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健豪和她的儿女们 大河儿女

     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有一位伟大的革命母亲,她养育和影响了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四位伟人――儿子蔡和森,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中共中央宣传部第一任部长;女儿蔡畅,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担任全国妇联主席,第四、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共产党多次代表大会的代表、多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儿媳向警予,我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女中央委员;女婿李富春,也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曾任中共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务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这位伟大的母亲,就是葛健豪。
  
  一
  
  葛健豪,1865年生于湖南省湘乡县(现双峰县)荷叶桂林堂,原名兰英。其父,曾在湘军任过参将,后官至盐运使、按察使,跟清末中兴名臣曾国藩是至亲。葛健豪自幼聪明伶俐,极有悟性,五六岁时就跟着哥哥在家塾伴读,是个能诗会文的乡下才女。
  距荷叶桂林堂六十多里路的永丰,有个远近闻名的叫蔡寿嵩的大户。蔡寿嵩年轻时与葛健豪的父亲同为湘军袍泽,两家约定联姻。葛健豪十六岁时,便奉父母之命下嫁到永丰,与蔡寿嵩的侄儿蔡蓉峰成婚。
  葛健豪,性格刚毅,是一位聪慧、贤淑、豁达、知书明理的女子。在她身上,既有大家闺秀的端庄典雅之风,又有热血男儿的侠义坦荡之气。她不甘婚后做一个财主家的少奶奶,也不满足于做一个贤妻良母,而是十分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她生有五个子女(三男两女),她对子女除了慈爱有加外,还谆谆教导他们关心贫苦大众,乐于助人。
  反清女革命家秋瑾,虽为浙江古城绍兴人,但因其父秋寿高在湖南为官(任桂阳州知州),便由曾国藩孙子曾重伯作伐,将她嫁给比她小四岁的湘潭首富王黼臣之子王子芳为妻。王家很看重秋瑾,公婆给她的见面礼就是湘潭城内一家钱庄。王家有的是钱,便花钱为王子芳捐官。王子芳二十一岁进京,先后任工部主事和户部郎中。这样,秋瑾便得以随夫入京,由此大开眼界。王子芳世居荷叶塘神冲老铺子,与葛健豪娘家荷叶桂林堂相隔不远,而且王、葛、曾(国藩)三家既是世交,也是亲戚。葛健豪虽然长秋瑾十岁,但她十分敬佩自号竞雄的秋瑾小妹,每当秋瑾由京归乡,她总要去拜望,从她那里接受了一种全新的思想。当时的葛健豪就认为秋瑾是一位能文能武的巾帼奇人,是“智仁勇兼备的女子”。她经常给儿女们讲秋瑾的事情,告诉儿女,秋瑾是一位忧国忧民的革命先驱,儿女们也正是从母亲的嘴里第一次知道“革命”这个词的。葛健豪勉励自己和教育儿女,做人就要做秋瑾那样的人。1907年7月15日,秋瑾被清廷杀害于浙江绍兴。噩耗传到了湖南湘乡,葛健豪非常悲痛,她带着孩子悄悄地凭吊了鉴湖女侠的英灵。
  
  二
  
  葛健豪的丈夫蔡蓉峰,青少年时代是个不务正业的纨绔子弟,长大后游手好闲,靠着祖上留下来的财产过日子。久而久之,坐吃山空,最后不得不凭借着岳母的娘家跟清廷一官员有一层亲戚关系,才在江南制造局谋得一份差事。但蔡蓉峰恶习不改,挥霍无度,对妻儿又冷若冰霜,无情无义。1913年夏,蔡蓉峰经济窘迫,债台高筑,便打起了小女儿毛妹的主意。这毛妹就是后来的蔡畅。蔡蓉峰看到年已十三岁的毛妹出落得花朵一样,才貌双全,便自作主张,以五百块银圆作为聘金,将她卖给一个地主,给其智力不健全的儿子当童养媳。葛健豪坚决反对丈夫的卑鄙行为,蔡畅也坚决不同意这桩亲事。五百块银圆,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聘礼,眼看就要到手的钱却被妻子、女儿搅和掉了,蔡蓉峰勃然大怒,竟操起菜刀要砍葛健豪母女,幸亏被人将菜刀夺下才免了一场大祸。
  面对穷凶极恶的丈夫,葛健豪气愤万分。从秋瑾那里受到了革命启发的葛健豪,决心与“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封建说教彻底决裂。在对丈夫彻底失望的情况下,她只身带着儿女离家,决心靠自己的力量把子女养大成人。
  
