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海峡论坛:惠及民众的两岸“草根”嘉年华]关于第三届两岸的作文

  由国台办、福建省人民政府等66家两岸有关单位共同主办的为期一周的第三届海峡论坛,6月17日在福建落下帷幕。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林文漪,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厉无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国台办主任王毅,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宋秀岩,以及全国台联会长梁国扬等出席论坛。台湾方面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曾永权、亲民党荣誉副主席钟荣吉、无党团结联盟主席林炳坤、新党全委会顾问陈癸淼、中国统一联盟主席纪欣、人民最大党主席许荣淑等知名人士、界别代表及基层民众参加了论坛活动。
  论坛继续以“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主题,突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内涵,反映了两岸各界民众的共同愿望。活动主体更加突出民间,体现民间交流代表性和民众参与广泛性,吸引逾万名台湾乡亲参加。6月11日至17日,论坛五大板块13场交流活动在福建省9个设区市举办。
  论坛的成功举办,再次呈现两岸同胞大交流、两岸各界大合作的局面,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重要成果的生动写照。
  
  热烈的开幕式
  
  6月11日晚,第三届海峡论坛在福建厦门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并宣布论坛开幕。
  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王毅代表主办单位致辞。他说,海峡论坛是由两岸同胞共同打造的论坛,是两岸民众平等参与的论坛,大家都是主人翁,都是参与者。在这个舞台上,我们一起来为论坛鼓劲,一起来为论坛出力,一起来分享论坛的成果。希望今年的论坛能够办得顺利圆满,希望两岸关系能够顺应两岸民众的需求,顺乎历史前进的潮流,顺风扬帆,勇往直前。
  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曾永权在致辞时说,两岸关系已经迈向和平大道,开启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大时代。两岸关系曾经经历风风雨雨,我们要惜福感恩,珍惜得来不易的局面,千万不能再走回头路。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我们的后代子孙能在和平繁荣的环境中成长、茁壮,希望两岸关系能像今晚一样喜气洋洋、和乐融融。
  开幕式之后,本届海峡论坛主题歌舞《海峡缘》款款而出,精彩纷呈的“中华情・海峡缘”综艺晚会热闹登场。毛阿敏、陈思思、金美儿和刘谦、林志炫、简文秀等两岸演员接连登台献艺,给现场的两岸来宾和观看晚会电视直播的亿万观众,带来了一场充满浓浓民族情谊的视听飨宴。大陆著名演员蒋雯丽和台湾著名歌唱家简文秀携手献唱的《相亲相爱》,更引起强烈的共鸣:“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有缘才能相聚,有心才会珍惜……”
  
