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独中”:压不倒的玫瑰】困难压不倒

  不懂华语将后悔莫及,双语政策是新加坡成功的基石――此话是新加坡前内阁资政李光耀说的。11月16日他度过88岁大寿。是日,其新书中文版《李光耀:新加坡赖以生存的硬道理》举行首发式。
  在会场上,李光耀回顾了新加坡推行双语政策的历程,宣布成立李光耀双语基金,推动学前幼龄儿童的英语和母语教育。李光耀说,他三个孩子由于在华语学校接受10至12年教育,即使他们的工作语言是英语,但凭扎实的华文教育基础,令他们很快就能重新使用华文。他说:“有必要让孩子自小就学习华文和英语双语,想在新加坡生存,不懂英语会很艰辛,不懂华语则一定会后悔莫及。这并不是因为中国崛起,而是你必须要了解自己的根。”
  李光耀生于说英语和马来语家庭,幼年外祖母让他入读华文学校,他无法适应,听不懂老师上课讲什么,而身边同学又不会说英语。他说服母亲转英文学校。他说:“很可惜,当时我不明白,年纪小是学习语文最佳时期。应该多学习一两种语言,遗憾的是,我是在成年时才学习华文的。”不懂普通话,令他吃尽苦头。
  在东南亚,特别是马来西亚,常看到非华族孩子在学中文。那天,在马六甲葡萄牙村,晚饭后沿着海岸信步。广场上一帮葡萄牙人孩子在玩耍,我们与一位12岁少女用华文攀谈。她在华语学校读6年级,父亲是印度人,因病去世,母亲葡萄牙人,为供孩子上学,打两份工,白天在酒店,晚上在餐厅。这女孩能说4种语言:英语、葡萄牙语、华语、马来语。
  在吉隆坡,17岁的朴秀彬是中华华文独中高二学生。她8岁那年,举家从韩国移居马来西亚。父母带着孩子背井离乡,并非工作需要,而是为了让孩子学好华文。这所学校有5名来自韩国的学生。父母认为华文将是世界语言,要让孩子学好。朴秀彬父母说,他们查阅了很多数据,最后正是看中马来西亚独特的语言环境,当地华文教育在中国以外其它国家中办得最为出色,由于多元种族的背景,在那儿除了能学好华文,还能兼顾学好英文,甚至马来文。
  在东马来西亚诗巫省,我出席了华文独中公民中学和光民中学的两场招生文艺晚会。招生还要举办晚会,令人新奇。独中,即独立中学,其办学宗旨,具“维护中华民族语言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特殊使命。马来西亚独立后,华文中学改为国民型中学,那些不接受改制的就称为独立中学,目前在马来西亚约有近百所。这些学校,在经费上自力更生,成了民办教育体制,由民间赞助维持运作。在与校长、家长的接触中,深感华文独中一路坎坷,可誉为“压不倒的玫瑰”。
  在国民型中学,华文是必修必考科,每周有5至7节华文课,华裔学子尚有较多机会学华文。但国中未将华文列入正课,学生只能在课余或周末上华文课,每周仅2至3节课。在东马来西亚砂拉越,原本有18所华文中学,1961年殖民地政府强行推行改制,12所中学改制为英文中学,仅留下6所坚守阵地而成为“独中”。1962年至1968年间,华社又另创办8所华文“独中”。诗巫每年有2000多名华文小学毕业生,其中90%升入国民型中学或国中,仅10%选择“独中”。如何改变家长观念,说服他们为孩子选择独中,确实是个考验。
  在砂拉越,被诗巫人称为“大家长”的诗巫独中董联会主席、丹斯里拿督张晓卿,在一次演讲时说:“独中教育走过数十年风雨,经历种种挑战,由于政府教育政策的偏颇和对独中教育的冷落,独中走得好辛苦。数十年坚持,孕育了独中教育坚韧的生命力,造就独中教育的不妥协的办学精神。令人欣慰的是,马国政府对独中教育政策的松动和开明,中国经济的崛起,掀起全球学华文热潮,使英文不再独领风骚,不再独霸世界语言,而华语的地位,也从华人的母语,逐渐变成国际语言。今天是独中寻求突破的最佳时机。”
  母语是一个民族构成的重要条件,是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的基础。加油,大马华文独中。

推荐访问:不倒 玫瑰 华文 华文“独中”:压不倒的玫瑰 华文独中压不倒的玫瑰 梁志民我不喜欢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