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中华优秀传统 中国画优秀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画要继承优秀的传统,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发展,同时必须有明确的发展方向。   一、中国画要继承优秀的传统   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传统,它是我国劳动人民用来抒发情感的一种形式,是历史文明的象征,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千百年来,经历代画家的不断探索实践,中国画创造了很多笔墨技法和艺术表现形式,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绘画风格,是世界艺术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为世人所仰慕。西方绘画大师毕加索曾这样赞誉:“中国画真神奇,齐白石画水中鱼没有一点颜色,用一根线画水,却使人看到江河……中国艺术为世界第一。”
  没有传统,中国画就失去发展的基础;抛弃传统的中国画一定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有的人另辟蹊径,把胡乱涂抹、追求离奇视为创新之举,这就脱离了中国画的生存土壤,陷入历史虚无论的泥淖。继承传统是任何艺术形式得以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历史证明,历代名画家都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如五代时期的荆浩开创了以点为皴画法,并经关仝、范宽的继承和发展,成为山水画一代大师;早在东晋,顾恺之就提出了“以形写神,师法造化”的创作主张;张�又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为后人制定了创作指导原则;元代书法家赵孟�总结出“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只有继承传统,艺术才会有生命力。
  二、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发展
  中国画的传统必须要继承,同时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发展。
  中国画在实践中形成的美学观念和笔墨技法规范,得到社会承认而世代相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自成体系,有形神兼备的美学原则,有笔精墨妙的技法要求。但传统也是在不断创新中形成的,创新就是求变,而变是有前提的,如果变得洋味十足,也就不称其为传统。上世纪五十年代周扬在美协全国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作了《关于美术工作的一些意见》的报告,他说“我们的国画家应当留心和学习世界先进的绘画艺术,参考和吸收西洋技法,不要故步自封;同时新画家也应该认真研究民族绘画遗产,研究、整理和吸收国画技法,使自己的作品更多地富于民族特色……”周扬强调“主要应当反对虚无主义的倾向,同时在一些画家中,特别是国画家中,也应反对保守主义。”周扬的讲话为中国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继承与发展,继承与创新是统一体。继承传统,不是机械重复,而是在传统基础上发展,在传统基础上创新。如果只重传承而不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那么传承也就失去了意义。
  三、发展必须明确方向
  中国画的创新,林风眠是先行者。他提出“调合中西”的绘画主张,借鉴西方绘画的合理因素,以新颖的技法与中国画相结合,找到两者相通的元素、精神及其形式美的语言,达到中国画的“现代化”,并丰富了中国画的语言体系。吴冠中早在1983年就公开声明:“在艺术中我是一个混血儿。”他的艺术成就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明。当然,发展当代中国美术并非只有中西结合一种模式,还有许多方式,有待有志之士的挖掘。
  但是谈中西结合并不意味脱离传统,而是丰富传统,完善传统,我们仍然要以传统为主体,附加一些西方艺术元素,使中国画更加新颖。因此,创新也要讲究方法。一些打着发展中国画的旗号,搞歪门邪道,全盘否定传统,就不叫发展。有的创新只是照搬西方的手法,比如加一些墨彩,但若能创作出好的作品,也不应反对。不可取的是故意丑化,如画变形裸女,却突出三寸金莲;或者大头小身子,脑袋都是平顶的,脖子是歪的。画山水看不出是山是水,虽然石涛说过“山邪海邪”,但石涛的山还是山,水还是水。有人画房子东倒西歪,拿画危房当创新,不考虑构图,把纸堆满为止。画山水如果连勾皴擦的基本功都没有,又如何创新!有的人主张不用宣纸,不用墨,不用毛笔,连观念都要变。果真如此,就不是国画了。徐悲鸿接管艺专时取消了国画系,改为彩墨画系,终于没站住脚,因为中国人对国画有情感。一味为创新而创新,其实是对创新的误解,是一种偏执。一位画家曾说:“20世纪的人类对美的忘却,这几乎是全球性的瘤疾……于是极少数的艺术家们、艺术评论家们,画商们进行了史无前例的误导、诱惑,他们进行着一场对美的颠覆活动……”做学问无“捷径”可走,“左道旁门”有可能得逞一时,终不能流芳千古。张大千在《画说》中主张“一个人能将西画的长处融化到中国画里面来,看起来完全是国画的神韵,不留丝毫西画的外貌,这定要有绝顶聪明的天才同非常勤苦的用功,才能有此成就。”做到“洋为中用”绝非易事,大千先生做到了,也为国画的推陈出新树立了楷模。
  事实表明,搞创新,求发展,必须明确发展方向,认真探索、潜心研究,在不失传统笔墨的前提下,形成个性风格,才能被国人接受推崇,才能站住脚跟,成为新时代中国画的开拓者。■
  (作者单位:黄山市屯溪区青少年宫)
  责编:姚少宝

推荐访问:中国画 继承 传统 中国画优秀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发展 继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