  
  三
  
  辛亥革命后,倡导女子受教育的革命思潮席卷全湘。葛健豪认定知识能够改变人生的命运,她一方面积极支持自己的子女求学,另一方面也渴望自己能成为有知识有学问对社会有用的人。当时,湘乡县立第一女校开始招生,年近半百的葛健豪得到这个信息之后,便毫不犹豫地卖掉了出嫁时娘家陪嫁的妆奁,凑足了学费,带着蔡和森、蔡畅,还有新丧了丈夫的长女蔡庆熙和蔡庆熙的女儿刘昂,祖孙三代一道进入湘乡县城去上学。当她到第一女校报名时,校方见她这么大年纪了,不让她报名。她很气愤,便要儿子帮她写一张诉状,立刻呈送到县署。县官仔细地看了诉状,觉得她是一个了不起的妇女。这位还算开明的县官,便在诉状上批了“奇志可嘉”四个字,责令学校破格录取。这件奇闻顿时传遍了湘乡县城。
  葛健豪被免试进了湘乡县第一女校,与儿子蔡和森同读高小班。小女儿蔡畅就读初小班,大女儿蔡庆熙就读缝纫班。
  入学后,葛健豪和儿女们一样,都勤奋好学,往往就寝钟声响过以后,她还要阅读一阵书才睡觉。她是个小脚女人,却坚持和青年女生一道上体操课。
  后来,蔡和森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在蔡和森的支持下,葛健豪又带着蔡畅、蔡庆熙及外孙女刘昂从湘乡到长沙求学。葛健豪入女子教员养习所学文化,蔡畅考入周南女校读书,蔡庆熙入长沙自治女校学缝纫和刺绣,刘昂入周南女校幼稚园。蔡家祖孙三代五人一起进省城读书,一时间又在长沙城被传为佳话。
  1914年春,毛泽东与同学蔡和森结为挚友后,常去蔡家看望葛健豪。毛泽东对她很敬佩,总是亲切地尊称她为“蔡伯母”。
  
  四
  
  葛健豪在长沙读完书回到湘乡,经县府批准,在永丰观音阁创办第二女子职业学校,简称二女校,葛健豪自任校长。
  湘乡二女校,在头一个学期,只办了一个综合班,有学生五十余人。到第二学期,扩大为文科、缝纫、职业三个班,学生达一百多名,大多是劳动人民家庭出身的中青年女生。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学生,葛健豪还每月发给一定的生活津贴,鼓励、帮助她们完成学业。
  葛健豪所办的二女校,被湘乡女子称为“妇女之家”,学生很自由。葛健豪经常集会,向学生宣讲时势、议论国事。她还倡导学生唱歌、跳舞,搞体育活动。她自己兼任教务主任,蔡庆熙任缝纫教员,蔡畅任体育教员。通过教育,使得那些女学生都知道,只有读书、识字、明理才是争取妇女解放,使自己自立自强的途径。
  当时,在二女校内,提倡“放足”、留短发,反对封建包办婚姻。这些“越轨”的办学行动,触怒了封建顽固势力。封建顽固势力的代表人物便要求官方对二女校“严加整饬”。于是二女校在办了三个学期之后,便被迫停办。
  
  1917年夏,葛健豪为支持儿子同毛泽东等热血青年,担当起改造社会的重任,带着一家人第二次来到长沙,在刘家台子租了一座墓庐式的青砖瓦屋,房子宽敞,可留客歇宿。于是,这里便很快成了毛泽东、蔡和森、张昆弟、罗学瓒以及萧子璋、萧子升兄弟探讨救国救民道理的聚会场所。1918年4月17日,新民学会终于在葛健豪家宣布正式成立。葛健豪和蔡畅分别成为新民学会年龄最大和年龄最小的会员。次年五四运动时期,由毛泽东、蔡和森等人所创建的新民学会成为湖南最有影响的进步社团之一。
  
