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口揽胜]溪口风景区

  溪口,得名于穿镇而过的剡溪之水,澄碧如练,逶迤至远方。不远处武山雄踞于东,山水相映,山清水秀。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武陵源”相传指的就是这里,因为溪口的吉称就是“武陵”。秀美的风光使这里自古就是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到了近现代,源于蒋氏父子的关系。溪口再度成为焦点。在风云变幻的历史潮流中。溪口一度躁动,继而空前繁盛。最终又重趋平静和散淡。这个秀丽的小镇,算得上是那段特殊历史时期的重要见证者之一。
  被称为“民国第一镇”的奉化溪口古镇,至今依然完整保存着22处之多的民国史迹,总体格局保护良好。据不完全统计,从1987年台湾当局放宽政策允许民众回大陆探亲,至今,溪口已接待台胞30余万人次。其中。规模最为庞大的当属1993年的300人礼佛团。随着两岸空中定期直航的开通。每年到溪口参访的台胞已增加至6万人次。
  进入溪口须先过武岭城门。武岭原为溪口镇的天然屏障。武岭之顶原有一座武岭庵。蒋介石小时候便经常随母亲到此拜佛。1930年,蒋介石拆除了旧庵,兴建了一座武关式门楼,以壮古镇门面。门日“武岭”,三间两层,城墙如铁。雉堞起伏。飞檐翘角。城门正面、内侧各有“武岭”二字。当年城门即将告成之际。蒋介石特请于右任题写“武岭”门额,自己也挥毫落墨。念及于右任既是国民党党内元老,又为书法家,蒋介石特地吩咐将于先生手迹镌至城门正面,自己所书刻于城门之背。
  进入武岭城门,便豁然开朗。与剡溪比肩的溪口三里长街武岭路自东及西,次第散列着小洋房、文昌阁、蒋氏宗祠、丰镐房、玉泰盐铺、蒋母墓道、蒋氏宗祠、妙高台、武岭中学等许多与蒋氏父子有涉的旧遗故地。
  
  小洋房
  
  毗邻武岭门的小洋房建筑小巧精致,曾是蒋经国从苏联回国后在溪口的住所。小洋房又称“剡溪小筑”、“涵斋”,因是“民国时期”乡间少见的洋房,当地人习惯称之为“小洋房”。它背山面溪,为西式三开闻平顶楼房。房顶水泥平台,四周栏杆护卫,可乘凉赏月,览远山近水,地理位置尤佳。
  1937年,蒋经国携妻儿从苏联回到溪口,小洋房既是蒋经国一家的住所。也是他遵父严令研读中文的地方。楼下立着一块“以血洗血”的石碑。那是1939年12月12日,侵华日机轰炸溪口,蒋介石原配毛福梅未能顺利逃出,在后门外遇难,蒋经国从赣州赶回溪口奔丧时,挥泪所写的。石碑原立在丰镐房后门毛福梅遇难之处,后遭日本人破坏,蒋经国命人重镌此碑,且移至小洋房楼下。
  
  文昌阁
  
  小洋房西面就是著名的文昌阁。这里一度是蒋宋夫妇在溪口的别墅和藏书楼。文昌阁紧濒剡溪之口,站在楼上放眼窗外,澄碧的剡溪水沿着逶迤的山势流泻而来,沿岸溪口人家景象尽收眼底,四季风景变换,人烟往来尽收眼底。蒋介石尤为喜爱这里,曾将文昌阁改名为“乐亭”,并模仿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撰写了《乐亭记》,以乐亭观景抒情怀。
  1939年,文昌阁在日军大肆轰炸中倒塌。1986年,大陆相关部门研定,在原址按民国时期原貌复建。如今的文昌阁已是溪口游人必到的景点之一,楼上蒋宋卧室、起居室以及墙上所挂的宋美龄国画作品虽是后人仿造当年情景摆设上去的,但依然能起到“睹物见人”的效果。墙上挂着蒋宋夫妇二人游玩的照片,同常人夫唱妻和的恩爱景致相仿。
  
  玉泰盐铺
  
  离丰镐房不远的玉泰盐铺是蒋介石出生地。玉泰盐铺是蒋介石祖父开设的商铺,建筑分为前后两栋,前栋三间两层,楼上为居室,楼下为店面,后栋是作坊。1887年10月31日,蒋介石就出生在玉泰盐铺前栋二层的房间里。1948年,蒋介石按原状重建了玉泰盐铺,并亲题“玉泰盐铺原址”。署上“中正”大名。勒石嵌于大门西侧墙界。
  
  丰镐房
  
  在8处蒋氏故居中,位于三里长街武岭路中段的丰镐房,无疑是所有景点的核心。这里是蒋介石度过童年的地方,也是蒋经国的出生地,更是蒋氏家族缅怀先祖,感受家庭亲情的地方。丰镐房原是一座普通的浙东民居。1935年,蒋介石对其进行了扩建,房屋由原来的“三间祖房”骤增至49间,占地4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50平方米。沿中轴线内行,分别为大门、前厅、内门、前门、内庭、后堂、东西厢房、蒋母旧居、东楼房、西平房等10部分。
  内庭中有两棵桂花树,是当年宋美龄亲手种植的。如今两棵树已是郁郁苍苍、浓萌匝地。后堂“报本堂”为蒋家敬天祭祖之地。神龛内供奉着蒋介石曾祖父以下四代神位排。1910年4月27日,蒋经国就出生在这里。走廊上首挂有“寓理帅气”横匾。是为1949年4月15日蒋介石为蒋经国40生辰所题,意在劝勉蒋经国切己体察、卓然自强,寄托着蒋介石对蒋经国的无限期望。1937年,蒋经国和苏联籍妻子蒋方良回到溪口老家,母亲毛福梅为他们在报本堂办了浙东式传统婚礼,小两口的洞房就布置在西厢房楼上。如今在丰镐房房间墙上挂满了蒋氏家族的介绍,为四方游客讲述这个老宅子和老宅子里的往事。
  
