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彼岸看见……】彼岸

  从启程前向报社、上级领导机关打报告,到出发后每天给9岁的儿子编辑短信介绍行程,到台湾酒店中和其他媒体同行一起写消息稿,到回来后一篇又一篇的通讯见报,再到自己网络空间里的随笔感悟,半个月来,从几十字到几千字,从公文、家书到新闻、随笔,和此次活动相关的各类文体的文字都写了一些,按道理,交差勉强可以了。但是真的,不过瘾。工作的任务,应当算完成了,自己留下的任务,却如心里悬着的石头,没有着落。
  我想,我似乎依然未曾为我梦寐已久的台湾之行写出什么。
  台湾10天,到底什么是我心灵深处最大的感动和震撼?
  踏上台湾土地的那一瞬,仅仅是我们离开北京2个小时40分钟而已,路途短短如斯,我的感慨却是那样绵长。自从事涉台新闻5年来,我听过太多的悲情故事――由于历史的原因,浅浅一湾海峡,隔断了那么多亲人的思念,台湾到底有多么遥远呢?
  正因此,台湾在我心里,是除我的出生地内蒙古草原外,最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我曾自己手绘台湾地图在笔记本上,我曾赋诗一首给相识的台湾朋友:“青丝结缘紫金銮,泪洒挥别趵突泉。血脉冲破云霄去,盼老再聚日月潭。”那时候,台湾有多遥远呢?就是书中画,笔下诗,可能永远走入不到现实。我期待的是,老去的时候能去日月潭,那我就是有幸的人了。
  也许参访团里年轻的朋友们不能理解,台湾,不就是两个多小时的飞行路程吗?
  
  那我想随笔讲述一二件我采访中遇到的故事,读后,你们也许会理解,我的悲观是为何而来。
  大家也许看过电影《云水谣》,剧中男主人公陈秋水、女主人公王碧云之间的悲欢离合,赚足了观众的眼泪。事实上,陈秋水在现实生活中有真正的原型――那就是年过八旬的老台胞林东海、纪朝钦和陈弘。
  林东海,出生于台东富裕家庭,他4岁丧父,是母亲含辛茹苦带大他。因参加“二・二八”起义,他被迫离乡辗转来到祖国大陆。耄耋之年的林老对我说过的那旬“我没有尽孝啊!”让我,不敢遗忘。因为,他漫长的一生中,曾有过参加开国大典的辉煌,曾亲历抗美援朝战场的生生死死,然而,最深刻的心痛,依然是60多年前,基隆港母亲的送行。他清楚地记得,妈妈站在码头上,17岁的他在甲板上,两个人都哭着挥手,面对面,泪双流,这一挥手竞成永别!妈妈苦盼了他二十多年,六千多个日夜后,最终含泪离世,心爱的儿子生活在仅仅一水之隔的广州,却无法相见。
  陈弘,台湾光复后,好容易盼到日本侵略者的离去,他开心地到祖国大陆就读复旦大学,也憧憬着毕业后回到故乡,和苦恋已久的未婚妻成婚。却谁知,1948年暑假开学的送别,居然让相爱并已有婚约的两个人从此天各一方、姻缘割断,也让陈弘离散了家人,半个世纪的等待中,每逢团圆佳节,家里的饭桌上总会给陈弘留个位置,空空的座位旁,一边坐着哭瞎双眼的妈妈,一边坐着铅华日渐褪去的未婚妻。80多岁的陈老给我讲过,上世纪80年代,他作为《人民日报》驻东京记者在日本再见到当年的未婚妻时,激动万分地给她跪下来,一方面为当时不能回台湾团聚道歉,另一方面为她替自己尽孝,为父母养老送终、披麻戴孝致谢。
  纪朝钦,同样是因为参加“二・二八”起义而回到祖国大陆的,那时他也是在读大学,风华正茂、风度翩翩,和出生显赫、学习艺术的姑娘相爱。但由于离开的匆忙,没有来得及向恋人告别,自此音信全无。恋人从台湾辗转到美国、日本,整整找了他20年,人到中年在家人的安排下才嫁作他人!再见时,两个人都已经鬓发白霜……
  我还有个特别好的大姐叶芳,她是北京市台联副会长,也是大陆第二代台胞。叶姐多次给我讲过,从小,无数次看到她父亲谈起故乡台湾就暗自神伤,老人家是多么期望能有一天重回故乡啊,那边,所有的亲人在等着他。最终,叶姐第一次回台湾时,抱着的是爸爸的骨灰。叶姐还给我讲述过另外一位大姐林力的故事,林力大姐是带着妈妈的手镯回到故乡台湾的,也是在替妈妈回家。还有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台联副会长史茂林,他曾给我讲述过,早年从台湾来到大陆的父亲,到老都留着一笔搬家费用舍不得用,希望能有朝一目搬回老家台湾居住,可父亲盼到八旬高龄离世,这笔搬家费用也没能用上……
