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话题]台湾选举

  经贸制度化时代 两岸合作更上层楼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两岸关系章节把重点放在经济合作上,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也点出备受关注的陆资入台和海西发展等问题。由此可见,下个5年两岸一个新的经贸制度化时代必将到来――
  政协委员、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表示,两岸经济合作的主体是产业合作。两岸产业各具优势、互补性很强,开展产业合作十分必要,潜力巨大。这种潜力长期得不到充分发挥,主要是之前的产业合作以企业自发进行为主,两岸产业政策未能对接,缺乏有针对性的规划和引导,两岸具备优势互补的产业未能实现有效合作,资源配置未能发挥最佳效益。大陆方面把推进两岸产业合作作为新形势下扩大和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重点之一,目的是通过两岸有关方面的合作,通过经济和市场力量的推动,加快两岸产业生产要素双向流动,推动两岸产业共同提高、共同发展、共同增强国际竞争力。他表示,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持续改善发展。双方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推进协商,共同促成了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特别是签署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推动两岸经济关系加快走向正常化、制度化。
  政协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台港澳交流合作中心主任王承德表示,在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制度框架下,大陆将建立和完善对台中医药工作的长效机制,统筹战略规划,深化交流,扩大合作领域。2010年12月,海协会、海基会在台北签署《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两岸中医药工作推动小组今年将落实协议确定的各项科研、教育、医疗、产业工作,加强中医药合作。协议中涉及中医药的部分指出,双方同意就中药材品质安全保障措施、中医药诊疗方法研究、中医药学术研究及其他相关事项,进行交流与合作。他透露,由国家药监局、质监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联合组成的两岸中医药工作推动小组,将针对大陆出口台湾的中药材质量进行监管,以保证台湾老百姓用药安全。
  政协委员、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刘克崮表示,我曾专门推动两岸合作在金融方面采取一些措施。在对台资企业放贷、对台资放贷建立担保机制方面,我们都做了一些实际的推动。我也去曾去过台湾,跟他们金融界的人都有一些接触,两岸的金融合作的潜力还是非常大的,领域是非常宽的,而这对两岸都有好处,特别是在现在的新形势下。刘克崮认为,大陆金融业进入岛内,可以是提供金融服务式的,也可以是进行直接投资式的。金融本身没有什么限制,这也是市场需求,市场会判断是去做服务,还是去做投资,或者去设机构,或者去搞资金交易。相信“十二五”期间,两岸金融合作的潜力巨大。刘克崮建议,两岸金融合作框架协议签订后,两岸设机构是开展业务的基础,你得有机构、有队伍,所以两岸都应该为互设机构提供方便。
  人大代表、福建省漳州市副市长赵静说,漳州古雷台湾石化园区规划建设进展顺利,目前已完成了漳州古雷区域发展规划和规划环评,石化园区规划建设三套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在中央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园区配套设施和石化启动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总投资188亿元的对二甲苯和精对苯二甲酸两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36亿元,将于今年底基本建成。推进台资炼化一体化项目落地漳州古雷台湾石化产业园意义重大,建议国务院对漳州古雷台湾石化产业园区的炼化一体化项目实行个案处理,给予特殊政策。比如,将漳州古雷台湾石化产业园区上述两套炼化一体化项目列入国家“十二五”专项规划,并予以核准,允许台湾石化企业在古雷独资或控股投资建设炼化一体化项目。
  “目前两岸之间交流交往的先行先试区域均在东部沿海发达省份,为什么不在大陆的中西部地区打造两岸人民的交流交往基地呢?”来自重庆的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中央常委、台盟重庆市委主委李钺锋表示,2010年以来,以富士康为代表的台企西进步伐明显加快。台湾和大陆中西部地区遥遥“握手”。以台盟中央名义提出的党派提案提出,结合下一个10年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和台资转移的特点,在大陆中西部重点地区和城市布局一批产业平台,优先引导台资向重点园区聚集,切实打造两岸经贸文化合作的优质平台。这份提案建议,进一步引导台资银行及金融、保险、证券等机构到中西部的重点城市落户,依托中西部成立的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积极开展“人民币和新台币结算”的试点工作。
  
