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微博的发展方向,等4则]党报微博

  党报微博成为编辑记者发现新闻热点的重要途径。党报微博通常只被母体党报作为获取新闻线索的重要来源,并用来丰富报道内容的一种重要途径。只是作为手段存在而不是目的,这也成为党报微博发展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党报微博要注意打造亲和形象。党报微博从背景设置到回复转发所运用的语言应更有人情味,服务应更到位。这种亲和力不但对媒体自身有利,还有利于塑造政府部门以及政府官员亲民形象。党报不仅要把微博作为新闻发布的渠道,还应通过精心的策划和组织,将自身的微博打造成公共交流的平台,使其与新闻报道更好地相互嵌入和融合,全面立体塑造亲和形象,形成受众凝聚力。
  党报微博要注意找准舆论兴奋点。党报微博要善于在现实生活中挖掘和发现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通过揭示新闻背后的新问题,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做到覆盖更全、站位更高,论社会万象缘事而发、因事抒怀,主动抓住社会热点,自觉展开观点交锋。党报追求话语主动权,还要充分汲取外界媒体一些有参考价值的舆论视点、言论声音,拓展党报微博的传播力。
  (张传香/《传媒》)
  
  互联网时代
  如何“接地气”“捉活鱼”
  需要我们坦诚、直率而不浮于表面。摄影界有句名言: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做媒体同样如此:如果你报道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扎得不够深。只有真正走进广阔的田野、纷繁的社区、偏远的山村,走进百姓的生活,从每一个普通人的切身感受进行情感投射,方能打动人们的内心;只有站稳群众立场、贴近群众需求,积极回应百姓关切,从普通人的故事出发,折射一个全局性的社会问题,方能令人信服。
  需要我们锐利、深入而不止于片面。要敢于深度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彰显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勇气、胆识;把握正确方向,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共同破解热点难点,凝聚发展的信心和力量。
  需要我们开阔、灵活而不囿于顽念。一方面,新闻工作者要善用中国崭新的实践创造的新道理、新论述,善用中国发展变化的客观事实和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用新的理论语言,解释说明繁杂的社会现象和问题;另一方面,更要善用群众喜爱的形式阐释理论观点,架起沟通的桥梁,以清新文风和创新的表达推动大众化传播,形成“感性政治传播”和“理性政治传播”的互济,作品才能多一些泥土的芬芳、多一些充满生命力的“活鱼”。
  (于青颜/《人民网》)
  
  新闻传播
  人本责任的主要内容
  
  第一、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人是主体。因此,在新闻的采写、编辑、制作过程中,应尊重人的生命,尊重人性,尊重每个人的人格、价值,尊重每个人的潜能及做人的权利,彰显人的主体性。
  第二、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人是一切活动的价值尺度。因此,新闻传播活动应纳入人的价值背景来考察,判断新闻传播的效果应上升到人的层次,将人作为考察一切事物的中心的价值取向,即新闻传播活动是否提升所有人的福利,增进人类的幸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人是新闻传播活动的目的,为人服务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宗旨。这就要求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把人当做新闻传播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生存状况、生存环境,关注人情、人性,体现人情之美、人性之美。
  (罗彬文/《国际新闻界》)
  
  重大战略报道
  应做到“三创新”
  一、创新报道内容,强化贴近性。认真组织好重大战略报道,让人民群众充分了解党委政府的重大战略规划和重大政策走向,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是主流媒体的重要任务。一是聚焦基层实践。二是关注基层民生。三是贴近基层群众。
  应坚持“大主题、小切口”的原则,努力在大背景下讲小故事,从小事件中见大视角,把可亲可感的场景、人物、故事与权威高端的述评、政论相结合,立体呈现重大战略带给经济社会的深刻变迁和百姓生活的可喜变化。这些报道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既有理性的深度,又有情感的温度,能够有效激发人民群众的创业激情和创造热情。
  二、创新报道形态,增强影响力。要在更高层次上进一步提升重大战略报道的宣传效果,就必须在分量之“重”和规模之“大”上下工夫。一是系列化策划。重大战略分量厚重,主题宏大,思想内涵比较丰富,如果用单一专题报道或政论片的方式进行宣传,其影响力和效果受限。二是个性化表现。三是规模化编播。重大战略报道要产生重大影响,还必须讲求编排创新,实行“全方位采访、大容量制作、高密度播出”,以超大规模效应形成超强传播效应。
  三、创新报道方式,强化参与度。全媒体时代,要搞好重大战略报道,必须善于创新报道方式,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实施全方位的联动,形成宣传报道的整体合力。一是集团化推动。二是协作体联动。三是多媒体互动。(王同元/《光明日报》)

推荐访问:党报 发展方向 党报微博的发展方向 等4则 党报微博的发展方向 党报法人微博发展方向探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