  台湾到底有多远?相比于阿里山的日出、日月潭的水秀、台北的风情、高雄的别致,我更多的感触还是在回味这些悲伤的往事。所以,“为未来珍惜过去。因为没有过去,就没有根,没有根,就没有未来。”这句被章程、桃子提起过的话,我也铭刻在心。
  来到台北,我想到搬家费没有用出去的史家老伯,台北依然有他的旧居,他却再也不会回来;在高雄,我无限思念我那位很好的叶姐,当初她抱着爸爸的骨灰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时,西子湾的夕阳,是否也像今天一样如血?在台东,在彰化,在花莲,似乎我们去过的每一个地方,都有一些这样的记忆提醒着我。两岸一家亲,这本身就是历史,就是现在,就是未来。
  “追寻历史足迹”是我们这次活动的主题,虽然年轻的同学们可能不会像广西大学陈老师那样,在踏上台湾土地后就情不自禁高歌一曲《台湾同胞,我的兄弟》;虽然你们也不会像我这样伤感于过去这些悲苦的往事,但是归途中,短短的总结发言过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陈爱民部长、李章程先生有感而发的那一句“所有的辛苦都值”,相信我们这样稍微年长一些的人都能意会其真正的含义。
  看着你们能在这片土地上谈古论今,能和这里的同龄人相处甚欢,能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能像在大陆任何一个地方一样放松地“脱衣”,甚至是产生恋情,这种交流的结果,要比一直严肃地参观、教条的讲座、规矩地交流等等更让人乐见。这是真心的。想必,同行的各位老师也和我一样,有此感觉。海峡两岸,有什么,能比自然的融合、没有界限的交流更让人期待的呢?
  你们急于了解这里,是因为热爱这里,更广阔地说,是因为你们热爱我们的国家,热爱我们铮铮不屈的中华民族。
  一行中的李鹏能在“庄子茶馆”里和台胞品茶论道,冯涛会在药店里和“台独”思想激情辩论而又聪明引退,冯梅、国庆,还有很多同学,能手持笔记本走到哪儿记到哪儿,袁帅感动于繁体文字,晓谅关注于城市规划,等等细节,不经意间,“脱衣”之余,快乐的你们,品味了台湾,融入了台湾,爱上了台湾。我多么欢喜地去观察这一切!若干年前,两岸形势不如今日之乐观,作为媒体涉台记者中的一员,我曾忧虑,怎么办?真会像传说的一样风起云涌?一位台湾问题专家好心地安慰我,没关系,至少我们有尚方宝剑,《反国家分裂法》维护着祖国的统一。而如今,我更想说,与其说一部法律成为尚方宝剑,不如说是年轻的你们让我更加放松!
  当然,10天之行,收获远不只这些。抛开我们的历史使命,亲情的融入,更让这个团体成为一个家庭。你们相互爱着,我们也爱着你们,就如桃子说进“有爱……”
  活动手册,至今我一直随身携带,也给儿子多次讲起过你们,对应着照片,告诉他你们的优秀、10天来你们给我的印象。
  桃子的负责、杨攀的出口成章、培元的豪爽、黎薇的大气、鞠萍的爽朗、李杨的可爱、晓雪的文静、草莓的善感、璐源的利落……随意说出你们的名字,我都感觉那样亲近。回来后,我曾在网上和晓谅聊天,他给我讲起小时候被爸爸“竹子炒肉”的故事;我和包包聊天,他告诉我他竞聘团委副书记成功的喜讯和冯梅短信往来,她告诉我忙于小样的毕业设计;当然,还有鞠萍,热情地张罗着北京的重聚……台湾,和你们,一起带走了我太多的牵挂。
  文字所限,太多的感动无法一一罗列,更多的动情之处,我还需深埋心底。但是我敢肯定的是,因为台湾,我爱上你们,也因为你们,我更爱台湾。10天之行,不仅必将是你们一生难忘的回忆,也必将铭刻在我未来的人生旅途,不能忘记。
  自此,台湾在我心中,不再是笔记本上的一张地图,是一首怅然的诗,是琼瑶、是三毛,是席慕容或者白先勇,那更是一座留下我们10天美好回忆,不,是带给我们持续一生情谊的美丽海岛!
  纸短情长,我知道,我不得不为文章画上句号了。和子文一样,我也很喜欢优美的诗句,尤其是台湾作家席慕容,总能借那么美丽的汉字,来抒发思念的悠长。演绎她的几句诗吧,希望她不会介意:
  你会不会忽然地出现
  在街角的咖啡店
  我会带着笑脸和你寒喧
  虽然好久不见
  但心灵并不遥远
  我们说从前说明天
  说我们曾跨越海峡
  在彼岸看见……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