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芬:让智障学生扬起生活风帆:扬起什么的风帆作文

  编者按:从“一切为了孩子的生存”到“一切为了孩子的生存和发展”,再到“一切为了孩子的生存与发展,并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作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刘佳芬经历了一位特殊教育工作者的成长与成熟,也创造了特殊教育的“中国样本”。
  达敏学校是一所智障儿童学校,这所隶属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的小学校,身居窄巷,面积不过4000平方米、学生也仅百人,却在国际特殊教育领域,为中国赢得了高度赞誉。而这位把一个区属学校的特殊教育创建成“中国样本”并成功推向世界的中国代表,就是“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浙江省宁波市达敏学校校长刘佳芬,同时,她也被誉为中国启智教育实践的“领跑者”。
  她在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20年里,凭着女性特有的慈爱与温柔,用爱浇灌迟开的花朵。在她的精心呵护下,聋哑学生实现了100%就业,智障学生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
  心系学生
  创立“生涯教育”模式
  特殊教育的目标不能只停留在让学生平平安安毕业的层面上,还应该关注学生的一生,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
  ――刘佳芬
  1997年秋,刘佳芬成为浙江省宁波市唯一一所智障儿童教育学校――浙江省宁波市达敏学校的校长。作为一名教师,搞好教学工作是她的本职,作为一名校长,开展教学改革是她的职责。从提出“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积极开始了“生活教育”;到提出“一切为了学生的生存和发展”的教育理念,开展了“生存教育”的研究;又提出“一切为了弱智学生的生存和发展,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而开展了“生命教育”的探索。刘佳芬觉得:特殊教育的目标不能只停留在让学生平平安安毕业的层面上,还应该关注学生的一生,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
  开学第一天,中午,100来个学生正在学校礼堂吃午饭。刘佳芬惊呆了:满桌满地的菜汤、饭粒,孩子们的脸上、衣服上全部是汤汤水水……
  不仅孩子们吃饭的状况令人心焦,教学情况也不尽如人意。那时,学校授课方式按照普通学校的授课方式进行,可是由于孩子们先天障碍,很多孩子上了9年级,还是不懂1+1=2,而且连简单的吃饭、穿衣服都不会。“必须改!这种情形必须改!对这些孩子来说,生活自理都无法保证,何谈学习文化知识?学会穿衣吃饭,比学会1+1=2更重要!”
  为此,刘佳芬提出开展“生涯教育”,针对重度、中度、轻度三个层次的学生,学校分别提出了生活自理、适应社会、自食其力的目标,即三大教学目标――重度智障学生学会自理生活,中度智障学生学会适应社会,轻度智障学生学会自食其力。无疑,刘佳芬的这种“生涯教育”理念给长期处于迷惘之中的老师们拨开了云雾。
  重视教学
  扎实推进融合教育
  我们的教学内容要结合社区的内容,以便学生将来能够生活于社区、服务于社会。
  ――刘佳芬
  一天早上,学校的老师发现了这样的一幕:一名女生过马路时,看着来来往往的自行车、汽车和行人,吓得停在了马路中间,嘴里一边念叨着老师教的“红灯亮,停一停,绿灯亮,向前行”,可是,脚就是不敢迈步。这样一幕,让刘佳芬再次陷入思考:“在学校里的生活教育,毕竟是虚拟的场景,要让孩子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习,才能真正帮助孩子融入生活,融入社会。”
  走出学校!走出围墙!刘佳芬做了大胆的决定。然而,老师们很快哭着回来了。在超市里,学生看到好吃的,拿到手里就吃;在游乐场,学生们一边玩滑梯,一边在滑梯上大小便;在小吃城,学生们遭到了谩骂、驱赶,“哪里来的傻子,快走!”……
  走向社会的初衷是良好的,但现实的残酷却不得不让刘佳芬暂时停下了脚步。经过痛苦的思考之后,不服输的刘佳芬有了一个大胆而明智的决定――“变一个人的力量为众人的力量”。她走进社区、街道寻求帮助,很快,在街道和社区的帮助下,周边的饭店、商店、超市、医院、农贸市场,都成了孩子们学习、实践的基地。于是,学生们向物业的花木老师傅学习种植技术,向面包房师傅学习做面包,到超市体验“消费”……
  如今,孩子们的表现也让刘佳芬的付出收获回报。几乎是百分之百的就业率,孩子们在保安、宾馆后勤、针织手工等领域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用武之地,最高的月收入达到3000多元。“刘校长,是您让我的孩子活出了人的尊严,是您让我们家再一次燃起希望。”一位学生家长满含热泪向刘佳芬道谢。
  对于刘佳芬融合教育的成功,特殊教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教授汪海萍说,在融合教育或全纳教育世界性的发展潮流中,让智障人士融入社会,实现社区融合,有此理念的地方与人士不在少数,但是真正去做的并不多,能够做到、做好的更少。宁波市达敏学校提供了特殊教育的“中国样本”,对丰富世界特殊教育理论与实践有非常大的贡献。
  改革创新
  走上内涵发展之路
  恒爱如春,恒爱每一天,这是我对特殊教育事业和特殊学生的永远承诺!