  隆重的论坛大会
  
  6月12日上午,第三届海峡论坛大会在厦门海峡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并致辞。
  受胡锦涛总书记委托,贾庆林代表中共中央,对第三届海峡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贾庆林说,3年来,论坛聚焦“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主题,坚持民间性、大众性、广泛性的特色,内涵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创新,影响不断扩大,已成为两岸民间交流的重要平台和知名品牌。参加本届论坛的台湾民众超过一万人,近90%来自基层,还出现了台湾庙会等新形式。实践证明,论坛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只要有两岸同胞特别是台湾民众的关心、爱护和广泛参与,只要保持特色、注重实效、完善机制,只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论坛就一定能越办越好,越办越红火。
  贾庆林表示,海峡论坛的动力在于基层民众,两岸关系发展的活力在于基层交流。基层交流源于不能割舍的亲情、乡情和友情,有着天然、朴素的内在动力;根植于既有的千丝万缕联系,遍及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牵动社情民意,惠及千家万户。二十多年来,不管台湾海峡是晴是雨,两岸民众都积极开展交流合作,致力于实现直接“三通”,反对“台独”势力倒行逆施,终于迎来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春天。特别是最近3年,两岸民众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大交流,基层交流更是深入社区、乡村,遍及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两岸基层民众的直接来往与交流合作,拉近了彼此距离,增加了相互了解和理解,减少了隔阂和误解,增强了亲近感和认同感,扩大了共同利益,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也有利于为两岸进一步化解分歧营造良好的民意氛围。
  贾庆林指出,我们一直高度重视两岸基层交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要靠两岸政治家的共识与推动,更要靠社会各界的认同和参与;要靠工商企业、社会团体的交往,更要靠普通百姓的互动:要靠人流、物流、资金、信息的畅通,更要靠基层民众心灵的沟通。我们始终坚持制定发展两岸关系的政策措施面向台湾基层民众,千方百计为两岸基层交流创造更好的条件、提供更多的便利、搭建更多的平台,为台湾同胞在大陆的正当权益提供切实的保障,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广大的基层民众。今后,我们将继续依靠基层、服务基层、造福基层。在制定和实施具体政策时,更多倾听基层民众的声音,了解基层民众的需求。
  贾庆林强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也是两岸同胞的历史责任。和平发展的局面,要靠两岸同胞同心同德、一道打拼;和平发展的成果,要让为之作出努力的两岸同胞,特别是基层民众,共同享有、共同维护。贾庆林为此提出五点希望:
  第一,切实打牢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只有保持两岸关系的稳定,巩固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排除对两岸关系的各种干扰因素,才能使两岸关系保持正确方向,才能让和平发展的成果不致得而复失。
  第二,不断扩大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当前,要切实落实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加快后续协议的商谈,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扩大文化教育交流,让基层民众更多受益。
  第三,努力推进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大陆的“十二五”规划将民生放在优先位置。两岸双方都需要采取更多亲民、便民、利民的措施。两会商谈也应该继续把改善民生放在重要位置,更多地考虑保障就业和增加收入等民众的切身利益。
  第四,着力促进两岸基层的对接与互助。两岸基层应加强交流、扩大合作,让更多的民众直接受益。两岸基层组织和社团应创新合作方式,多出主意,多结对子,多办实事。两岸各类民间团体和中小企业,应该发挥自身特长,在促进两岸贸易投资以及旅游观光等方面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
  第五,积极把握海峡西岸经济区大发展的难得机遇。包括大陆和台湾在内的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包括海西海东的海峡两岸都是两岸同胞的创业 天地。以福建为中心的海西地区与台湾有着地缘、人缘、文缘等密切联系,拥有先行先试的政策,面临大开发、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希望台湾同胞与大陆同胞一道,投身包括平潭岛在内的海西建设,施展自己的才华与抱负。
  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曾永权在发言中代表国民党对第三届海峡论坛的顺利举办表示祝贺。他说,本届论坛充分体现了多元、草根的特色,贴近民生议题,契合两岸需要。顺应民心是两岸关系稳定的根基,增进民利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目标。两岸关系正迈向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时代,大家要非常珍惜这得来不易的成果,不应该也不可以再走回头路。当前,要尽速完成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续协商,搭建更多两岸民间交流平台,推动两岸产业合作,加强海西与台湾各地的经贸合作。两岸要继续走和平繁荣的大道,让双方经济互惠双赢、人民安居乐业,让我们的子子孙孙在和平、繁荣、幸福中成长。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在发言中说,两岸交往已经深入到基层民众的日常生活当中。两岸关系风调雨顺,民众就能得到更多便利和实惠;两岸关系风高浪急,民众的生活和福祉就会受到冲击。今年论坛的最强音是“聚焦基层,共享成果”。“聚焦基层”,就是要将更多的关心和资源投向基层,展现民众的创造力和主人翁精神,发挥民众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力军作用。“共享成果”,就是要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由为之作出努力的两岸同胞共同享有,让两岸民众尤其是台湾基层民众更多、更广、更均衡地从两岸交流合作中受益。“聚焦基层、共享成果”已经在两岸交流合作中取得可喜进展,是我们发展两岸关系方针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客观要求。只要我们双方维护好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保持好和平发展的良好势头,当前及今后出现的问题都能在前进中逐渐解决,民众利益也能在前进中逐步扩大。
  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在发言中说,海峡论坛创办于厦门,影响及两岸。举办两年来,论坛发布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使两岸民众获益良多。我们将按照《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加快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的紧密区域、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两岸直接往来的综合枢纽,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两岸人民。我们将进一步推动闽台产业合作,为两岸关系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加快推进平潭开放开发,积极建设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以最大的诚意为台湾同胞办实事、做好事,不断谋求两岸民众的共同福祉。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发言中宣布,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第一批试点城市为北京市、上海市及福建省厦门市,并于6月28日正式启动。同时,双方同意开放福建居民赴金门、马祖、澎湖地区个人游,具体实施安排将尽快协商确定。两岸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原则,依发展情况逐步扩大开放范围。
  台湾桃园县县长吴志扬、台南农会代表林其福、南投市长许淑华,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海关总署副署长鲁培军也分别在大会上发言。
  论坛大会由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常务副主任郑立中主持。
  
