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腌割还能治好吗 [谈现代多媒体在中学化学事实性知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摘要 现代多媒体应用于化学事实性知识的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主要体现在利用多媒体呈现知识内容平淡无味、形式单一、零散无序,导致学生学习困难。基于此,提出几项提高现代多媒体辅助事实性知识教学成效的建议。
  关键词 现代多媒体 化学事实性知识 呈现方式 学习动机 认知负荷
  
  化学事实性知识是指宏观描述物质的性质,反映物质的保存、制法、检验及用途等方面的知识。这类知识的特征是“多、碎、杂、繁、散”。在教学中教师通常借助现代多媒体辅助教授此类知识,意在促进学生认知,克服学习困难。但往往由于现代多媒体教学设计不当,其应用效果并不理想,中学生仍然普遍感觉此类知识的学习枯燥乏味,并且难以形成知识网络。
  1 不恰当的现代多媒体教学设计导致学生学习困难
  1.1 知识内容呈现平淡无味,学生学习动机不足
  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前提,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的好坏。它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要及客观现实环境等都紧密相关。心理学研究认为学习动机的产生需具备两个因素:需要和诱因。需要是人体内的一种缺乏、不平衡的状态,它推动人去寻找满足需要的对象,从而产生活动的动机。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学生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1]。化学事实性知识枯燥乏味,学生原本就学习动机不足,需要教师通过适当的外部诱因进行激发。现代多媒体以其强大的信息展示功能及逼真的动态演示功能可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但不理想的是,在现实教学中,教师使用现代多媒体呈现给学生的学习材料通常是一张张复制教材内容的幻灯片,对现代中学生而言,这些信息缺乏新意,不能产生有效的刺激,也就难以使其产生学习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又怎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由此可知,现代多媒体辅助事实性知识的教学设计若不能迎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便会导致其学习动机不足。
  1.2 知识内容呈现形式单一,学生认知负荷加重
  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心理学家佩维奥(A.Paivio)提出双重编码理论(dual coding theory,DCT),认为人类有两个加工、存储信息的表征系统:言语系统和心象系统。言语系统专门加工表征言语信息的言语码,心象系统专门加工表征非言语信息的心象码。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两个编码系统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一个系统的表征可激活另一个系统的表征,使两个系统间产生联系、转换和转译,即发生参照性加工,这种参照性加工可促使学生发生更深层次的学习。由双重编码理论可知,信息在工作记忆中以言语和非言语两种通道形式进行加工,若仅提供某一种形式的外界刺激,不仅参照性加工不会发生,并且容易造成学习者某一通道的认知过载,从而加重该通道的认知负荷,学习效率就会降低[2]。事实性知识直观、具体,教师在应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时,大多只是利用屏幕将知识内容以文字陈述的形式投影给学生,并加以讲解。这种应用现代多媒体的方法导致学生接收到的视觉信息及听觉信息均为言语信息,仅有言语系统对信息进行编码,因此,参照性加工不会发生,深层次的学习也就难以实现;如此,学生言语通道的认知负荷必然加重,学习效率自然降低。
  1.3 知识内容呈现零散无序,学生有效迁移困难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奠基人布鲁纳曾说过:“详细的资料是靠表达它的简化方式来保存在记忆里的”、“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联系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由此可知,结构化的知识更有利于记忆的保持。事实性知识虽然内容多、分布广、材料琐碎,但并不是无章可循的,它具有很强的内在逻辑性与规律性。现代多媒体呈现信息的方式灵活多样,可将事实性知识的内在关系系统地、结构化地展示给学生,从而促进学生构建与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但目前教学中,教师往往对现代多媒体呈现信息的多元化、非线性网络结构化等功能应用不到位,只是简单呈现孤立的、零散的知识点,实际应用的还是单一媒体的作用。这种应用不能很好地揭示知识间的内在逻辑与规律,没有达到信息呈现的最优化整合,学生接收到的信息往往是非结构化的。久而久之,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知识越来越庞杂凌乱,没有系统性,结构化的知识网络很难形成,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记忆的保持,并且还阻碍了学生有效提取所需要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显然,教师若不能根据学生的认知、知识的特点以及现代多媒体的特征等科学地进行现代多媒体教学设计,就会导致学生学习化学事实性知识动机不足、学习效率低下。
  2 应用现代多媒体提高事实性知识教学成效的建议
  2.1 迎合学生心理需求,激发学习动机
  在现代多媒体教学中,只有通过呈现各种形式的学习材料,设置适当的外部诱因,使学生的认知产生不平衡,从而产生认知需要,才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了让学生对枯燥乏味的化学事实性知识产生学习动机,建议在现代多媒体教学设计时注重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设计不仅要注重内容的丰富性、趣味性,开阔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要注重每帧画面的整体艺术美感,从色彩、图文的搭配到信息呈现的动作过程,都应给学生美的视觉享受,以持久地吸引学生的眼球;第二,设计要从学生生活中熟知的事物和现象入手,创设问题情境,以期更易引起学生的认知失衡,进而激发其求知欲。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有了自己的审美观,并且好奇心强,只有在这两方面加强现代多媒体教学的设计,才能迎合现代中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激发其学习动机[3]。
  2.2 信息呈现形式多样化,降低学生认知负荷
  在设计现代多媒体教学时,若充分利用学生言语和非言语两个通道的认知资源,不仅可能发生系统间的参照性加工,并且认知系统的集中负荷还可分散到两个通道,使负荷得以减缓。针对目前教师在利用现代多媒体呈现信息时普遍文字量过大的现状,建议在设计事实性知识的多媒体教学时要尽量减少多媒体投影中的文字信息,多用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形式呈现信息,具体的言语信息则通过教师的讲解传达给学生。将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化,使进入学生认知系统中的信息既有言语信息又有非言语信息,并同时形成言语码和心象码,这样参照性加工才可能发生,认知负荷才会降低。
  2.3 利用图示,将知识结构化、系统化
  针对事实性知识繁杂、琐碎的特征,依据认知结构理论,将其结构化、系统化,有利于学生记忆的保持和知识的有效迁移。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知识间的各种联系及学生的已有认知及时地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与整理,使学生形成结构化的知识网络。在进行现代多媒体教学设计时,设计各种图示是促进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的有效方法。例如,对于重点内容,可采用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简易图形、符号标记等进行强调,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对于不同的物质,可采用表格将其性质、特征等一一归纳整理,让学生在类比的过程中学习这些物质的共性与特性;对于和学生认知中已有知识相关的内容,可采用概念图将知识间的联系清晰地展示出来,使新知识较容易地纳入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对于具有某种内在关系的知识,可将反映这种关系的图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通过掌握某一种图式就获得某一类知识的学习方法,等等。简言之,通过不同的图示,可使琐碎的事实性知识变得有章可循,促进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网络[4]。
  总之,当前教学中,现代多媒体的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大多数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并没有从学生认知的角度考虑如何借助现代多媒体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事实性知识是学生学好其它化学知识的基础,只有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认知规律,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避免学生学习困难,使学生不仅乐于学习,而且高效学习。
  
  参考文献
  
  [1]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11-212
  [2] 陈霞,朱秀梅,唐剑岚.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23(8):87-91
  [3] 王克勤,马建峰,刘伟,陈彦芬.化学教学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90-92
  [4] 高敬.高中化学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策略及其培养研究.济南:山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4
  

推荐访问:性知识 事实 多媒体 谈现代多媒体在中学化学事实性知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化学教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