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构式语法之弊】 构式语法

  摘 要: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之上的构式语法,已经成为语言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从某个角度来看,它的确带来了研究的新思路。然而,本文主要就构式语法的定义,分类等方面的弊端展开阐述,并再现了学术背后的觉悟意识,批判意识以及建构意识。
  关键词:构式语法 弊端
  
  1、引言
  构式语法是时下很流行的理论,被学界称为一场对生成语言学的革命。搜集相关资料后,笔者发现为数不少的同学对构式语法持有一种模糊赞成的观点,究其主要原因来说,一是:他们对构式语法了解不够,就像蜻蜓点水,停留表面;二是:他们并未掌握科学有力的方法论,无法拿起批判的武器。我们都知: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也就不能因为理论在学界的一时流行而人云亦云,更不能因为权威人士的言语而阉割自己的观点。相反,我们要勇于挑战,敢于批判,善于建构,这样尚对得起自己的学术良心。
  2、定义
  构式语法的思想最早是由Fillmore(1990)提出来的,后经 Adele E. Goldberg(1995)和 Paul Kay(1995)等学者的研究而越见深入。现在CG理论对其重新作了定义,用来指称语言中各种约定俗成的“形意”结合体,如语素、合成词、成语、习惯用语和半固定短语,也包括格式与句式等等。任何语言表达式,只要它的形式、意义或用法不能从其组成成分或其它结构式中推知出来,就都属于“构式”的范围。
  3、分类(Adele E. Goldberg,2007:3-4)
  1.双及物构式:X致使Y收到Z
  Pat faxed Bill the letter.
  2.致使―移动构式:X致使Y移向Z
  Pat sneezed the napkin off the table.
  3.动结构式:X致使Y变成Z
  She kissed him unconscious.
  4.非及物移动构式:X移向Y
  The fly buzzed into the room.
  5.意动构式:X向Y做出动作
  Sam kicked at Bill.
  4、弊端
  构式语法试图用新的视角来描述语言现象,但并不能解释语言问题,因而称不上是完美的理论。构式语法研究方法相对静态,自洽性和延展性有待呈现。我们有必要从更深处对其进行批判!笔者对构式语法的弊端做如下阐述。
  4.1 定义宽泛
  构式语法的提出是为解决生成句法无法对习语进行句子结构分析的问题,但它却逐步将语言复杂化,不利于对语言的理解。从索绪尔到乔姆斯基,索绪尔悬置了很多因素,比如历时因素,乔姆斯基探讨人和语言的关系,语言是什么的问题,这些问题高度精简且悬置着很多变量,构式语法把所有前人留下的问题杂糅在一起,然而对语言的解释应是全方位的,应是其所是。
  Goldberg把语素也看作一种构式,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那么语素构式与句法层面上的构式,显然存在着“在要素上无法统一”的问题。按Goldberg之意,构式是形式和意义的配对。那么,语素“涩”这一构式的形式是什么?我们只能说是“语音形式”。然而,句法层面的构式,其形式显然不是指其语音形式,可能是指形成构式的语义配置。可是这一来,对构式的“形式”的理解就会存在概念上的本质差异。(陆俭明,2008)
  4.2 分类冗余
  上述分类看似细致,其实标准不当。此外,这些分类很可能存在交叉重叠的现象,上述分类中的2,3,4等句尾部分实质上都是动词产生的结果。从句法层面而言,可以将其统一定义为附加语,那么这势必打破构式的繁杂化。
  此外,在构式语法中,每个句子都是由数个构式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
  (1)Elena faxed Ken the letter.
  句中包含了“主谓构式”、“双及物构式”以及五个“简单的词法构式”。
  (2)What did Susan buy the child?
  句中包含了“双及物构式”、“VP构式”以及六个“词法构式”。
  在构式语法看来,以上两句都是构式:(1)为双及物构式,(2)为问句构式,同时又是由几个更小的构式组成。依次类推下去,任何一个构式均是无穷多个构式,这很有浪费语言资源之嫌!
  4.3 弊端背后
  CCxG的语言心智观与TG有着本质之别。作为认知语言学对语法研究的新进路CCxG的语言心智观遵循着现实-认知-语言这三元关系。(刘玉梅,2010)就其根源,认知构式语法接受的是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而认知语言学主张体验性,象似性,模糊性等观点,这无疑让认知构式语法更为模糊。总而言之,CG所设定的判定构式的标准:形式、意义和功能三者中任一方面的不可预测性,都会将构式泛化以至于缺乏科学所要求的刚性特征。(赵彦春,2008)
  5、结语
  任何理论的诞生和发展,都应自圆其说,至少不应自相矛盾。而构式语法并不非常完善,它并没有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原则参数。当然,学术的背后必定有其利益纷争与意识形态的操控。有些理论模型看似面面俱到,本质上却缺乏哲学的锻造,经不起逻辑的推敲,根本谈不上知识体系。
  作为学者,要有问题意识、批判意识和建构意识,要培养学术修养和学术敏感力,而不能被动吸收,更不能盲从他人理论而堵塞自己的思维。我们应从根本上把握构式语法,从整个理论框架观察其合理性,并从细节上把握其自洽性。毋庸置疑,使科学稳定且有效,使其更为客观性的重要因素是学术批判――任何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必须是一种既吸纳又怀疑的开放的态度,以便我们不懈地逼近连贯性、全面性、有效性的理论解释。(赵彦春,2004:2)
  
  
  参考文献:
  [1] Goldberg, A. E.(吴海波译)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陆俭明. 构式语法理论的价值与局限[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1).
  [4]刘玉梅.Goldberg认知构式语法的基本观点:反思与前瞻[J].现代外语,2010(2).
  [5]赵彦春. 评构式语法的理论取向与局限[J]. 中国外语,2008(5).
  [6]赵彦春. 语言学的哲学批判[M]. 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赵韶珍(1987- ),女,江西进贤县人,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2010级英语专业研究生。

推荐访问:语法 论构式 论构式语法之弊 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 汉语语法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