  呈现的新亮点
  
  第三届海峡论坛举办了大会活动、台湾特色庙会、两岸民间信仰和佛教交流、两岸文化交流等13大项活动,较之往届呈现了许多新的亮点:
  一、台湾各界乡亲踊跃参与。台湾22个县市、32个界别、上万乡亲参与了各项活动,其中来自基层的约占90%,来自中南部的约占70%,多数民众是第一次来参加海峡论坛,其中不少还是第一次来大陆。本届海峡论坛从筹备开始至开幕前夕,还有不少台湾基层民众要求报名参加,有的团组一再增加人员,参与妈祖文化活动周、关帝、郑成功、大圣、定光佛、陈靖姑文化节等活动的台湾信众多达上千人,有的达三千多人。海峡论坛开幕式暨综艺晚会吸引两岸八千多人参加,其中台湾民众六千多人,两岸演艺人员同台联袂演出,花如海、歌如潮,旧朋新识相逢一笑,乡音媚好、青花素雅,两岸同歌,千言万语道不尽海峡情缘,现场热烈,盛况空前。
  二、基层心声充分展现。“基层”是本届海峡论坛的头号关键词。论坛凸显基层的交流特点,注重“聚焦基层,共享成果”,围绕基层民众的需求展开系列活动,论坛大会发布政策措施着眼于广大基层民众的福祉。从福建湄洲妈祖祖庙前虔诚的两岸信众,到台湾特色庙会上其乐融融的市井人生;从大陆台湾农民创业园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到阿里山、日月潭等台湾景区络绎不绝的大陆游客……两岸大交流、大融合、大发展的历史进程,充分展现了两岸同胞的创造力和主人翁精神,让两岸更多的基层民众走到前台来,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唱大戏,多唱好戏。更多倾听基层民众的声音,了解基层民众的需求,依靠基层、服务基层、造福基层是本届海峡论坛的最强音。
  三、特色庙会精彩纷呈。台湾特色庙会荟萃台湾10个县市的夜市美食,展示台湾13个县市的名品特产,近200种台湾特色小吃及近千种特色产品令人目不暇接。展演闽台民间艺术,内容丰富多彩,参加庙会的民众饱览台湾民俗风情。台中市九天民俗技艺团、桃园县和成八音艺术团、云林县电音三太子乐队、台湾少数民族表演队与福建厦门、漳州、龙岩、泉州等地民间演艺人员同台进行了精彩的表演。庙会举行期间(7天),参观总人数超过160万人次。台中市、桃园县和屏东县利用庙会的平台,分别举办了专场推介会,福建省和厦门市、漳州市、龙岩市领导和农业、经贸、旅游行业代表人士共1000人分别参加了推介会。
  四、惠台政策彰显海西先行元素。在本届海峡论坛上发布的一系列惠台新政策中,海西先行的元素尤为突出。《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有望近期内出台,与国务院今年3月批准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相叠加,并在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方面实施一系列先行先试的政策;福建又新增福州福清、泉州惠安两个台湾农民创业园,成为大陆拥有台农创业园最多的省份;福建马尾和青礁、白礁慈济宫获设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新政中,厦门成为第一批试点三城市之一,福建居民赴金门、马祖、澎湖地区个人游也获双方同意开放。新闻出版的五条惠台政策,全部在福建先行先试,促进两岸新闻出版业合作发展。福建省还就加强两岸农业合作、平潭开放开发、落实《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依托媒体开通面向两岸同胞的服务热线等方面出台了先行先试的举措。
  五、活动实效更加显著。本届论坛着力服务基层、关注民生,多办实事。王毅主任在论坛大会上表示,从7月1日起大陆方面将全面下调台胞来大陆签注收费标准,总体降幅达50%;两岸双方还商定大幅增加客运航班,班次总量每周达558班,一举增加50%以上;新增4个台湾农民创业园,鼓励大陆各省市到台湾基层采购农渔产品和特色产品,台 湾居民可以在大陆申请登记为个体商户,等等,这些都是针对当前台湾基层最关心的问题充分释放大陆的善意。论坛还为两岸草根架起一座“心”桥,让更多的两岸民众围绕两岸生产、生活热点,相互交流,表达心声,达到共识,共享两岸和平发展成果。论坛上110对闽台特色乡镇“联姻”谋发展,共同就两岸乡镇特色产业开展深度的对接和交流。同时,还推动界别的常态合作。两岸中医药界在论坛上签订了5项协议,在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内举行海峡两岸中医药博物园奠基仪式,共建两岸中医药博物园;签订了两岸东、金、澎三岛旅游合作协议;在海洋论坛上两岸就海洋领域灾害观测预报体系提出5项合作建议:两岸红十字组织共同探讨构建灾害互援机制;签订两岸9个姓氏源流研究社团交流合作协议;签订海峡商会交流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两岸影视业合作项目4个;工会、妇女、青年、侨胞、金融、农业、佛教等界别都建立了互访联谊、常态交流的合作形式;东山还签约合作项目13个,总投资超351亿元人民币;三明与台湾对接乡镇共达成52项合作协议,协议金额2.5亿多美元。
  此外,本届海峡论坛不仅得到台湾主办单位的大力支持,而且它所搭建的两岸基层民众的交流大舞台更引起海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论坛期间共有海内外近200家媒体近千名记者参与了新闻报道,其中仅台湾媒体就有近80家100多人。台湾各主流媒体在黄金时段和重要版面大篇幅报道论坛活动,全面反映参与论坛活动台湾民众的真实感受,表达促进两岸民间交流的良好期待和愿望。
  