  两岸文化交流 作用不可替代
  
  “十二五”规划纲要对两岸文化交流方面进行了阐述。由此,代表委员们在“两会”上畅所欲言――
  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程天权表示,随着我们开放的推进,跟台湾地区的大学交流时间越来越多。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共同的,我们关心的问题也有很多是共同的,当然有的时候立足点不太一样,看问题的角度不太一样,正是因为这种差异性,我想这种交流的意义就更大了,使我们能够更客观、更深入地看一些问题,共同找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这里面包含着前沿科技的发展,也包含着社会管理、文化建设、学术的发展。程天权强调,今后五年,两岸文化交流肯定会更加密切,在科技、学术、文化、社会管理等各方面的人员交流、课题交流、项目合作会更加深入,收获也会更多,毕竟两岸共同分享了思想、分享了成果。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在谈及“公共外交”时说,这些年,可以说“孔子外交”已经成为了中国外交的一道很独特的风景线,孔子学院让世界了解了中国。台湾地区在2010年9月成立了台湾孔子学院。海峡两岸的文化是一个根,那么根在什么地方?从古远来说,就是以孔夫子为代表的中国各位先哲的理论和精华,是大家共同遵守的。从现在来看,孙中山先生推翻帝制、振兴中华,求得中国的统一,这又是共同点。从古到今都有共同点,我觉得我很有信心,就是大陆、台湾是一家,因为文化的力量比任何的力量都大,文化的认同就是从心灵上的认同,是感情上的认同,我觉得这是最可珍贵的。海峡两岸都要共同来遵循孔夫子等先哲的教导的精华部分,共同来继承孙中山先生统一中国的梦。
  北京有条台湾街,品蚵仔煎,听邓丽君,赏五桂楼,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浓浓的台湾风情。说起这条街的开街,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沈建国津津乐道,“两岸的文化交流要上台阶,合作更务实,就需要走向共建实体、进行产业合作的阶段。”沈建国表示,这样才能让两岸交流真正“落地”。2010年,“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一期工程北京台湾街启动建设。为此,她再次建议,在如今北京台湾街的基础上建设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提供更大的落地平台。
  两岸文化交流的目的是让两岸文化水乳交融,共同发展。政协委员、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省新闻出版局局长郭振 家表示,近年来,两岸文化交流活动的深入开展,带动了福建省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据统计,2009年福建省新闻出版业销售收入增幅达19%,增加值增幅达18%。而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的“五缘”优势,正是福建省新闻出版业发展进步的原因。同样,郭振家认为,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海峡两岸印刷技术设备展、海峡两岸版权创意精品展的成功举办,也得益于此。目前,福建省新闻出版局会同出版社正在策划一批关于两岸内容的图书,印刷园区和数字出版园区建设项目也在策划中。今年,福建省新闻出版业的目标是销售收入和增加值同比增长20%。
  
  百年辛亥革命 两岸共同纪念
  
  今年的纪念尤为特殊
  3月12日9时,北京中山公园中山堂内庄严肃静。首都各界百余人聚集在这里,向孙中山先生的塑像三鞠躬,敬献花篮,纪念这位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逝世86周年。
  “每年此时恰逢‘两会’召开期间,从我做政协委员起,我都会在北京参加纪念中山先生的活动。”全国政协委员、孙中山先生曾侄孙孙必达说。
  “今年的纪念尤为特殊。”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总指挥吴兆麟之孙吴德立委员说,他母亲刘殉写了文章《辛亥百年追忆亲人》。文章说,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10月10日这一天是永远被中国人民记住的重要日子。此时,大家都会追思革命史绩,缅怀先烈功勋。作为20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缔造共和,拉开了中华民族谋求独立和振兴的伟大序幕。举行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
  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系列活动、加大两岸的交流合作,是近年来“两会”上代表委员们提案建议的焦点。
  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宣布,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要求,以振兴中华、民族复兴为主要内容,举行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
  2011年3月2日,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发言人赵启正说,政协今年的重点活动是举行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纪念活动内容还包括拍摄专题文献片,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行纪念邮票、纪念币。与辛亥革命历史相关的地方,以及民革中央、台盟等民主党派也将举行专题讲座和各种纪念活动。
  届时,民革中央、全国台盟、全国台联等党派团体,首义所在地武昌和中山先生的故乡广东,都将举办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
  