  ――刘佳芬
  缘于爱,这些年来,刘佳芬一直以改革创新为己任,不断提升学校的发展。她以校本教研、校本培训为主渠道,开展了以课题研究为依托的学习型教师的形成,以个案研究为典型的教师专业化的形成,以开放教学为途径的各教师教学特色的形成,以师徒结对为载体的年轻教师快速成长的形成,以爱为根本的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以岗位建设为契机的群体师德的形成等等,先后开展了国家级课题研讨现场会、多次承担省级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活动,组织教师为宁波市特殊学校送教活动,积极争取经费来源,输送学校全体教师去日本筑波大学特殊教学辅读学校培训等等,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很快。
  校长的工作千头万绪,特别是特殊学校,接受着多重的领导,省智障教育资源中心、省特殊教育分会、市残联、市教育局、区残联、区教育局等,但是学校的教学中心工作绝对要把握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更好的为学生服务,这是她不管多么繁忙中也不曾放弃的工作。在学校期间,只要有时间她就下课堂听课,而且老师们就喜欢校长去听课。同时开展了亲自带徒工作,近几年所带徒弟14位,从名校长带徒,到省内外新开办培智学校校长带徒,从特级教师带徒到对本校内新教师的带徒,形成了从管理带徒到教学带徒,从无间断过,这些徒弟先后成为培智学校的校长、学校的骨干教师,中层领导,其中有五位徒弟,在参加1至5届浙江省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大赛中,五位都荣获一等奖;有一位徒弟参加区教坛新秀评比获得一等奖,两位获得宁波市学科骨干等。她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市一级以上的立项课题有七项,都是她担任组长和执笔,科研成果全部获得省级和省级以上一等奖,多篇文章发表在特殊教育核心刊物上。
  勇立潮头
  打造特殊教育品牌
  是特殊教育造就了我,我要为特殊教育奉献我的全部。昨天、今天、明天我都一如既往无怨无悔……
  ――刘佳芬
  刘佳芬勇立教育改革潮头,不断地为特殊教育发展添砖加瓦。她在全国领先编写了《中度弱智学生生活教材套》,在全省最早成立《智障教育服务热线》,编写“支持性教育自主活动丛书”填补了全国同类课程的的空白。她从1997年进入培智教育工作就提出《中度弱智学生课程设置的几点设想》;接着就在学校实施了“以生活为中心”的课程改革,开始编写了实用生活为内容的校本教材1―18册。在“以生活为中心”课程的基础上又开设了“弱智学生生涯教育社区化课程”,积极开展了“社区认识、社区使用、社区就业、社区休闲、社区安全”为内容的研究,取得了优异的成果,接着又开展了支持性教育课程建设,组织全体教师编写了“美工”、“劳技”以及“生活适应、生活语文和生活数学”九年义务教育段的24本教材。其中,《我有一双勤劳的手》《我有一双灵巧的手》,由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并且经浙江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成为了浙江省特殊学校征订教材。学校也被评为宁波市第二批校本课程建设先进单位。
  同时,她在全市率先创建了“海曙区支持性教育资源中心”,运用支持性教育理念,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提供最适度的支持,营造最少障碍的教育环境,支持性教育,破除了以往隔离式教育中对弱势学生的过度保护,消除了人们不应有的怜悯与过度同情,同时激发弱势孩子的潜能,为他们赢得了尊严和公平。
  此外,刘佳芬在全国同类教育中首创了《达敏学校教育协作理事会》平台,构建全社会支持特殊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副理事长、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院长许家成教授,许教授的评价是,这个以特殊教育协作理事会为平台的开放式的全社会支持系统,在国内外都是罕见的,也是非常领先的。(据《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新浪网、海曙教育网整理)
  (责任编校:白水)

推荐访问:智障 风帆 扬起 刘佳芬:让智障学生扬起生活风帆 让智障学生扬起生活风帆 扬起生活的风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