  五
  
  1919年,在五四运动推动下,国内掀起了赴法勤工俭学高潮,而湖南学子要求赴法勤工俭学特别突出。葛健豪凭着自己在民间社会的声望,全力支持、推动蔡畅、向警予等人发起的“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并以身作则,积极报名去法国勤工俭学。
  蔡畅与向警予堪称闺中密友,情同手足,当时她们同在长沙周南女校读书。后来成为蔡畅嫂子的向警予,曾对蔡畅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当葛健豪知道有些赴法勤工俭学人员出国旅费有困难时,便利用与曾国藩的外孙聂云台是亲戚和同乡的关系,请他帮助,从裕丰纱厂借来六百块银圆,分发给经济困难的赴法青年,以解他们燃眉之急。
  1919年的12月25日,葛健豪与蔡和森、蔡畅、向警予等三十多位湖南学生一道由长沙出发到上海。在这里,他们会见了发起、组织湖南学生赴法勤工俭学的领军人物毛泽东。在毛泽东的帮助下,湖南学生由上海乘船启程赴法。
  经过三十五天的海上航行,葛健豪一行于1920年1月30日安抵法国。葛健豪和蔡畅、向警予等六名女生一起进入蒙达尼女子公学,蔡和森等则入男子中学。
  葛健豪时年五十四周岁,成了中国第一个赴欧留学的小脚老太太,像她这样一位中国民间老太太,不远万里,远涉重洋,到外国求学,这在别人是连想都不敢想的。葛健豪在法国勤工俭学四年,为她那传奇人生又添上了绚丽多彩的一笔。
  初到法国,葛健豪没有任何外语基础,只得跟着那些年轻学子硬啃法语,像小学生那样,从一个个单词学起。她虽然年纪大,记忆力差,但她意志坚强,锲而不舍。每天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硬是凭着顽强的超人毅力闯过了外语关,很快便能用法语对话和阅读法文报刊。这不失为一个奇迹。不仅如此,葛健豪每晚还带着向警予、蔡畅一起刺绣。一件刺绣品在当地市场上可卖几十甚至上百法郎,用以补贴生活费用。
  在法国勤工俭学的日子里,葛健豪积极支持儿子蔡和森与向警予、女儿蔡畅与李富春自由恋爱并结婚,认为这是用实际行动“向封建婚姻制度宣战”。她不服老,积极参加留法学生的革命活动,尤其是对蔡和森等人在法国建团、建党的活动予以支持和帮助。
  1921年和1922年,蔡和森与向警予相继回国,到中共中央机关参加领导工作。蔡畅身怀有孕,为了革命,坚决要做人工流产,只是因葛健豪坚决反对才保住了胎儿。1923年2月,蔡畅在法国医院生下女儿后,随即在产床上做了绝育手术。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小生命,李富春、蔡畅夫妇给他们的女儿取名“特特”。
  这期间,葛健豪既要勤于做工,又要俭以求学,还要参加社会活动,为女儿当保姆,一天到晚忙个手脚不停,一个人要付出几倍的辛劳,但她坚持下来了。
  
  六
  
  1923年,党组织派蔡畅、李富春夫妇去苏联学习,葛健豪便带着外孙女李特特从法国归国,回长沙居住。不久,蔡和森与向警予所生的长女妮妮也被从上海送回长沙她这个祖母的身边。
  1924年5月,向警予在长沙生下男孩博博。葛健豪很欣慰地对产后的儿媳说:“我希望在我活着的时候,看到你们事业的成功。”从此,葛健豪就承担起抚育孙子、孙女、外孙女的重担。她除精心照顾三个幼儿,还积极参加湖南妇女为争取解放的活动。
  1925年夏,长沙颜子庙平民女子职业学校搬迁到中山西路的新建校址。葛健豪利用原校址,再办了一所平民女子职业学校,大家公推她为校长。办学缺乏资金,葛健豪便拉着孙女、外孙女,背着小孙孙,走街串巷,求爷爷、告奶奶“化缘”筹钱。最后,总算把学校办起来了。由于她的声望和影响,来入学的平民女子颇多。学校办到第三个学期,学生便由两个班增至四个班。
  葛健豪开办的这所平民女子职业学校,专教贫穷女子手工和针黹等技艺。她把学生实习所做成的工艺品换成钱再来补助这些贫穷的子女。同时,这所学校也是中共组织活动的场所。
  1927年1月,中共中央机关从上海迁至武汉。蔡畅得以专程回到长沙,看望阔别好几年的母亲和大姐。蔡畅告诉已年逾花甲的母亲,她的二哥蔡林蒸(原名蔡麓仙)已为国殉难。
  蔡林蒸,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黄埔军校一期生,省港大罢工中曾担任工人纠察队长。1925年11月,在跟英帝国主义斗争中壮烈牺牲。
  葛健豪听到儿子惨遭杀害的噩耗,心如刀绞。但她没有悲悲切切,而是表现出罕见的深明大义,将蔡畅带回的六百元抚恤金交给长女蔡庆熙,说:“这钱,是麓仙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家里不能用,把它捐给平民女校吧!这样做,麓仙也会高兴的。”
  