  第三届海峡论坛成果展示――
  
  莆台7对乡镇实现成功对接
  6月lO日至14日,福建莆田与台湾7对对接乡镇60名代表共同参加了在厦门举办的“两岸特色乡镇产业对接”及第三届海峡论坛开幕式暨综艺晚会等活动,实现了成功对接,建立了乡镇交流与合作关系。其中,仙游游尾镇与台中市沙鹿区成功对接了甜柿等水果种植与栽培技术合作;仙游钟山镇与嘉义县番路乡成功对接了生态乡村旅游合作;城厢区华亭镇与台中市乌日区成功对接了休闲观光农业合作;城厢区常太镇与高雄市苓雅区成功对接了文化民俗交流合作;秀屿区笏石镇与宜兰头城镇成功对接了渔业等海产品合作;北岸忠门镇与苗栗县竹南镇成功对接了火龙果栽培、加工技术及妈祖文化交流合作;湄洲镇与台中市大甲区成功对接了扩大妈祖文化交流及妈祖文化产业建设等合作。
  
  两岸家庭联谊为最有新意最具人情味活动
  6月16日,第三届海峡论坛两岸家庭联谊活动圆满落幕。作为本届海峡论坛最有新意、最具人情味的一个活动,两岸家庭联谊活动更多的追溯了闽台渊源,突出了家庭和亲情的交流。连日来,来自泉州市、台湾台东县、台南市的11对结对子家庭,先后参观了中国茶都、崇武古城、闽南民间艺术表演,领略了安溪茶文化、惠安石雕工艺,以及提线木偶等极具泉州特色的闽南文化。
  
