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富巴菲特如何度过经济危机: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

     1929年秋天,美国金融界崩溃,股票一夜之间从顶点跌入深渊。一位名叫豪尔的证券交易员有规律的生活一下子被打破了,原本的繁忙变得清闲,收入锐减,但也因此有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妻子莱拉。随后,全球经济进入大萧条时期,给无数投资者带来了铭心刻骨的噩梦。但与此同时,豪尔家却多了一份喜悦:莱拉怀孕了。十个月后,在奥玛哈市区的一家潮湿的老医院里,一个男婴呱呱坠地。他就是日后全世界最成功的投资大师、投资者心中的偶像、而今的世界首富――股神巴菲特。
  或许冥冥之中早有暗示,这个在经济危机中受孕的孩子,人生的辉煌也注定和经济危机有关。几十年后,巴菲特说:“我们欢迎市场下跌,因为它使我们能以新的、令人感到恐慌的便宜价格拣到更多的股票。”
  从1965年到今天,巴菲特的投资业绩是同期美国股市涨幅的五十五倍,如果最初你交给巴菲特一万元,那么今天,他就会给你变成三千多万元。他数次创造股市的奇迹,而他最大的成就是:历经熊市,他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非但很少出现亏损,反而一次次乘势崛起,愈做愈强。
  2008年发生了波动全世界的经济危机,股市更是一片惊慌。大家的目光纷纷投向了巴菲特,他历次经济危机中的成就成为大家寻求安慰的宝典,他在本次经济危机中的一举一动,亦成为无数股民的投资指南。
  
  1972年经济危机:恰逢时机
  
  巴菲特十岁开始买股票,但一直到大学毕业回老家奥马哈做股票经纪人工作,股海闯荡多年,并没有什么成就。他一度也和普通股民那样,整天进行技术分析,四处打探小道消息,见到涨价趋势,赶紧买进,闻到跌价风声,立马抛出,在短线上赚些差价。
  后来,巴菲特与一位名叫苏珊的姑娘一见钟情,但谈婚论嫁的时候,巴菲特感受到了生活的压力。苏珊想让他买一套房子,但他只有一万元钱,两人只得租住在一套破旧不堪的老房子里。接着女儿出生,生活压力更大了。他们甚至连婴儿床都舍不得买,最后还是巴菲特找来一个梳妆台的抽屉,在里面铺些小垫子,便成了女儿的小床。
  苦闷的巴菲特不断地想着出路。曾经,他读过本杰明・格雷厄姆(当时华尔街最著名的投资大师,是证券分析行业的创始人,被称为证券分析之父)写的《聪明的投资者》一书,深为这位投资大师的理念所折服。为了能够聆听大师的投资课程,他申请到哥伦比亚大学读了研究生,然后又在格雷厄姆创办的投资公司里进行了两年的实际操作。
  二十六岁时,巴菲特开始创业,他从亲戚朋友那里凑了十万多美元,创办了一家投资合伙公司。他运用格雷厄姆传授的价值投资策略,开始了他的辉煌之路。合伙公司在他的领导下相当成功,他在三十岁左右的时候,就成了当地颇有名气的百万富翁。他在当地买了一套最好的房子,终于让心爱的妻子跟着他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1968年,美国的股市达到了疯狂的程度,许多股票的市盈率达到了四十倍到四十六倍之高,有的甚至达到了一百倍。人人都在疯狂的时候,巴菲特却听到了牛市死亡前的呻吟声。在牛市的最高潮时,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解散他的合伙公司,退出股市,只保留他拥有百分之二十八点九股份的伯克希尔股票。作为伯克希尔公司最大的股东,他任命自己为董事会主席,专心投入伯克希尔的管理,等待时机。这是个绝对英明的决定。
  1972年,越战之后的美国发生经济危机,物价疯长,无数人失业,市场上哀声一片。因为及时退出,巴菲特成功地避过了这场灾难,手中握有不少现金,在灾难来临的时候,他的机会也来了。
  