  七
  
  1927年10月中旬,蔡畅和李富春随中央机关转移到了上海。当时上海一片白色恐怖,党组织决定以蔡畅的家作为党的一个地下联络机关。为了掩护儿女的革命工作,葛健豪带着孙女蔡妮,外孙女刘昂、李特特辗转到了上海。这时蔡和森也在上海党中央担任领导工作。这样,蔡畅的家就是一个有老有小、有男有女的大家庭,进进出出,起到了掩人耳目的作用。大家相互配合,进行着党的地下工作。
  1928年春,曾被毛泽东赞誉为“模范妇女领袖”的儿媳向警予,在汉口法租界从事革命活动时,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葛健豪知道,国民党是不会轻易放过向警予的,向警予凶多吉少,便带着孙子蔡博、孙女蔡妮由上海溯江而上至武汉探监。
  身陷囹圄的向警予,非常想念自己的一双儿女,每当她拿出两个孩子的照片放在唇边,贴在脸上时,都会深情地呢喃:“妮妮、博博,妈妈叫你们呢,听见了吗?”
  然而,武汉党的地下工作者告诉葛健豪,这时敌人正在张网以待,绝不能让孩子冒天大的风险去见他们的母亲。葛健豪一听,为了孩子的安全和革命的整体利益,只得将心一横,打消了见儿媳一面的念头,立即带哭着叫着要见妈妈的孙子、孙女离开虎穴武汉,这使得五岁的蔡妮与四岁的蔡博没能和他们的妈妈见上最后一面。
  向警予在狱中,视死如归,与敌人展开了顽强的斗争。1928年5月1日,向警予英勇就义。
  向警予遇难时年仅三十三岁。葛健豪闻此凶信,心如刀绞,几天粒米不进。
  在向警予被害后,上海乃至全国白色恐怖更加严重。经蔡和森、蔡畅兄妹商定,请人将老母亲送回湖南,安排在老家永丰居住。
  1931年,由于叛徒的出卖,三十六岁的蔡和森在广州壮烈牺牲。蔡和森是被敌人用大铁钉钉在墙上,死得很惨。蔡畅和姐姐蔡庆熙考虑到,年迈的老母再也经不住老来丧子的打击了,为了不让她伤心,便叮嘱家里人瞒着她,不让她知道。
  
  八
  
  葛健豪的丈夫蔡蓉峰老来“浪子回头”,葛健豪不忍心他孤苦伶仃在外流浪,便重新接纳了他,让他回到自己身边。夫妻二人在老家永丰一点儿财产也没有,只得与孙辈们租居别人的房子,生活十分清苦。1932年,丈夫去世后,为了生存,她只得在乡下租种几亩地,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中共中央转移到陕北安定之后,便派人去长沙将葛健豪的孙辈们接到延安,并陆续将他们送到苏联读书(蔡妮于1929年被其父蔡和森带至苏联)。1938年,周恩来、叶剑英由武汉来到长沙。他们到长沙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派人去找葛健豪,想把她送往延安。可这位伟大的母亲知道党还困难,不愿增加党的负担,坚持仍跟长女在乡村居住。后来,中共中央组织部按月汇给她一部分生活费。
  1943年3月6日(农历二月二十一),葛健豪在永丰石板冲去世,享年七十八岁。临终时,她要长女蔡庆熙写信告诉远在陕北的蔡畅:“母亲已看不到你们的事业成功了,但革命一定会胜利的。”
  这是这位伟大母亲与世长辞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责任编辑/穆安庆
  电子邮箱:muaq004@163.com)

推荐访问:儿女们 葛健豪 葛健豪和她的儿女们 葛健豪有几个儿女 葛健豪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