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报的“三贴近” 三贴近

  【摘要】企业报相对于综合性报纸,特别是“国”字头的大报而言应属“窄众化”媒体,易于圈定读者边界,采编对象多是身边人和事,这些优势使其与读者有着更亲密的关系,容易形成身边人看身边事、身边人写身边事的新闻互动格局,但事实好像并非如此。针对企业报如何做到“三贴近”,本文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企业报 新闻 三贴近
  企业报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代替的。目前,我国由新闻出版部门登记在册的企业报,大约有万余家,未登记在册的数目也不小。企业报是我国报业系统中发展最快、数量最多的一种报纸。如果按每家报纸发行量计算,全国企业报总发行量大约在一千万份左右。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①毫无疑问,企业报已经成为新闻战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办好一份企业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贴进实际、贴进群众、贴近生活。这是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宣传工作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也是新闻宣传战线一致的呼声,它是报人无法回避且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企业报“贴近难”的原因
  分析起来有以下几个原因:
  1、定位难
  企业报生在企业,服务于企业,容易把领导满意作为办报的惟一标准。采编工作的首要任务是采编能够印证企业现行政策的正确性或为指导工作提供经验、“样板”的材料。③企业报的办报指导方针是以企业生产经营为中心,起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业务上要兼顾新闻规律和企业宣传实际。可以这样说,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是企业办报的最大政治。在这种情况下,赞扬的多,批评的少,即使发现问题也要掩藏起来,怕影响职工士气,怕影响企业声誉。报纸印出来,就出现了“谁写谁关心,写谁谁关心”的怪圈。
  2、进入状态难
  企业报报人作为新闻人的角色意识不强,积极主动去发现新闻、用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去表现新闻的素养不够,而机关办公室里养成的松散毛病也不少。业务本领、吃苦耐劳的品质和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意识都有待提高和加强。
  3、自主性低
  不少企业报缺少新思路和创新精神,舆论监督发挥与读者的期望有距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报纸容易失去动力和锋芒,落入平庸。
  二、企业报实现“三贴近”的途径
  企业报要以绝大部分的篇幅,报道本企业的新成就、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新人物。要贴近企业,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本单位实际。一个企业的工作有方方面面,企业报要以生产和经营为中心,以思想和政治为统帅,全方位地为企业服务,成为一个忠诚的、可以为大家所信赖的“百事管”。
  为此,笔者认为以下途径可以尝试:
  1、创造一个和谐的办报氛围
  企业报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与企业领导保持高度一致,与企业中心工作保持高度一致,这是毋容置疑的。企业大环境的作用是一种客观的力量,它不以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报人主动对环境把握、适应、改造和程度显然决定着环境对报纸组织作用的效果。所以,有必要变坐等条件为主动创造条件。企业报工作人员要努力与领导交流办报思想,取得共识。要提倡企业领导学习新闻知识,掌握新闻规律,成为善于领导好一张报纸的内行和专家。企业报一定要多刊登群众的“身边事,心头话”,让群众感到有话可以在报上说,有事可以在报上登;企业报是自己的报纸,可读、可信、可亲。
  2、建立一套良好的宣传机制
  (1)畅通信息渠道。报纸的生产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没有及时的、丰富的信息源,记者只是一味地随着请柬转,报纸易变得索然无味。要保证信息的畅通,需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重视通联工作,促进与作者、读者的联系和沟通。另一方面对上建立一条通畅的信息渠道。笔者所在单位已建立了近300人的项目一线班组的兼职宣传报道队伍,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2)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竞争激励机制。企业报要提倡竞争意识和创优意识,企业报工作人员不能满足于写得出、编得出、按期出版,这只是最低要求。办小报,要花大力气,精心采写,精心编排,在业务上精益求精;要经常开展评好新闻活动,包括评好新闻、好文章、好标题、好栏目、好版面、好图片等。