  首先让巴菲特小试牛刀的是希斯糖果公司。因为经济危机,这家位于西海岸制造并经销盒装巧克力的糖果公司面临困境。巴菲特四处走访,知道这是一家声誉很好的公司,在客户群里口碑很好。巴菲特明白,这个公司只要一直保持着这样好的声誉,根本不需要费多少精力就能轻松打理。于是他以两千五百万美元收购了当时只有一千万美元现金的希斯糖果公司。
  接下来,巴菲特盯上了报刊业,他发现这才是一个大金矿。因为拥有一家名牌的报刊,差不多就等于拥有了一座收费的大桥,每一个过客都得留下过桥钱。第二年,他开始在股市上悄悄地蚕食《波士顿环球》和《华盛顿邮报》。
  说起来,巴菲特和《华盛顿邮报》还有一段特殊的渊源。1940年,十岁的巴菲特曾是《华盛顿邮报》的送报生,而且他当时送报赚的钱,占他后来第一笔投资金额的一半。如今,这个当初的小小送报生开始狮子大张口了。
  《华盛顿邮报》因为水门事件的报道,在1972年至1973年受到白宫尼克松政府的炮火猛攻,股价不断下跌。后来,随着股市的崩盘,《华盛顿邮报》的股票经过分割,股价由刚发行时的六点五美元,调为四美元。巴菲特抓住了时机,他买了一千零六十万美元的邮报股票,相当于该公司所有股票的百分之十,成为除女董事长凯瑟琳・格雷厄姆家族之外,《华盛顿邮报》最大的股东。
  当巴菲特刚开始购买《华盛顿邮报》的股票时,《华盛顿邮报》的女董事长凯瑟琳・格雷厄姆还十分担心,觉得让一个非家庭成员拥有这么多股票是不安全的。为了让女董事长放心,巴菲特委托女董事长的儿子代理自己行使股票权,以此让她明白自己购买股票是纯粹的投资行为。巴菲特最终取得了女董事长的信任,并于1974年受邀加入董事会,被任命为董事会财务委员会主席。而巴菲特也确实在《华盛顿邮报》公司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教会了女董事长如何运作一家成功的企业。
  但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在巴菲特刚购入《华盛顿邮报》股票之后的两年,这支股票却在一直下跌,他投资的一千零六十万美元,到1974年底的时候,已经贬值为八百万美元。一直到1976年,股价还一直超越不了巴菲特购入时的价位。当时还未成名的巴菲特引来了不少非议,但巴菲特谨记老师的教诲,不看股票看公司,他深信《华盛顿邮报》会有很好的前景,所以坚持不抛手里的股票。他曾经说过,选股和选妻是一样的道理,你只要认准了人,就要坚持下去,不能因为妻子遇到暂时的困难就抛弃她。
  巴菲特是对的。过了1976年,《华盛顿邮报》开始摆脱一直下跌的局面,利润竟然达到了年均增长百分之三十五的奇迹。现在,巴菲特在《华盛顿邮报》的投资价值,已经高达八亿美元。这笔投资成为巴菲特最好的投资之一。
  
  1980年经济危机:成就霸业
  
  巴菲特是所有投资人的偶像,而这位偶像人物,也有自己的偶像。他的偶像竟然只是一位整日干些给球员们扛球棒递毛巾送饮料和杂志的棒球球童。巴菲特说,正是这位叫埃迪・本尼特的棒球球童,让我懂得了选股的奥妙所在。
  
  球童埃迪・本尼特的理念是:要为球场上最厉害的超级球星拎球棒,才是当球童赚大钱的关键。他最初在芝加哥白袜队当球童,这一年白袜队打进世界大赛。第二年,他到布鲁克林道奇队,结果道奇队赢得美国棒球联赛冠军。接下来他又发现了纽约扬基队的潜力,于是又跳槽过去,结果扬基队这一年赢得了历史上的第一个冠军杯。他看好扬基队后便守在扬基队七年。
  巴菲特知道,要想赚钱,就要给美国最成功的超级明星公司“拎球棒”。巴菲特曾经分析过万家上市公司的股票,然后分析出那些最有实力的,等待时机出手。像可口可乐、吉列这些全球知名品牌,巴菲特可谓“觊觎”已久。因为他相信,在他能预见的几十年内,人们会一直喝可口可乐,会一直用吉列刀片刮胡子,在以后的很长时间内,这些公司都会拥有十分出众的竞争优势,长期持有这些公司的股票肯定会有良好的投资回报。
  1980年,世界第三次经济危机发生,物价普遍大幅度上涨,美国通货膨胀率高达百分之十三点四。像可口可乐和吉列这些知名企业,也都陷入困境。巴菲特成就霸业的机会来了。
  
