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油诗】打油诗生成器

   人们通常把俚俗的诗称为“打油诗”。这里有个典故:唐朝有个人叫张打油,写了一首咏雪的诗:“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全诗用语俚俗,浅白显露,张打油的名声就此传开。后来人们把用语俚俗的诗统称为“打油诗”。打油诗多用来嘲讽、戏弄别人。
   有趣的是,历代不少名人都偶有打油之作。相传苏轼长的是马脸,而苏小妹的前额特别高,两人曾互作打油诗戏谑对方。苏轼首先发难:“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讥讽苏小妹额头太凸。苏小妹不甘示弱,反唇相讥道:“去年一滴相思泪,今日未流到腮边。”讥讽苏轼脸太长,妙用夸张,情趣十足。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他出身官宦之家,自小聪慧,思维敏捷。据说有一次,他随二学士登岭,途中二学士联句,洋洋得意,很瞧不起他,并言:“竖子(这小子)亦能诗否?”司马光脱口而出,吟了一首《登山》诗:“一上一上又一上, 看看行到岭头上。乾坤只在掌中拿,四海五湖归一望。”当司马光吟完一、二句时,二学士不禁大笑,说:“这也叫诗?”待其吟完三、四句之后,二学士不由得大惊,马上对他刮目相看。诗的三、四句居高临下,有“一览众山小”,驾驭天下的胸怀和气魄。
   明朝才子李调元也是位作打油诗的高手。据说,李调元在任两江主考期间,众士子不服,与李吟诗联对。比到最后以麻雀为题,各人吟一首诗。李调元不假思索,吟曰:“一窝一窝又一窝,三四五六七八窝。食尽皇王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众士子听了前两句后哈哈嘲笑,听了后两句才品味出此诗俗中见雅,绵里藏针,明白自己挨骂了,个个哭笑不得,顿时对李调元刮目相看。李调元含笑不语,扬长而去。
  【孟宪法/供稿】

推荐访问:打油诗 打油诗 打油诗大全 打油诗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