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第三勘探队 煤田勘探奠基能源大省

  贵州的煤炭资源勘探似乎从来不缺少新闻。   1979年8月3目,《人民日报》一版刊发“贵州又探明一个大型煤田”的消息,引起一阵轰动。文章援引新华社的消息说,贵州省新近探明一个远景储量超过150亿吨的织纳煤田。
  1994年5月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以“贵州省盘县特区发现特大煤田”为题,报道了盘江矿区马依西勘探区煤炭资源的探明储量为17.24亿吨的消息后,贵州的煤炭资源曾一度成为许多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2000年3月10日。《贵州省低硫煤资源研究》成果的问世,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州煤炭资源都是高硫煤的形象,而且为贵州的煤炭工业结构调整和火电项目建设布局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依据。贵州的煤炭资源再次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
  而“制造”这些新闻的,就是贵州省煤田地质局。
  作为煤炭资源勘探的专业队伍和主力军,从1959年成立至今,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共完成钻探进尺314万米,提交地质报告413件,探明煤炭资源,储量500多亿吨,这一数量超过中国长江以南所有省份煤炭资源,储量的总和,居全国第五位。为贵州赢得了“江南煤海”的名声。
  贵州不缺煤――贵州建设南方重要能源基地的宏伟构想,也由此找到了理论依据。
  事实上。贵州煤炭资源的家底之所以殷实。与煤田地质工作者的努力不无关系。无论是在上世纪六七+年代的“三线建设”时期。还是在新世纪的西部大开发时期,煤田地质工作者总是以先行者的角色,服务国民经济建设。
  
  六盘水煤田勘探会战:催生一座工业城市
  
  镜头 2008年9月22日下午,六盘水市纪念改革开放暨六盘水建市30周年庆祝大会在六盘水市机关会场隆重举行。来自省内外的宾朋共计700余人参加了庆祝大会。
  解读 在中国的资源型城市中,六盘水市是一个典型的“因煤而兴”的城市。资料显示,六盘水市煤炭资源预测资源量771.88亿吨,已探明资源/储量164.58亿吨,有“江南煤都”之称。而六盘水市的诞生,与上世纪60年代国家进行的“三线建设”有直接关系。
  当时,四川和贵州是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四川以攀枝花的钢铁建设为主,贵州以六盘水的煤炭为重。而早在“一五”时期,基于国家集中力量优先发展能源、机械等基础工业的需要,煤炭工业部就组织了西南地区的煤田普查,重点也在贵州。到1957年,初步证实了威宁、水城、盘县、郎岱等区域的上二迭纪煤田是优良炼焦煤的主要地区,且有巨大的远景储量,这为日后的进一步大面积勘探明确了方向。
  富集的煤炭资源使六盘水在“三线建设”中被国家定位为西南、华南地区重要的煤炭工业基地,成为全国重点开发的地区。其主要功能就是为攀枝花的钢铁基地建设提供能源保障,并由此拉开了六盘水煤田勘探会战的帷幕。
  1964年8月,煤炭工业部组织六盘水煤矿建设会战,并从北京、吉林等地成建制调集了5个煤田勘探队支援贵州,加上省内原有的队伍,勘探队总共达10个。与此同时,地质部也从四川、福建等地调入队伍参加六盘水勘探会战。至此,从省内外汇集了上万人的地勘队伍,参与六枝、盘县、水城煤田勘探大会战。
  至1972年底,勘探会战基本完成了六盘水煤田的普查工作和部分详查、精查工作,查明的资源/储量达133.78亿吨,满足了开发六盘水煤田建设的需要。数据显示,从1965年到1978年的13年间,六盘水地区累计完成投资14.6亿元,开工建设矿井23对,移交投产矿井21对,设计能力1000万吨。六枝、盘县、水城矿务局以及水钢、水城发电厂等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相继投产。1978年12月18日,也就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同一天,国务院批准六盘水撤地建市,成为贵州省第二个省辖市,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由此登上了中国的经济舞台。
  事实上,翻开这段历史,不难发现,正是由于有了煤炭资源勘探的基础性工作,才使得六盘水煤炭基地的建设成为可能。
  
  织纳煤田勘探会战:发现无烟煤“新大陆”
  