  股市崩盘后,可口可乐的股票下跌了百分之二十五,20世纪80年代,巴菲特开始以平均十点九六美元每股的价格大规模地购买可口可乐股票,陆续购买了十点二七亿美元的可口可乐股票。对可口可乐的投资,是巴菲特有史以来最大手笔的一次投资。曾于五岁时第一次喝可口可乐,并以二十五美分买六瓶可乐,再以每瓶五美分的价格卖给邻居们的巴菲特,摇身一变成为可口可乐的最大股东,并参加了可口可乐的董事会。
  可口可乐成就了巴菲特股市的霸业,在美国,可口可乐仅次于奇异电器与微软,位居第三。而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公司持有可口可乐的股份,目前的价值约为一百五十亿美元。
  对吉列公司的投资,也是巴菲特的一个大手笔。同样是世界著名商标的吉列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非常不景气。无奈之下,吉列公司以每股四十五美元的代价收回了一千九百万股股票,使流通在外的股票下跌了百分之三十五。巴菲特看到了吉列公司的困境,也看到了自己的机会。
  巴菲特找到吉列公司的董事会,拿出了自己的方案。经过数次沟通,吉列公司做出让步,发行了六亿美元的可转换特别股票给了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每年股息百分之八点七五,如果未来连续二十个交易日股价超过六十五点五美元,可转换特别股必须以每股五十美元的价格强制转换成普通股股权。到1991年时,吉列的股价连续二十个交易日在六十五美元以上,涨到了每股七十三美元,吉列公司按约赎回了伯克希尔六亿美元的可转换特别股票,伯克希尔按约得到了吉列公司流行在外的百分之十一的普通股股票份额,巴菲特从此成了吉列的董事。2002年时,伯克希尔已经拥有九千六百万股吉列公司的普通股,持股价值近三十亿美元。2005年年初,宝洁宣布收购吉列的交易后,巴菲特长期持有的这九千六百万股吉列股票市值一下子涨到了五十一亿美元。
  每每想到每天早上全球会有二十五亿的男性要刮胡子,长期持有吉列股票的巴菲特就会心情大好。
  投资可口可乐和吉列,无疑是巴菲特的得意之作。一位伯克希尔股东表示,投资可口可乐和吉列公司以后,他甚至就不用再投资其他公司了,换句话说,巴菲特可以完全依赖他在可口可乐与吉列公司的大量投资而生存。
  此时的巴菲特,已经名闻天下,被称为股神。对平常人来说,投资几万几十万的股票,便忙得不可开交,而巴菲特管理着如此庞大的资金,该如何应付呢?1989年的一天,一位叫彼得・林奇的基金经理去拜访巴菲特。让彼得・林奇大吃一惊的是,巴菲特排名在世界五百强的公司,总部竟然只有十一个员工。而巴菲特只有二十多平方米的办公室,更是简单,除了满柜的上市公司年报资料和几本书外,再无其他。没想到这位管理着上千亿美元资金的股神,竟然没有电脑,竟然不看行情。巴菲特告诉彼得・林奇,他从来不关心股价走势,他认为那些东西反倒会妨碍他做出正确的选择。
  股民天天盯着股价,股神根本不看股价!不过,股神不看股价,正是因为买的正是可口可乐和吉列等这样让他可以非常放心地持有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好公司的股票。
  
  2008年经济危机:宝刀未老
  
  比尔・盖茨曾说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人是巴菲特。甚至,巴菲特还曾用金钱让比尔・盖茨吓得两腿发抖。
  
