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曙光都市工业园:打造中小企业创业的样本|西安中小企业工业园

  “中小企业是发展都市工业园最大的受益者。”重庆曙光都市工业园管委会主任、重庆都市工业协会会长汪官蜀认为。   汪官蜀心里自有一笔账,如果按传统的办法,中小企业自建厂房,从购地到兴建,与从曙光都市工业园购买相比,花费至少高出数千万元,在园区内,全新的厂房可以以出租的形式提供,在减少成本的前提下,改变企业的成长状态,完成企业的升级。   “拿一家典型企业来举例,这家企业主要生产豆千、凤爪之类的休闲食品,以前只是在一栋很破旧的居民区生产,企业一直在小作坊的状态下运营。”汪官蜀说,在2009年进入工业园后,这家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现在已经进入了正规化运作。   在汪官蜀的蓝图里,曙光都市工业园将为中小企业打造更为强大的孵化基地,“我们的D区是创意产业区。已经建得差不多了。下一个园区会更大,有上百万平方米,以科技研发和高科技的电子产品为主,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孵化服务。曙光工业园区就是针对中小企业开放的。”   从印刷厂到工业园区   “我是从国企走出去的,对创业深有感触。”汪官蜀对记者说。   1990年,改革开放进入十二个年头,“下海”创业的萌芽已经遍地开花。这时的汪官蜀还是重庆市民政局下一个国企单位的公务员,“我看到很多企业在改革开放中被淘汰,也看到很多企业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当时特别希望自己也走出去,体验改革开放的水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奋斗去创业,走出自己的路子。”   “下海”之初,汪官蜀在两家印务公司任职,这也成为后来二次创业的基础。1996年,他集资了3000元,开起了自己的印刷厂――重庆曙光印务公司。   “在当时,曙光印务绝对算是一个小企业,白手起家,也没有今天这样的创业园区的帮助,就自己摸索着搞了起来,走的就是中小企业加工工厂的路子。”   当日寸的中小企业,不少都存在小、散、乱的问题。“很多城市已经认识到中小企业的小散乱,中央也认识到中小企业是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环节和杠杆,开始大力扶持和整顿,这些条件都为后来曙光模式的诞生做了铺垫。”   作为一家新诞生的印刷加工厂,曙光从两台胶印机起家,在蓬勃的出版市场中渐渐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汪官蜀并不甘于只做“为人做嫁”的加工业务,决定扩大生产线,打造自己的产业链。“2000年我凑资190万,建起了自己的厂房。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许多中小企业的创业环境得不到保证和配套,所以就逐步开始探索以自己建厂使用、多余厂房开始出租的模式,这个模式最后变成了现在的曙光都市工业园。”   专门为中小企业建设工业园区,这个思路来源于汪官蜀在创业时遇见的实在问题。中小企业需要融资、需要升级厂房、需要合格的工人,如果都要中小企业自己来解决,显然有点太过吃力。   汪官蜀有感而发,从中悟出了中小企业的需求和道理,那就是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后勤保障和服务。“比起龙头企业,中小企业才更需要工业园区的服务和管理。我们从服务的角度为中小企业找到了新的增长点,这也是曙光摸索出来的新的增值方式和服务方式。”   集优建设和服务横式   曙光工业园区一直遵从着“集优建设”的原则。中国现在的产业结构中,以电子、服装和机械装备为主体的制造业占据了主体地位,而近年来崛起的低碳、新能源和创意产业,其中也不乏新兴的中小企业。“这几个大类中都有中小企业,总量非常大,曙光模式就是要吸引他们过来,把资源集优化建设。曙光工业园区的建设符合中小企业的发展要求和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对环境的条件要求。我们用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体的工作思路打造中小企业产业园区。”   如今的曙光工业园,从最早的A区到2011年揭幕的D区,已经有五个大区,每个区针对入驻企业的差异,设有不同的主题,如c区的低碳产业和D区的创意产业等。   汪官蜀希望将曙光的建设模式和服务模式在今后的推进中不断扩大,进入更大的发展载体。“重庆曙光模式已经证明是不错的发展模式,下一步的重点是将曙光模式和经验推广到其他省市。现在安徽芜湖和陕西西安都在与曙光进行洽谈推广工作,利用当地的高新区资源,推进中小企业以集优化建设工业园区。”   园区建设好了,企业进来以后,如何对企业来做服务?汪官蜀的回答是:“根据我在办中小企业的时候遇见的实在问题,建立切实的服务模式。”他针对中小企业的需要设计了6件“杀手锏”――6个服务模式。   “第一个服务模式是搞好基础物业管理,第二是建立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做好园中企业的支持,这些都是作为一个集优化的创业园区应该做到的基本服务。”   除此之外,融资问题~直是中小企业的心病。曙光工业园区针对这一需求,建立起了融资担保财务服务中心。“曙光工业园和六家银行设立担保公司。共同签订战略合作,共同对园区中的企业进行担保。担保过程中要根据企业的产业结构、发展情况进行基本了解,一般通过的企业将获得时间最长一年,贷款金额不超过200万的小额贷款。”   第四个服务模式,是建立综合政府服务平台,帮助引进的企业办理各项手续,搭建园区-政府-企业的关系平台,解决企业后顾之忧。“曙光工业园区是民营资本投资,我们是投资人,在跟政府合作中会谈到这个问题,以园区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搭建服务平台。”   第五个服务模式,就是建立“三确保”工作组。确保进驻企业的消防、环境、安全的责任制,提供环境管理和消防管理和生产管理的责任制。保护进驻企业的固定资产不受意外事件的伤害。   第六个服务模式是建立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为进驻的中小企业做在职员工培训和招聘员工的培训和定向定位培训。由工业园区跟当地的职业培训机构、政府共同打造综合培训中心。   未来的孵化器   如今的曙光工业园区,已经有300多家中小企业进驻,规模还在扩大。汪官蜀终极目标是2015年建成200万平方米的厂房,进驻企业总数量在1000户左右。“曙光工业园区和进驻企业的愿景是一样的,就是让进来的中小企业成长为大企业。这也是我们的责任所在,我们根据这个愿景,通过服务体系,在建设工业园区的过程中,得到了中小企业的认可。”   除了中小企业的孵化,曙光工业园区还肩负着重庆市政府“提振西部经济”的期待。“在西部内陆地区,中小企业的认知程度比起沿海地区来说总要低一点,科技含量低,发展程度也低。重庆有必耍作为西部地区的亮点来接纳中小企业,来解决西部发展问题。”   曙光模式的探索也有这样的需求,现在西部的轻工业和电子工业基础仍然薄弱,西部地区如果不增加创意能力和低碳研发能力的话,产品就会丧失基本的竞争力。“这两年曙光工业园区特意增加低碳和创意等新兴产业的圊区,就是为了帮助园区里的中小企业增加附加值。”   回首自己的二十年创业历程,汪官蜀感叹说,工业园区是在无规则的状态下起步的,从一无所有开始创办,走到今天有很多艰辛,也有很多幸福。“我们始终坚持了八个字:‘敬畏、感恩、创新、自强’。这八个字一直是我办企业的指导方向,也是企业决策过程的座右铭――敬畏法律制度和自然规律,感恩社会、朋友和合作伙伴,创新于产业升级过程,自强于艰苦奋斗。”

推荐访问:曙光 重庆 工业园 重庆曙光都市工业园:打造中小企业创业的样本 重庆曙光都市工业园 重庆曙光模式都市工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