  镜头 2008年7月25日,“毕节地区织金磷煤电化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基地办公室”在织金县挂牌成立,省、地、县领导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揭牌仪式。
  解读 “毕节地区织金磷煤电化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基地办公室”的挂牌,标志着规划中的织金煤化工基地的建设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储量达129亿吨的优质无烟煤和丰富的磷矿、重晶石等矿产资源,为织金县在贵州的经济版图中博得了一席之地。而且,作为织纳煤田的重要组成部分,织金矿区还是目前贵州省保存最完整、规模较大的煤田。因此,在《贵州省“十一五”煤化工业发展专项规划》中,织金县被定位为磷煤化工区。而与织金县相邻的纳雍县,也因储量达123亿吨的无烟煤资源,在贵州的县域经济中脱颖而出。而直接促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助推器,就是纳雍电厂。根据测算,这个总装机容量为8×30万千瓦的电厂,年用煤需800万吨以上。毫无疑问,巨大的煤炭需求量,给纳雍带来了加快发展的新机遇。
  事实上,这些都是织纳煤田勘探会战的结果。
  六盘水煤田勘探会战后期,省煤田地质局地测大队重点在织金煤田、纳雍煤田、大方煤田等2万多平方公里的士地上找煤,获煤炭资源量234.4亿吨,发现了大型无烟煤基地――织纳煤田,并随即在此开辟了新战场。贵州煤炭资源又发现了一块“新大陆”。
  1973年2月,省煤田地质局组建一七四队,在织金矿区开展普查找煤工作。1975年6月,省煤田地质局制定十年勘探规划,提出了确保两点(六盘水和织金)和三线(滇黔、川黔、湘黔)沿线煤炭工业建设的需要,继续加大勘查力度。为此,该局集中全力,以打歼灭战的方式,调集4个勘探队伍的主要力量,分片区进行普查、详查施工,形成了织金煤田勘探会战的格局。
  1983年12月,织纳煤田勘探会战结束,初步查明在织金、纳雍和普定约40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蕴藏着超过150亿吨的煤炭资源量,为以后开发织金、纳雍煤炭资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西电东送电煤勘探会战:优化贵州火电布局
  
  镜头 2000年3月10日,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发布《贵州省低硫煤资源研究》称,贵州西部与北部地区低硫煤资源量达720亿吨,它们主要分布于习水、仁怀、金沙、黔西、大方、纳雍、盘县等地。
  解读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贵州的电源建设、煤炭开发基本都沿贵昆、川黔等铁路沿线布局,这些区域多属中高硫煤田。“贵州煤炭含硫高”的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和决策者的信心。
  《贵州省低硫煤资源研究》的问世,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州煤炭质量的形象,而且使低硫煤资源富集的黔西北地区成为了“西电东送”火电项目的主战场。如今这―带集中的黔北电厂、纳雍电厂。大方电厂等火电工程,多数都是依托当地的低硫煤资源而布局的。
  “西电东送”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贵州省“西电东送”电源项目一、二批共有“十水十二火”。为了确保这些火电厂的电煤供应,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大煤保大电”的思路。围绕这些电厂的大中型煤矿资源勘探,多数由省煤田地质局承担。
  2000年,省煤田地质局与毕节地区行署和有关县政府合作,编制了《毕节地区煤炭资源勘查规划》,完成了纳雍中岭、坪山,金沙林华、石场,织金以那、中寨,黔西金坡、高山,大方五凤、龙泉等井田的勘查设计,启动了第一批电煤勘探项目。正是开展了这些有效工作,为毕节地区一批火电项目的立项赢得了先机。
  2001年3月28日,纳雍中岭、坪山电煤勘探项目开工典礼的举行,标志着以贵州省煤田地质局所属队伍为主的贵州省电煤勘探工作正式启动。在随后承担的“西电东送”配套大型煤矿勘查中,该局集中优势兵力,集团作战,形成新一轮的勘探会战。至2008年底,该局共提交地质报告66件,其中经评审供建矿使用的地质报告或总结30余件,经审查的煤炭资源量91.1亿吨。这些成果的取得,为大型煤矿建设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障。
  目前,已建成或在建的中岭矿、林华矿、五轮山矿一期、响水矿、五凤矿、糯东矿、花秋矿、容光矿、兴隆矿一期、绿塘矿、发耳矿一期等大型煤矿,已成为纳雍电厂、纳雍二电厂、黔北电厂、大方电厂、兴义电厂、桐梓电厂、习水二郎电厂和发耳电厂的配套煤矿。“大煤保大电”格局的逐步形成,有力地支持了“西电东送”工程建设。
  可以想象,随着“西电东送”战略的进一步实施,煤炭资源家底殷实的贵州将会迎来加速发展的新机遇。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