  两岸商会签署交流合作框架协议
  6月12日,第三届海峡两岸商会经济论坛在福建省漳州市举行,海峡两岸商会签署了交流合作框架协议,还围绕“ECFA的实施对两岸商会和经济的影响”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交流与探讨。此次商会论坛突出“ECFA、商会、经济”的特色,彰显“商会助推海峡两岸经济发展”的优势,共同探讨新形势下两岸商会交流和经贸往来的对策和措施。该框架协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泛珠三角区域商会与台湾商会和企业人员往来,组织商会和企业经贸代表团进行互访,以增进双方成员的了解与互信;鼓励并协助组织企业参与对方举办的交易会、专业展览会、展销会和洽谈会,鼓励企业考察对方市场,开展经贸交流和合作;在各自区域内为对方企业的投资贸易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共同加强信息沟通,在各自的网络上开展信息交流,促进信息共享,互为对方提供经济贸易、投资等方面的信息,并交换各自的出版物。
  
  两岸邮政业务合作取得积极成果
  6月12日,两岸邮政实现全面、直接、双向通邮以来,相继开办了函件、包裹、特快专递及电子汇兑等业务。两年多来,两岸邮政业务合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为民众提供了良好的邮政服务。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李国华说,目前两岸函件业务运行基本平稳,特快专递业务迅速增长,包裹业务稳中有升,邮政服务品质不断提升。中华邮政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赐得说,两岸通邮后,扩大了服务功能,提升了服务效能,也扩展了双方合作的范围。经双方的共同努力,2010年两岸往来的平常函件、挂号函件、包裹、快捷邮件等邮件量均呈现增长势头。随着民众用邮需求的不断提升,双方邮政仍有继续合作的需求与空间,希望双方邮政的合作更为密切,为民众带来更大的便利与福祉。
  
  海峡两岸将建立合作机制关爱青少年成长
  6月12日,第二届海峡两岸关爱下一代成长论坛在厦门举行,海峡两岸两百多名专家学者就此展开研讨,计划建立教育合作机制,促进两岸青少年健康成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在论坛上致辞说,关爱下一代,两岸携手完全有可能找到共同关切、彼此适应的内容、形式、方法和策略,构建起与两岸人民交流相一致的关爱下一代工作的新框架、新格局。应尽快集中两岸关爱下一代人士的智慧和力量,确立和推进一批青少年成长迫切需求的合作交流项目。论坛期间,经过民主协商,由海峡两岸关爱下一代成长论坛各联办机构推选,产生了一个两岸共同参与的工作机构。据介绍,这一机构将在一定时期内,承担起海峡两岸关爱下一代成长论坛按年度举办的任务,肩负起推动海峡两岸家庭、学校深入交流合作的责任。
  
  两岸红十字组织同仁希望深化合作为两岸民众谋福祉
  6月12日,海峡两岸红十字博爱论坛在厦门举行。两岸红十字组织同仁及相关专家通过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交流,希望进一步提升两岸红十字组织在水上救生、生命搜救、灾害互援、志愿服务、公益交流等方面的合作水平,为两岸民众谋福祉。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郝林娜在致辞中说,上世纪80年代,两岸红十字组织通力合作,为两岸同胞开展寻人转信工作,在两岸间架起了一座彰显人道主义的红十字桥梁。截至目前,两岸红十字组织转寄了300多万封信件,办理了超过10万件的寻人个案,其中有4万多个案寻找到了离散的亲属。台湾红十字组织所有26个分支会的会长和总干事也参加了此次论坛。台湾红十字会理事李钟桂在致辞中表示,两岸红十字组织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同舟共济、互援互助,谱写了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大爱。透过不断的相互认识和了解,两岸红十字组织之间可以实现互惠互利,从而推进社会公益,为两岸民众谋得福祉。
  
  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增至29个
  6月12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在第三届海峡论坛大会上 宣布,在福建福州福清、福建泉州惠安、河南焦作修武、广西钦州钦南增设4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截至目前,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总数增至29个,遍及大陆14个省区市。福建、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海4省拥有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达17个,约占全国总数六成。其中,福建现以拥有6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位居大陆之首。此外,江苏现有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5个,浙江和广东各3个,四川和安徽各2个,广西、河南、重庆、云南、山东、黑龙江、湖南、湖北8省区市各1个。
  
