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动孩子的心弦,品读他们灵动的心声]拨动心弦

  一、欣赏,品读孩子的纯真   大文豪苏轼传授给葛延之的作文秘笈是:一物摄之,意是也。“意”就是思想、观点,体验和感受等。任何一个人写作,都是要表达自己的“意”。对生活,儿童有自己不同于成人的观察和体验,有自己的“意”。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尊重和欣赏童真、童心和童趣。其次应该创设轻松的写作氛围。因为成人的深刻不等同儿童的深刻。儿童的作文贵在纯朴、天然、童心、童趣,真情实感。而不是无限拔高,无病呻吟,故作深沉。在一节习作课上,习作题目是《我的理想》。我先让同学们说说各自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会树立这样的理想?同学们就纷纷畅谈起来,有要当教师的、有要当医生的、有要当警察的,还有不少同学说他想当科学家,我都点头赞许,并给予鼓励的眼神。这时,有一个同学怯怯地说:“我的理想是当清洁工。”同学们哄堂大笑起来,还在下面窃窃私语:当清洁工也算理想!这时,我用严肃的表情压下了同学们的笑声。然后走到这个孩子的身边,微笑着鼓励他说出为什么会树立这样的理想?在老师的鼓励下,他不仅说出了为什么会有这个理想,而且设想了当清洁工后要如何改变环保状况,并表示了他是真正敬佩清洁工的人。大家听了都不禁心服口服,并为他的纯真叫绝。是啊,平时在写我最敬佩的人时,不少同学写敬佩清洁工,而他们是否真正敬佩清洁工呢?多么纯朴的理想啊,你还忍心去指责他吗?多么纯真的理想啊,你不会为孩子迸出的火花而激动吗?
  二、营造,品读孩子的心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渴望自己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尤为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在日常的习作教学中,我们更多的是一种方法的指导和演练,而较少引导孩子从童真童趣生活中寻找作文的本源,较少引导孩子用心去感受,用浸满真情的文字去表达。这样,孩子写出来的文章开头、结尾及行文都算“规范”,但缺乏个性,套话连篇。因此,教师努力营造氛围,是激活学生创作之源的前提。例如有一天中午,我们班的欣欣又打了一个外地的同学。上课时,就有同学报告了这件事。面对屡教不改的欣欣,我恨不得给他一巴掌,同学们也等着我把欣欣批评一顿。可是,这一天,我灵机一动,无奈地说:“同学们,你们说,我们该怎样帮助欣欣改正这个缺点呢?”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我知道,此时如果让同学们把过程和想法写下来,应该就是最有灵气的作文了。我把想法一说,同学们就纷纷拿起了纸和笔,有的以《给欣欣的一封信》或《给老师的建议书》或《做文明的少年》等很恰当的题目,写出了许多管理班级,帮助同学的良好建议,每一篇文章都有孩子们独特的看法和想法。这一次,不仅是帮助欣欣,更让我从学生的习作中知道了孩子的许多心声,也找到了许多管理班级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的思想得到了全新的自我陶洗。欣欣也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认识了错误,改正了缺点,班级的班风也越来越好。在习作的过程中,我还经常引导孩子们发现一些别人没发现的东西。如,当大家都在赞美春天的时候,我们不妨引导孩子们找一找春天的缺点。让他们为有着与众不同的发现而骄傲;当大家都在指责周围的人的环保意识太差时,我们不妨让孩子们分析一下造成人们环保意识差的原因,并让他们提出积极改进的方法。满足他们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的欲望,引导他们找到了习作之源。激活了他们表达的欲望。相信,此时他们的习作是最有灵气的杰作。
  三、保护,品读孩子的可爱
  教师在对学生习作的评价中,往往以成人的眼光为标准,不能俯下身子站在儿童的高度看问题。从而提出了中心不明确,事例不典型的评价。使得孩子们在习作中,为了迎合评价标准,不得不捏造了“典型”事例,并抄写了许多套话来表达中心。这样的习作还有灵气可言吗?其实,像前文提到的以《家庭》为题的习作中,任何一件家庭小事都足以表达浓浓的亲情,为什么一定要去杜撰子虚乌有的“典型”事例呢?为什么要跟着别人无病呻吟呢?例如我们看一下小作者郦思哲在一年级时写的《妈妈回来了》: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
  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她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这篇文章虽然只有107字,但我们能从中读出了小作者至纯至真的心。她获得了首届冰心作文奖小学组一等奖。所以,评价标准的变化,定能让孩子们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这样,孩子们的习作才可能透着灵气;孩子们的生活态度才会变得积极、主动。
  在不断的努力和尝试中,我们深深地相信,我们将越来越多地看到孩子们透着灵气的习作。一个教育家说过:“每个孩子心中最神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如果我们成功的拨动了孩子的这根琴弦,我们就不仅仅是在教语文,更是在塑造孩子们健全的人格。当我们读到了孩子们透着灵气的作文时,不就是听到了孩子的这根弦发出的美妙的音符吗?

推荐访问:拨动 心弦 灵动 拨动孩子的心弦 品读他们灵动的心声 拨动孩子的心弦 拨动孩子灵动的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