  “黄埔精神”是国共两党共有财富
  “国家一天不统一,就不能说革命成功,”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林上元委员还清楚地记得中山先生的教诲。1924年,在国共两党首度携手合作之际,孙中山先生创办了黄埔军校。“两会”上的代表委员有40余人是黄埔军校的学生或眷属,台湾也有不少黄埔同学。“黄埔是辛亥革命的延续,黄埔军校有一句校训叫做‘亲爱精诚’,但两岸的黄埔同学却经历了一甲子的炮口相向、对峙分离。”
  全国政协委员王晓玉说,爱国、反分裂、坚持国家统一的“黄埔精神”,为国共两党所共同秉持。黄埔军校精神是国共两党共同拥有的财富,黄埔同学会是两岸共同纪念辛亥百年的一个很好的平台。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海鹏代表连续几届提案两岸共同纪念辛亥革命百年。他说,国共两党、海峡两岸如果能联合举办辛亥革命百周年纪念活动,将体现两岸和解、中华民族团结向前看的精神。
  代表委员们期望,通过共同纪念中国近代史上这一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两岸双方能够缩小分歧,凝聚共识,寻求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破解两岸政治难题的智慧。
  
  电影《辛亥革命》9月全球上映
  一部耗资上亿元的电影《辛亥革命》将于9月全球上映。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该片编剧王兴东委员说,该片将作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项目,也将在台湾上映。
  王兴东说,今年是辛亥革命百年,我们应该多拍摄一些耐看的历史题材电影和电视剧,两岸合拍也可以,并争取入岛播放,寻找两岸民众共鸣点。
  
  两岸一家人 共建大中华
  
  两岸共同编撰中国现代史教材
  “民进党在岛内执政期间,为推行‘台独’,曾对台湾中小学历史教科书进行大肆更改,还刻意将其分割成‘台湾史’和‘中国史’,以割裂台湾和大陆的联系。岛内二次政党轮换至今,依然沿用民进党刻意更改后的教科书,只是给‘中国史’增加了一些课时……”说起岛内的历史教育现状,军队政协委员、北空原参谋长助理林贤顺直摇头。
  从小在台湾长大的林贤顺委员,同岛内的朋友一直有着广泛的联系。为此,林贤顺委员建议,应由有关部门发起,由大陆专家学者邀请岛内专家学者,共同成立中国现代史编撰小组,撰写两岸共同的现代史。同时,大力开展两岸教师队伍的业务交流活动。
  
  循序渐进开展两岸军事交流
  “近年来,随着祖国大陆经济实力、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海峡两岸经贸往来有了突破性的发展。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阴影下,台湾在经济上更加依赖祖国大陆。但是,长期的隔阂令相当比例的台湾民众对大陆缺乏客观的了解和认同,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依然艰难而曲折。”军队政协委员、南京军区原副司令员兼海军东海舰队司令员赵国钧说,当前,“两岸之间的军事交流,应循序渐进,逐步深化。”赵国钧委员认为,短期内两岸应该能够做到在对方遇有重大自然灾害或海难、空难的情况下,根据人道主义原则,尽一切可能提供必要的海空支援。另外,双方共同承担捍卫中国领土、领海主权的神圣责任,如在遭受外敌入侵、占领时,应联合行动,一致对外。
  
  两岸军人共同弘扬“黄埔精神”
  军队政协委员、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原副部长罗援表示,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在缅怀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时候,不应该忘记孙中山先生的一个重大历史功绩,那就是进行第一次国共合作,首创了黄埔军校。“升官发财,行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这两行写在黄埔军校大门上的楹联彰显出“黄埔精神”,是国共两党共同的宝贵财富,是联系两岸军人情感的重要纽带,也是海峡两岸中国人和海外华人共同拥有的历史遗产。
  “为了祖国和平统一,为了民族团结富强,两岸军人有必要也有可能不分政见,不分党派,齐心合力,弘扬‘黄埔精神’。”罗援委员提案建议建立“黄埔精神”论坛,使两岸军人能在同一个平台上研讨“黄埔精神”,增进两岸军人的相互了解与信任,为保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推荐访问:两岸 话题 两岸话题 两岸一家亲手抄报内容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