  3、多在报纸信息量上下功夫
  一张企业报,从编辑方针、组织宣传到处理各方面的关系,从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美术、校对发行到经营管理,这里有很多环节、很多学问!企业报周期长、版面少,如果一再要求增加信息量,而考核的标准多是每版的新闻条数。把稿件的条数等同于信息量,也是认识上的误区。可以采取长稿短发的形式,为增加报纸信息量,在编发一些发生过的新闻中,注重摘取特点,旧中见新。如对诸多的动态新闻进行简讯集纳编发,大大增加了版面容量。一个企业活跃在一线的是广大职工,最丰富的新闻资源在项目部。如果各项目点竞相上报,报纸就丰满、活跃、宽阔、丰富。如《中国企业报》的“企业报刊”专栏,稿件来自一线,新鲜,面广,量多。黄旦先生在《新闻传播学》中强调,“所谓新闻信息量就是指能够消除接收者不确定性的新闻的数量。”以笔者所在的企业为例,水电人的事,水电人关心的事,社会中的水电问题及水电中的问题都应报道。所以企业报需要对读者群进行市场细分,多在水电与社会的结合点上做文章,延伸新闻视野,拓展报道领域,强化服务功能,使报纸成为行业与市场联系的桥梁,广大读者了解大千世界的纽带。
  4、办一份让职工喜爱的报纸
  报纸是选择产品,如果我们的报道内容隔靴搔痒,无的放矢,报道形式千篇一律,仅满足于导向正确,则必然曲高和寡。新闻报道作为一种精神产品,要新鲜、好看、有用,要使读者读后有所悟、有所感、有所用、有所乐,必须在操作层面下一番功夫。
  (1)注重策划。报纸要关注热点、捕捉亮点。要注意报道内容的力度、密度、广度和亮度,同时还要注意正确的引导。水电十一局在进入特级企业后,提出了国际强局的战略目标,本报一方面就企业战略目标进行解读,另一方面推出了《“国际强局”访谈录》、《国际强局,我们准备好了吗?》等报道进行引导,收到较好的效果。如在三门峡陕县支建煤矿“7.29”淹井事件中,为了69名矿工兄弟,十一局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投入到抢险救援中,体现了作为一个国有大型企业的风范。同时十一局新闻中心在突发事件面前,加强新闻策划,主编坐阵,报纸电视记者全部出动,与在新闻现场的通讯员加强联系,完成了通讯《为了69名矿工兄弟》和电视专题,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和社会效果。
  (2)提倡“软新闻”。要从企业报的实际出发,探索办报的方法与技巧,探索通俗化、群众化的技巧,探索通过新闻报道协调企业内部关系、树立企业形象的正确途径,探索企业的文化建设、人才培养等等。要扬己之长,避己之短,创造企业报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技巧、经验和理论。企业报一般都是周报或旬报,新闻在时效性上无法与日报竞争,也无法与周二刊、周三刊竞争。但却可以以报道的接近性、直接性见长,常以提出本企业独特问题和深入反映本企业特有典型而取胜。要增加新闻的条数,不能老搞些时过境迁的东西。不能认为反正在时效上无能为力了而敷衍塞责。头条新闻特别要力求做到新鲜及时。企业报的会议新闻要大力改革,要善于从一般会议中抓出有新闻价值的东西单独报道,使报纸真正成为新闻报而不是工作简报。要积极提倡现场短新闻,多写第一线的剪影、掠影、一瞥、一幕等等。总之,在竞争中提高,在竞争中创优,不断创新。 《水利水电工程报》是中国水电集团公司的报纸,这家企业报提出,头条新闻往下走。有意识地大胆突破,一次安排好的头条,是总经理参加会的讲话,改换成《不带车,不开欢迎会,不送礼311名八局干部周内调整到位》,逐渐地,稿件浮到了头条位置,《公开透明,货比三家,三方欢迎》等文章在编排中大调整,位置更换,群众活动走上舞台,报纸本身活跃了。如《水利水电工程报》和《今日十一局》都是水电职工的报纸,要增加报纸的亲切感。办好副刊就要反映普通水电职工的酸甜苦辣,富有情趣的生活小故事,要求生活气息浓郁。从周边感人的事情作文章,或者多角度,如拍摄一个景,取正、侧、全、中、特、俯、仰各种角度的镜头,人们的感受就不同。
  (3)用语通俗。企业报来稿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陌生的概念、专业术语,企业报常存在“外行看不懂,内行不愿看”的老问题。《人民日报》一位老总曾要求部下,“稿件有编辑不懂的地方不要上版,有记者不懂的地方要发回”。企业报要贴进实际、贴进群众、贴近生活。需要勇气、需要能力,更需要辛苦;需要有优良的机制、精良的队伍;也许还需要厚德载物的气度、悲天悯人的情怀。一句话,企业新闻的“三贴近”是企业报永无结尾的大文章,它需要记者编辑们真心投入,苦心经营,用心实践――贴近者,贴心也。
  参考文献
  ①肖明超,《企业内刊,刊小作用大》,《中国统计》,2006(2)
  ②赵琳,《贴近读者:慢慢地把心靠拢》,《新闻工作动态》,2003(12)
  (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新闻中心)
  责编:姚少宝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