  蒋母墓道
  
  蒋介石之母王采玉的坟冢坐落在溪口镇西两公里之外的白岩山鱼鳞岙青山丛林中,初建于1923年。入口处设石碑坊,中门宽3.7米,上刻“蒋母墓道”,左右两道边门各宽2.1米。蒋母墓道全长668米,细卵石路面,道路按坡而上。途中有“下轿亭”、“墓庐”、“八角亭”等建筑。石牌坊上行约300米,有个跨路构造的亭子,称为“下轿亭”。蒋介石每次到他母亲坟前扫墓,轿子抬到这里下轿。从“下轿亭”上行200米,有座房子,即慈庵。因蒋母墓里没安葬蒋介石的父亲,所以称墓庐为“慈庵”,即纪念慈母之意。
  庵内平房3幢,主房5间。主房正中有4块石碑。正门而立的石碑,是孙中山先生写的祭蒋母文。石碑背面刻着蒋介石亲自书写的《先妣王太夫人事略》,记述了王采玉的生平及蒋介石孩提时的顽皮。左边石碑上刻着蒋介石的《哭母文》。从“墓庐”沿卵石路上行168米,到达蒋介石母亲王采玉的坟墓。墓面青石拼接,正中“蒋母之墓”4字为孙中山先生题写。扇形栏上刻“壶范足式”,意指女中模范,足为榜样。两边柱上刻着蒋介石撰写的对联。上联:“祸及贤慈当日顽梗悔已晚”:下联:“愧为逆子终身沉痛恨靡涯”。此联中当时蒋介石对其母亲的爱和对自己的悔恨溢于言表,表达了他的悲痛和无可奈何的心情。
  
  蒋氏宗祠
  
  溪口涉及蒋氏祖宗祠庙和活动场所的有“武山庙”、“摩诃殿”、“蒋氏宗祠”等,而真正属蒋氏一族使用的则是“蒋氏宗祠”。它坐落于溪口城建中心地段,是溪口街上蒋姓宗氏在春节、清明等节日祭祖、演戏、聚众及举办其他红白喜事的场所。原规模较小,后蒋介石出资在老祠堂基础上翻修、扩建, 并亲自题写了“忠孝传家”牌匾。
  据说,当年新祠堂造好,族长请蒋介石题写牌楼匾额。当时蒋介石正在看书,刚看到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的情节。拍案叫绝。突然,族长走了进来,他抖着胡子说:“族里老小都知您书法功夫不浅,特来请您题写宗祠牌楼匾额,打扰之处,请别见怪哟!”蒋介石连忙站起,扶他坐下。命人磨墨、展纸,询问道:“写什么?”族长笑道:“你满肚文墨,爱写什么就写什么。”
  蒋介石放下笔,倒剪双手在房内踱起步子。走到桌前看到那本《三国演义》,想起书上写着关公的“忠、勇、礼、义、智、信”,不由想到关云长的“忠孝礼义”不就是蒋家子孙需要弘扬的吗?他沉思片刻,觉得族人要以“忠”为本,只有忠,上对得起国家、祖宗,下对得起万民、子孙。为人者。不可不孝,知孝者,能恭奉先人,关爱晚辈,孝悌弟兄。主意已定,挥笔写下“忠孝传家”4个大字。递给族长。族长一看,连说几声好,忙将题词制成匾,挂在蒋氏宗祠牌楼上方。时时告示族人要以忠孝行事。
  
  妙高台
  
  妙高台又称妙高峰、天柱峰,在雪窦山上。因其有峰突起,截出万山之表,峰顶有坪如台而名。峰顶坪台东西约40米,南北倍之。前为悬崖峭壁。三面凌空,下临深渊。登雪窦山绝顶俯视,唯见坪台不见峰。据1948年重修的《武岭蒋氏宗谱》第六册记载,蒋介石8岁时“始上雪窦山见妙高峰爱之”。1928年,蒋介石在此建别墅,自题匾额“妙高台”,蒋介石、宋美龄曾来此消夏避暑。
  别墅为中式建筑,中间是三开间二层楼,前有天井,黑漆大门,进门两边各有一间平房,上是阳台,有水泥走廊相连,后有3间平屋,有围墙连成一个整体,建筑面积有436平方米。刻有蒋介石手迹“妙高台”的门额,现仍悬挂于楼前。房屋右侧有两个亭子。大门外面为平台,台上岩石突起一块,方形平滑,可容一人坐下,称“晏坐石”。妙高台别墅建筑曾于“文革”被毁,如今的建筑为1986年重建。
  
  武岭中学
  
  进武岭门往右是武岭中学,这里里外一色青砖,造型十分美观,如今已是浙江省十大古建筑之一、二级重点中学。
  武岭中学创办于1929年,占地6公顷多,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系蒋介石为完成母亲遗愿,耗资20万银元创建的。他和宋美龄担任名誉校长,并经常到这里和学生一起相聚。时至今日,武岭中学还陈列着大量当年拍摄的蒋氏夫妇视察学校的照片。学校的东首边是武岭一带最幽静之处,这里乔木掩映,古藤缠绕。石壁夕照处,有蒋介石亲题的“武岭幽静”4个大字。学校正中有幢中西合璧的大礼堂。大礼堂东首一间为校长办公室。中间有讲台,设计非同一般。人站在讲台上讲话。不用麦克风,声音照样可以清晰地传到礼堂的每一个角落。

推荐访问:揽胜 溪口 溪口揽胜 溪口 溪口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