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还贷只为减压等]提前还贷只还本金吗

  提前还贷只为减压       去年10月,我买了一套房,首付三成,其余的向银行贷款。当时信心满满,感觉利用银行贷款的杠杆效应,可以让家里的财富更快增值。
   可不是嘛!早些年,那些按揭贷款买房的人,都通过房贷杠杆快速致富。比如我同学一套50万元的房子,当时首付10万元就买下了,此后,随着房价上扬,那套房子涨到了200万元。房价在涨的时候是总价一起涨,也就是说,银行掏钱的那部分,增值也是自己的。所以,最终的结果是,房价升值了4倍,而他的个人资产则是升值了十几倍。期间,他的个人收入也在逐年提高,当初每月还3000元还有点紧,到后来简直就是小菜一碟。于是,他很快就买了第二套房、第三套房……
   这是银行杠杆的魅力!
   但我买房后却发现自己没有那么幸运。我原先的设计是,按揭买房,一方面可以享受杠杆效应,让资产更快增值;另一方面,相当于用银行的资金做股票,每年只要有10%的收益,还贷后还有剩余,就等于是用银行的钱为自己打工。可是,如意算盘拨得啪啪响有什么用,实际情况完全出乎我的预料。
   市场风云突变。首先是房价不再狂飚,而且关于房价见顶的讨论此起彼伏,最要命的是房市没有了成交量,这让我的资产升值美梦落空。这倒无妨,好在房子还在,实用价值不减。令人晕倒的是股市大跌。今年以来股市从年初的5000多点一路狂跌,一直跌到了1600多点,原先20多元的股票现在仅3元4元。问题是,我一边承受着前所未有的投资损失,而同时还要每月不停地还贷。双重的压力啊!令人不堪重负。
   这时我才明白,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从银行搬钱也不是那么好搬的,它需要承受多重压力:当房价不再持续高歌猛进,杠杆不再神奇地上演资产升值效应,房价下跌、资产贬值、投资没有好的收益。可无论发生什么,你都必须还贷。
   因此,要不要提前还贷成为我此刻必须面对的选择。我想,关键在于对未来自己的收入以及投资市场的预期。如果对未来若干年(与你的还贷期相当)自己的收入和投资市场充满信心,那么坚守或许是明智的;而如果已经看到自己收入可能减少,对投资市场更是感到难以把握,时时高度紧张,夜夜为涨跌烦恼,到头来输赢相抵白白为银行打工,那么,与其这样承受压力,不如早日还清贷款,早还早轻松。
  王志明
  
  分散投资带来的快乐
  
   最近,单位人事部告诉我一个好消息,由于去年工作表现不错,我与另外几位同事得到了赴澳大利亚、新西兰8日游的机会。我一下子心里乐开了花,先办好了护照,接着准备办理签证。可是,当得知签证所需的资金证明条件时,却让工作刚满两年的我傻了眼:申办签证需要5万元的定期存款证明,过去3个月超过3万元的银行流水记录,最好还能提供本人的房产或其他固定资产证明。
   前几天,上证指数快触1800点时,我把中秋发下的所有奖金都买了心仪的股票型基金,现金剩下不到1万元,到哪里去凑齐这些钱呢?毕业两年多来,攒下的钱满足签证的条件也并不困难,但很多钱都拿去买了股票型基金。大盘已经跌了七成,我与大多数基民一样资产都被套牢了,这时割肉出来明显有悖我投基的初衷,也不划算。并且,我也没有其他可证明财力的住房或其他固定资产。
   罗伯特・清崎在《富爸爸,穷爸爸》中说,遇到财务困境时,我们不应该立马就想到通过借贷缓解自己恐惧的心理,而应该开动脑筋,利用自己的财商解决问题。想到这一点,我也试图寻找一个既不破坏投资纪律又实现目前没有料及的短期目标方法。
   我盘点了一下自己所有的家当。首先,是不到1万元的活期存款,再加上一个月的工资以及第三季度的奖金;还有,由于黄金暴涨,我已将黄金置换成了现金;其次,就是货币基金,想不到以前这一部分未雨绸缪、用来应急的资金又一次派上了“大用场”,这笔钱提前两天就可以转出来,价格不会有太大的波动,所以不用担心。看来,签证所需要的保证金是足够了,可是不能办了签证,就空着口袋背个包出发,看来还是得忍痛割爱!
   正在我像泄了气的皮球要赎回套牢的股票型基金时,有了一个意外的发现:我还有一笔数目并不算小的债券型基金――宝康债券,当时买时也没有多想,只是觉得应该将资产适当地分散,不能因为股票型基金涨势好,就吊死在一棵树上。股市腰斩后,它也没有独善其身,现在略亏1.44%,可相对那些亏了近30%的股票型基金而言,这点损失并不算什么。这下,所有问题都解决了,不仅顺利解决了签证的问题,而且旅行途中也可以尽情地放松一下,买些自己与家人喜欢的纪念品。
   通过这件事,我再次体会到了基金投资给我生活带来的快乐,尤其是当运用一些基本的投资理念最终达到预期目标时。比如上面所提到的分散投资,除了用来未雨绸缪的货币基金,债券型基金也充分地发挥了它在熊市里抵御风险、灵活性强的特点,这就是“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好处。熊市里,对基金我们也没有必要因噎废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只要用心,好的投资产品、好的投资方法始终会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的。
  万江海
  
