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哲理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很多学生都认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本文就小学生作文教学浅谈自己的心得。
  关键词:培养习作兴趣;引导评改;走进生活
   长期以来,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是老师们心中永远的痛。对于学生来说,只要一听到写作文,头就“痛”。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有东西可写,怎样才能让学生轻松的来写呢?下面就本人对作文教学后的一点心得,做一浅谈。
  一、多渠道培养学生习作兴趣
   兴趣是习作的不竭动力。当学生对某些事物产生兴趣、有了表达的欲望时,就能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写作,习作过程也就成了一种快乐的劳动过程和抒发情感的过程。因而,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应该成为小学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一方面,我们要联系学生实际,以学生情感为主线指导学生写作。另一方面,要多开展活动,赏识鼓励,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淡化形式,自由表达,放开学生作文手脚
  很多时候我们很多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偏重于技巧、构思、次序、结构等方面的指导,不厌其烦地要求学生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怎样结尾。长此以往,学生的习作个性化就会逐步被湮没。我认为,作文教学应淡化形式,顺应学生的天性,争取不同的构思与个性的发展。
  学生动笔之前,如果先给他个框框――硬性地规定写作内容,这也不能写,那也不能写,习作就不是学生自由倾吐的乐事,而成为应付教师的苦事。因而,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文本习作训练内容的同时,应允许并鼓励学生依照单元的训练重点,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独特的心灵世界,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真实地表达出来,切莫引导学生说那些没有真情实感、真实体验的空话、套话,特别是不要强加给学生高于生活、远离现实的所谓“深刻立意”的价值倾向,不要让学生去挖空心思的去写。
  三、引导评改,提高写作水平
  一篇好文章须经过反复修改才成。因此,引导学生学会修改文章,显得尤为重要。�
  1、每次作文提醒学生自己修改两次。一是文章要通顺,从字、词、句段上下功夫,不要有错别字、病句。二是从结构安排上、写作技巧上下功夫。看自己的文章是不是平铺直叙,平淡无奇。开头结尾是否新颖,引人深思。条理是否清晰。改好后,学生自我作个评价,看看满意程度,从而让学生养成自我修改和自我评价的习惯。�
   2、还要充分利用学生互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一是分小组,学生互相交换文章,相互评改,取长补短。二是选取少数文章,在班上统一评改,让学生评点这文章好,好在什么地方,不足又是在什么地方,在探讨中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3、还可写相同的题材,让学生互评,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写作风格,不同的语言表达。老师的点评引导也非常重要。老师不一定要求十全十美,可抓住其中两句优美的句,诙谐的语言,生动、精彩的心理描绘,有趣的人物对话,大加欣赏,也可针对学生新颖的标题,巧妙的构思,新奇的开头,出人意料的结尾加以赞赏,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在作文时就会从各个方面去加以尝试,写出更好的文章。�
  四、让学生走进生活
  生活不单单是写作的源头,还是写作的归宿。再进一步说,写作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像叶圣陶说的:“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好的作文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老师引导出来的,学生只有细致地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生活,在生活的过程中思考、表达,在思考、表达中反思生活,才有可能为写好作文做好准备。因此,教师除了要在课外积极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作文素材库,有效解决“无米之炊”的问题外,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人、事、景、物,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并为生活服务,指导他们深入生活,并能通过生活的表面现象,看到它深刻的本质。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才能有源头活水。日常饮食起居、邻里亲情、迎来送往、花鸟虫鱼以及校园见闻,街头巷尾,田园野趣,夕阳西下……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这些材料我们的(下接第5页)

推荐访问:源头活水 如许 为有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