  福建将实施优惠政策与台合作开发平潭岛
  6月12日,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在第三届海峡论坛大会上说,福建将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快推进平潭开放开发,建设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孙春兰说,由两岸共同参与编制的《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近期将由国务院批复实施。据孙春兰介绍,福建将在平潭设立两岸合作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对台胞在平潭投资国家鼓励类产业,兴办教育、文化、医疗等项目给予财税、融资、用地等多方面的优惠,同时尽快开通平潭至台湾本岛的海上快速客滚航线,就地办理台胞有关证件。
  
  两岸青少年交流事业实现三大新发展
  去年以来,两岸青少年交流事业紧紧抓住两岸关系稳定持续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实现了青年学生交流进一步扩大、青年专业人士合作进一步密切、青少年社团交往进一步深入等三大新发展。在本届圆桌会期间,全国青联,中华青年协会,福建、河南等地的青年社团负责人签订了2011―2012年度8项交流合作项目备忘录,同时深入探讨了健全完善交流机制。两岸青年社团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推进两岸青少年社团交流进一步深入,特别是在交流的专业性、思想性方面取得更大发展。
  
  乡镇“结对子”走出两岸基层合作双赢新路
  6月11日,第三届海峡论坛・两岸特色乡镇交流对接活动在厦门举行,来自福建和台湾的110对乡镇代表欢聚一堂,通过“结对子”的方式,商讨如何加强彼此交流合作,共同发展。
  “结对子”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交友方式,指一对一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以前常用在学校教育中,由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来帮助后进的同学。台湾宜兰县的苏澳镇和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的苏澳镇,这两个名字既相同、又同为渔港的乡镇跨海结成“对子”,为第三届海峡论坛・两岸特色乡镇交流对接活动参与者所津津乐道。统计显示,近年来开展的两岸乡村“结对子”活动,使接近半数的台湾基层乡镇在大陆找到发展伙伴。“结对子”的开展,改变了两岸乡村基层缺乏互相了解的状况,也使农民走到了两岸交流合作的前台。
  
  两岸谋划中医药深度合作打破国际市场藩篱
  6月15日,参加第三届海峡论坛的两岸中医药界人士呼吁,整合两岸优势互补的中医药资源,合力突破欧盟“新指令”为中药设立的“高门槛”,解决中药在国际上遭遇的身份尴尬,共同开拓全球市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说,台湾与大陆的中医药同根同源,一脉相承。中医药在海峡两岸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两岸同胞对中医药有深厚的感情和广泛的需求。中医药是两岸交流与合作最有特色的内容之一。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生医与医材研究所所长邵耀华说,欧盟认为西方科学没有实质证据证明中草药的疗效。另外,欧盟也十分看好自身植物药市场的发展前景,德国投入中医药研究多年,因此为保障自身产业的发展,欧盟出台了相关“指令”。
  
  漳州签67项目引资超400亿
  在本届海峡论坛召开期间,共有一千六百多名台胞回漳州参加活动,漳州全市共落实签约67个合作项目,总金额超过400亿元。在漳台经贸恳谈会上,现场签约了35个合作项目,总投资7.52亿美元,注册外资3.6亿美元。
  
  电影《爱在廊桥》与上千厦大学子见面
  备受观众关注的电影《爱在廊桥》于6月10日现身第三届海峡论坛开幕式。作为大陆唯一一部点映的影片将与台湾电影《当爱来的时候》、《第三十六个故事》一起与海峡两岸观众见面。该片被称之为“中国版”的《廊桥遗梦》。这部影片投资一千多万元,是我国首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电影。该片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北路戏,以及寿宁独特的廊桥文化和民俗景观为原型,讲述了北路戏剧团演员林福坤、林长天、依妹、阿旺、秀莲等老一代北路戏艺人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凄美感人的爱情故事,表现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坚守以及高尚的人格魅力。电影中融合了寿宁县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古村廊桥等文化元素。

推荐访问:惠及 第三届 嘉年华 第三届海峡论坛:惠及民众的两岸“草根”嘉年华 第三届海峡论坛 聚焦第三届海峡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