  比尔・盖茨和妻子一起捐赠了二百九十亿美元资金,创立了全球最大的一个慈善机构。2006年的一天,巴菲特找到比尔・盖茨,说想给他的慈善机构捐赠一些资金。比尔・盖茨并没有想太多,只是随口问道:“你打算捐赠多少呢?”没想到巴菲特已经准备好了,他拿出了一份捐赠协议书给比尔・盖茨。比尔・盖茨不看则已,一看吓得两腿发抖。协议书上的捐赠金额竟然是巴菲特全部财富的百分之八十五,高达三百八十多亿美元。惊得比尔・盖茨直问:“真的吗?这是真的吗?”
  比尔・盖茨很清楚巴菲特,知道他虽然能赚钱,但生活很节省,住的还是几十年前买的那套房子。当后来巴菲特超过他,变成世界首富的时候,他还揶揄说,巴菲特之所以超过自己成为新首富,都是巴菲特省出来的。没想到巴菲特如此慷慨地捐出如此巨额的资金,让人敬佩。不过,最令比尔・盖茨敬佩的却是巴菲特的投资思想。
  在股市上,很多股民是牛市很忙,买进卖出。熊市大跌时,被套牢了,变得清闲,无所事事。但巴菲特正相反,在牛市的时候,看到股票的价格已经高于价值,便大量抛出,一边清闲地打球游玩,一边等待时机。到熊市的时候,四处都是便宜的、价格低于价值的股票,他开始忙碌起来,整日关注报纸上的收盘价,指导自己的经纪人在什么区间之内买入。据说有时候他一天会打五六个电话不停地买入。巴菲特总是在股市远远没有达到顶点时就退出来,到熊市大跌时他早就准备好足够的现金了。
  2008年4月开始,美国遭遇了五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信贷危机。股市疯狂的抛售潮和雷曼兄弟银行的倒闭,预示着美国房产体系的彻底崩盘。即使政府动用了七千亿美元救市,华尔街的萧条和投资者的一蹶不振仍难以阻挡。这次华尔街的金融危机逐渐演变成全世界的经济危机。当大多数人面临金融危机正不知所措时,巴菲特已经开始了他的一系列投资行动,这让危机中的人们有了一丝希望:巴菲特还在投资,事情或许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显然,有股神之称的沃伦・巴菲特,已经成了经济危机时期股市里的精神支柱。
  第一次小试身手是在4月底,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为美国著名食品生产商玛氏公司提供了四十四亿美元次级债务,由玛氏公司收购美国口香糖及糖果企业箭牌糖类有限公司。然后伯克希尔・哈撒韦又出资二十一亿美元收购箭牌子公司的少数股权。
  接下来,巴菲特连续出手。2008年9月25日,巴菲特宣布以购买永久性优先股的方式向高盛集团注资五十亿美元。优先股的形式可以使巴菲特的本金得到最大保障,正符合他的投资准则:第一条,保住本金;第二条,永远记住第一条。
  2008年9月29日,巴菲特首次对中国企业进行长期战略性投资,他拿出十八亿元港币,以每股港币八元的价格认购二点二五亿股比亚迪公司的股份,约占比亚迪百分之十的股份比例,巴菲特成为比亚迪最大的海外股东。此消息传出,备受关注,一度令比亚迪股价急升,三个交易日后,便飙升了近百分之几十。巴菲特的投资升值近一倍,创造了熊市中的奇迹。
  2008年10月2日,巴菲特收购了通用电气的三十亿美元永久性优先股。巴菲特关注通用电气已久,早已青睐有加,却一直无缘。借着这次金融危机,他终于以低廉的价格和优惠的条款圆了这个美梦。
  
  2008年10月12日,富国银行(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也是富国银行的第一大股东)收购了美联银行。
  ……
  哪里有机会,哪里便活跃着巴菲特的投资身影。他在全世界至少花了二百八十亿美元进行各类收购和证券投资。
  但2008年似乎流年不利,他投资的股票几乎都在下跌。一时,市场上对股神的质疑声顿起:看来巴菲特的抄底时机太早了!股神老矣,已失去了投资的感觉!对于这次危机,巴菲特自己也并不乐观,2008年5月24日,他向公众预言:美国经济已经陷入衰退,不但持久,而且可能严重到连经济学家都无法定义的形势。
  但精于研究巴菲特的专家都会知道,类似的情况,在巴菲特的投资历史上并不少见,曾经,他买入的《华盛顿邮报》,不久就被套牢百分之二十;他买入的可口可乐,先大涨十倍后大跌一半;而他20世纪80年代买入的所罗门兄弟公司,几乎亏光,等等。但这些股票,最后都又大涨,为巴菲特带来了巨额财富。往往越是熊市,越是巴菲特的机会。
  更何况,巴菲特目前已是全球首富,手里有充足的现金。而他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拥有近八十家分布在不同领域的公司,包括汽车保险、地毯、服装、食品到厨房用品等,完全有能力分散风险。
  危机就是“危”和“机”,危险和机会常常是一起出现的,有勇气又有智慧的人,才能从危险中看到机会,抓住机会。或许,2008年这场巴菲特所经历过的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给他带来的,又是新的奇迹。■
  (责任编辑/金 翎)

推荐访问:经济危机 首富 巴菲特 世界首富巴菲特如何度过经济危机 西红柿首富里的巴菲特 西红柿首富巴菲特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