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入园适应性行为的研究:刚入园的幼儿有哪些不适应现象

   摘要:幼儿入园适应性行为的研究是一项很重要且很有必要的工作,了解和研究该阶段幼儿适应性发展的现状、特点和规律,可为幼儿园教育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对幼儿入园的表现进行连续的观察记录,从年龄、性别、亲子联接等方面来研究对幼儿适应性行为的影响,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适应行为;年龄;性别;幼儿
  
   本文考查指标主要参考《幼儿园管理》中指定的幼儿入园适应量表。在进行考查时,需要连续每日对被试入园的表现进行观察记录:(1)幼儿与家长分开时的表现(2)接受劝慰的情况(3)消极情绪持续时间(4)参加活动的情况(5)有无特殊表现。被试取自长治市某幼儿园幼儿28名,其中,托班幼儿年龄在2~3周岁之间,小班幼儿在3~4周岁之间,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以下几个因素对幼儿适应行为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一、年龄对幼儿适应行为的影响
  年龄是否直接影响着幼儿的适应行为,是幼儿适应性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本研究中托班幼儿与小托班幼儿在适应行为上差异不显著,而在茅于燕的研究中,年龄是与适应困难与否有直接关系的因素。虽然她未对2~3岁的托班幼儿进行适应性的研究,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经验的增多,适应行为的年龄规律应该是存在的。那么什么因素影响了统计差异的不显著呢?下面就可能的原因进行分析。托班人数较少,教师有较多的精力去进行个别照料。2~3岁的幼儿主要依赖父母的照顾,社会经验少,在陌生的环境感到潜在的危险大些,不安全感多些。而教师则像妈妈一样哄抱幼儿,给以抚慰和鼓励,使自己尽快成为那些焦虑不安的孩子新的依恋对象,陌生环境的保护着,这些因素可能减少了托班与小班幼儿适应行为的差异。因此,被试人数和教师的行为可能是造成差异不显著的重要原因。
  二、性别对幼儿入园适应行为的影响
  
  
   从t检验结果看,男孩与女孩无显著差异。可以认为性别与适应困难无直接关系。但从平均数看,男孩以适应行为普遍要高于女孩,性别差异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关于性别差异主要从以下几个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从总体平均数看,男孩的数值要高于女孩,但差异不显著。在进行研究中,被试是在主试观察时随机抽取的,并无有目的地按性别来取样。而在统计时发现男孩和女孩在初入园时有适应困难的人数是相等的,并不存在差异。这说明男孩、女孩在入园时有同等程度的适应困难,只是在入园后所表现出的适应能力上存在性别差异。第二,如表一所示,托班幼儿的适应行为并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小班幼儿虽然在适应行为上存在着性别差异,但差异并不显著。可以认为,年龄越小,对性别的认识越少,缺乏性别的稳定性,还未实现性别定型化。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3~4岁或更大一点的幼儿逐渐开始认识到一些与性别有关的心理成分,如男孩胆子要大,要勇敢,不能哭,女孩要文静,服从,不能粗野,这时儿童一方面对文化规定的性别概念有了更多的理解,另一方面对性别概念的理解变得更加灵活。
  三、其它因素对幼儿适应行为的影响
  亲子联结,亲子依恋程度、亲子关系愈紧密入园焦虑表现愈明显。这里所说的“亲”包括父母、老人和寄养家的代替亲人。在此如何考察依恋程度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虽然形成依恋有先天的影响,但是依恋的目标、强度和性质却部分地依赖于父母表现的与儿童有关的行为。有材料表明,儿童与全日工作的母亲与全天在家的母亲有相同强度的依恋。可见,重要的是养育行为的质而不是量。第一是对幼儿的信号的敏感性和反应性。依恋性强的孩子的父母一般会对孩子的社会性的主动表示做出迅速的、积极的反应。第二是热情、支持和从容不迫。对儿童的母亲在指导孩子时用热情的声调和从容的命令,并在适当的时候用明确的评论支持孩子的行为。这些结果可以认为是预示着注重养育、保护的母亲培养安全依恋的孩子,而较少保护的母亲培养回避非安全依恋的孩子。但是,同样结果也可以认为预示着对孩子的保护会培养出不大能应付陌生情况中的不安定性的孩子。在观察中也发现,那些划归安全依恋的孩子母亲对孩子更有保护的愿望,认为他们的孩子较少自信,依赖性强。对比之下,许多划归回避的依恋的孩子的母亲,在他们的孩子中鼓励自治和不害怕,因此较能处理好母亲离开时引起的焦虑。另外亲子依恋的发展是个双向过程,它与父母的教育活动,幼儿本身的气质特点有关。
  四、结论
  年龄是影响幼儿适应行为的直接因素;从总体上看,性别与幼儿的适应行为无显著关系,从平均数与具体考查指标上则存在着性别差异,且在接受劝慰程度与消极情绪持续时间两项考查指标和存则存在在显著性别差异;儿童有无人托经验、亲子的依恋程度均影响幼儿的适应行为。
  五、建议
  在儿童入园前做好家访,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性格爱好等。在家里和儿童第一次见面,热情地和他谈幼儿园的事,有时还带去幼儿园的玩具,并让他留下玩;在家访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儿童适应其它环境的特点,到入园时分批接收,最先收容易适应环境的儿童;为适应有困难的儿童找一个小伙伴,陪伴他,帮助他;仔细观察或向家长了解幼儿的喜好、习惯,在幼儿情绪不稳定时,用他们平时喜爱的事或玩具吸引,转移注意;做好家长思想工作,不返回来看孩子,否则容易使孩子不信任老师;培养幼儿持续入园意向。
  参考文献:
  李季湄.幼儿教育学基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王云霞、岳慧兰、田秀菊、张斌.学前儿童心理与行为观察[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推荐访问:性行为 入园 幼儿 幼儿入园适应性行为的研究 幼儿入园适应性论文 新生幼儿认识幼儿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