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高校体育app官方网站

  【摘要】本文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办法等几个方面进行改革的构想,以期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学;现状;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0)12-0045-2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对高科技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身体素质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大量事实表明,现行高校体育教育的效果,无论是在锻炼习惯还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长远效应上,都与体育目标相距甚远。毕业生体育生活的自生自灭,高年级体育人口比例与身体素质的下降等都清楚地表明了,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脱离目标、实际,只注重于形式的种种弊端,未能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思想与锻炼习惯,也不符合跨世纪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面对新世纪,高校体育如何规划与改革是当前各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要适应培养人才发展的需要,体育教学内容必须立足现实、注重发展、着眼终身,从根本上扭转只注重眼前效益、以传授运动技术为中心的内容体系,建立以强身育人、增强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形成终身体育思想为中心的新的内容体系。
  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
  据有关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但却不喜欢体育课。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体育课程内容重复,必考内容过多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材仍以竞技体育教材为主,反复重复中学所学内容和运动项目,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动强迫的学习方式导致学生产生极大的反感。如:不少大学在一年级的体育教学中仍教授篮球的运球、传球、接球等,对于在中学早已学过该项技术的学生来说,这种“炒现饭”的教学形式和内容使学生毫无兴趣;而对另一部分来自偏僻地区、农村学校从未接受过体育教育的学生来说,又显得有些勉为其难,因而,同样打击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每个运动项目的学习时数一般不超过8-10学时,上一个项目还没学会又转入下一个项目的学习,结果是蜻蜓点水,一样也学不会。但学期结束时还都要进行技术考试,学生压力大,动力小,这种教学实质上是一种恶性循环,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
  (二)对理论课教学不够重视,教学时数偏少
  忽视体育人文学科与体育锻炼有关的人体科学知识传授。知识教育未能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不仅教材比重太小,教学时数偏少,而且内容太偏重目的、任务、原则、意义等纯概念,缺乏实效性、针对性和长远性,实用价值不高,尚未形成一个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大学生体育理论知识体系。学生对自己的体育实践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懂得所学各种技能对自己会产生什么影响,也不清楚自己是否需要这些练习,故而难以在课后进行自我锻炼。
  (三)教材偏重竞技体育
  有些学校一年级普修课的教材内容过分强调以传统运动技艺为中心的教学,教材选择过多地从运动技术角度考虑,偏重运动的外在表现形式,大多活动项目缺乏终身受益的内容。一年级开设的选项课虽然是在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但项目较单一,缺乏培养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意识、习惯以及独立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传统体育教学多年来一直严格按照“讲解、示范、练习、预防与纠正错误、巩固与提高”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在教师的统一指令下疲于听讲解、看示范、反复练习而没有时间去感受和体验健身运动的乐趣,教学过程过分地强调统一,方法单一,学生缺乏主动性,体育课缺乏生机,使教学显得机械呆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顺从的地位,从而抹杀了学生的个性,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创造的主观能动性。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
  (五)体育考核标准统一化,课程评价体系不健全
  大多数高校体育课成绩的考核采用竞技能力的统一考核标准,没有考虑学生的发育状况、体质状况、学习态度等因素,结果体育基础好的学生总是得高分,而体育基础差的学生虽然经过认真练习、锻炼,却总是得低分,因而,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这种评价方法从形式上看似乎是公平竞争,但有一定的片面性。它没有考虑学生努力程度和进步幅度,也反映不了学生体质发展状况,是“应试教育”的产物。
  三、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针对体育教学内容存在的上述几个问题,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将如何改革,才能达到体育课的特有功能?我认为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改革教学指导思想,树立终身体育观
  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必须从指导思想着手,大胆地转变观念,以终身体育为底线,以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建立适应现代教学思潮的体育思想,决不能停留在浮浅的表面上。我们要不断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把着眼点由现在扩展到未来,把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作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坚持向学生实施终身体育教育,以增进学生健康为目标,把体育教学的方向从追求外在的技能水平掌握转移到全面追求学生身心协调发展上来,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教学的优势,把体育教学与社会、未来衔接起来,突出高校体育教学的功能,使学生终身受益。
  (二)取消基础课,普及选修课,确定必修内容
  以往高校在一年级开设的基础课,多是以普修的形式用一年的时间,将中、小学体育课中的内容再教一遍,项目涉及篮球、排球、足球、田径、武术、体操和达标项目等,结果如前所述,一无所获。这种所谓的打基础和全面发展素质扼制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了体育课的枯燥乏味。事实上身体素质的发展和提高是贯穿在运动技术的学习之中的,两者的割裂只能导致僵化和失败的教学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应取消基础课教学,从一年级开始进行选修,适当规定一些适合本地本专业需要和走向社会所需要的生活技能的运动项目内容,如武汉地区高校在一年级开设太极拳、太极剑和游泳等项目的必修内容,再辅以一定的身体素质练习和趣味性的练习。这样既符合《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要求,又培养了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可谓一举多得。
  (三)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应重点向学生传授一些体育的基本理论和科学锻炼的知识与方法,其形式可采取专题讲座,也可穿插在体育课的技术教学中;还可在每学期安排一定的理论课学时,在内容的安排上要体现时代性、科学性、实用性和知识性,使教学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体育、进行自觉锻炼的欲望和自觉性,以配合技术、技能的教学,使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从而达到终身受益之目的。
  (四)改革教学方法,重在培养学生进行运动的能力
  根据终身体育的教育思想,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应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方法上下功夫,因而,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当前改革落在实处的关键。教师应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在教学中起引导的作用,多采用启发式教学和一些新型的教学方法,使其在教学中当好配角,而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角。这一转化的难点在于教师只有真正理解和吃透教材,融会贯通教育思想,才能在教学中引导、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收稿日期】2010年11月9日
  【作者简介】刘铭(1986- ):男,辽宁沈阳人,辽宁商贸职业学院,助教。白洪煜(1984- ):男,辽宁开原人,辽宁商贸职业学院,助教。

推荐访问:课程教学 高校 改革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论文 高校体育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