   我的菜鸟赛季
  
   就投资基金而言,我肯定不能算新手;不过就投资QDII基金而言,我绝对是个菜鸟。2007年,我认购了上投摩根的亚太优势基金,尽管我认为自己和许多投资者不同――我比他们更加理性,但在经历了一个痛苦和迷茫的菜鸟赛季以后,我们都面临着严重的亏损。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我又开始重新思索:QDII基金到底是否值得投资?
   说句玩笑话,2008年,最想做的事情恐怕就是将基金经理暴打一顿了!但时代不同了,打人也是需要理由的。去年我抱着分散风险的目的去投资QDII的,应该说今年上半年QDII基金还是体现了它的抗跌性优势,惟一遗憾的是没有能给投资者带来正收益。有统计说,上半年QDII基金的平均跌幅为23.43%,而A股股票型基金的平均跌幅为35.69%。
   到了今年下半年,我个人感觉QDII基金的抗风险能力似乎差了一点,但理性分析一下,我觉得也不奇怪:由于国际金融体系的崩溃,做为全球化的一员,每个国家都很难独善其身,中国如此,亚太地区也是如此。A股市场由于人民币还没有实行自由兑换,相对而言受到的影响还小些;亚太地区受到的冲击应该更加大一些。
   回顾一年多的QDII投资经历,我觉得QDII产品还是体现了它的投资价值的,并不像某些投资者所说的只有风险。尽管如此,我觉得还是有不少经验教训值得总结:
   教训之一:是对海外市场的风险认识不足,从1元面值跌到只有4毛左右,充分说明了海外市场的水很深,从专业机构那里我们往往得到是海外市场的投资价值,而海外市场的投资风险往往被我们忽略了。
   教训之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QDII基金分散风险的功能依然有效,但和以往相比,似乎有减弱的迹象,我们对此应报有合理的期望值。
   由于系统性风险的存在,海外市场短期来看风险依然较大,投资者补仓应该十分谨慎。今年以来我分别在0.85元和0.70元左右对亚太优势基金进行了补仓,但效果都不太理想,0.5元是否要继续补仓,我很犹豫。在经过一番权衡以后我决定使用降龙十八掌――业内人士把它称为基金定投。
   之所以将基金定投比喻成降龙十八掌是因为它们有太多相似的地方。
   第一、入门都很简单。基金定投又称傻瓜投资法,对投资者的专业知识要求不是很高,同时参与门槛也很低,每月只要几百元就可以;降龙十八掌也是如此,这门功夫招式比较少,总共只有十八招,连天资鲁钝的郭靖都能掌握,学起来应该不会很难。
   第二、威力都很大。会降龙十八掌的人,可以说个个都是高手:郭靖、乔峰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而基金定投的复利效应更是被广大投资者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第三,都强调持之以恒。降龙十八掌之所以只有十八招,据武林前辈爆料说:“是因为当时还是在牛市,祖师爷想通过18这个数字告诫大家,即使是在牛市,也要勤学苦练18个月以上才能看到成效,而在熊市则需要坚持更长的时间。”基金专家也会同样提醒参与基金定投的投资者:基金定投一般至少要坚持3到5年才能初步看到成果,时间太短,恐怕它的威力有限。
   为什么说QDII基金适合定投呢?一、目前的点位比较低,虽然说择时并不是定投考虑的主要因素,但低点介入确实可以为我们投资赢得收益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二、定投的投资原理是定期买入固定金额的基金,当基金净值走高时,买进的份额数较少;而在基金净值走低时,买进的份额数较多,即自动形成了逢高减筹、逢低加码的投资方式。QDII基金波动比较大,无形中就为我们创造了在低点时买入更多份额的机会,一旦市场回升,我们更加容易赢利。下半年,我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尽管身边有人对我的做法不以为然,但我愿意相信:总有一天他们会亲吻驴屁股的!
   从单笔投入,到将QDII基金也加入自己的定投篮子。我想变化的不仅仅是投资方法,更是一种投资观念。闲暇的时候我时常在想:这一年,如果我们以短期收益的多少来做投资可能风险会很大;但如果我们以长期投资的角度来做理财,风险也许会小很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菜鸟赛季教会了我很多。
  滕斐

推荐访问:只为 减压 提前还贷 提前还贷只为减压等 中国银行提前还贷流程 交通银行提前还贷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