂豫皖苏区,任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团长、师长。1932年因负重伤秘密到上海就医,曾向鲁迅详细介绍鄂豫皖红军的斗争事迹。1933年3月被捕,由上海解往南昌。正在南昌指挥第四次“围剿”的蒋介石亲自对这位过去的学生与救命恩人,用高官厚禄进行劝降。陈赓严词拒绝。经中共和宋庆龄等营救,陈赓获释放后,辗转来到中央苏区,任步兵学校校长。
  长征中陈赓任干部团团长,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山城堡等战斗。1937年2月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兼任第一队队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旅长,参与创建晋冀豫根据地。1943年11月赴延安,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50年7月应邀至越南,帮助越南军民进行抗法战争。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第三兵团司令员。1952年6月回国,筹办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尔滨军工学院)并任第一任院长兼政委。1954年10月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56年当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因心肌梗死抢救无效而病逝,享年五十八岁。
  陈赓身经百战,历尽艰险而几度逢凶化吉,不愧是黄埔军校毕业生里面著名的常胜将军。■

推荐访问:三杰 黄埔三杰 黄埔十大名将 黄埔四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