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和平曙光渐露】东北亚和平合作机制

  战争阴霾密布的朝鲜半岛,终于有一片乌云开始飘移,初露缓和迹象。      中朝边境的动静,从来是朝鲜半岛局势的晴雨表。   中国最大边境城市丹东,鸭绿江上寒风凛冽。1月2日,中朝鸭绿江界河新公路大桥启动仪式终于举行。这座颇具象征意义的大桥,意味着中国与朝鲜这对盟友,在新的一年依旧维持密切合作的姿态。
  鸭绿江新大桥,位于丹东市浪头镇丹东新区,大桥全长16.97公里,其中桥梁长5.1公里,主桥长620米;连接线全长11.86公里,由中国出资,投资总额近20亿元人民币,预计建设耗时3年。目前鸭绿江面上已有施工作业船只,大批工程机械正在部署。新大桥采用斜拉索形式,被丹东视为对朝路港区一体化枢纽工程。
  在丹东与朝鲜新义州之间,横卧着两座相隔不足百米的大铁桥,分别始建于1909和1937年,以居于江水的上下游分为上桥和下桥,即“中朝友谊桥”和“断桥”。“中朝友谊桥”目前还在使用,这座铁路桥于1951年改建为铁路、公路两用桥。尽管2003年丹东对大桥中方段作了维修,修整后的公路桥面承重能力,由原来的10吨提升至20吨,但仍难以适应两国贸易和人员往来的迅速增长。据悉,鸭绿江新公路大桥从筹划、签约到开工,中朝两国间经历了多番磨合,项目启动实属不易。
  2010年12月7日,中国延边对外通道建设迎来值得纪念的日子,拉载着380吨珲春地产煤炭的11辆重型货车,经中朝圈河口岸大桥通关过境,将煤炭送往朝鲜罗津港,再经由该港发往中国上海。这是中朝圈河国境桥维修之后,吉林省首批内贸跨境运输货物。这条运输线路和原有国内其他运输线路相比,从吉林到辽宁到河北,而后朝南送达东南沿海,所花时间更短,运输成本更低,每吨煤炭节省运费60元人民币。据悉,近期有2万吨570多车次煤炭,将陆续出境,经由朝鲜罗津港运往中国南方。
  朝鲜罗津港为不冻港,总面积为38万平方米,现有3个码头,吞吐能力为300万吨。罗津港距中国国境线公路运距52公里。经过清淤和设备改造后,罗津港最大停泊吨位达5万吨,待建的四号码头设计年吞吐量为300万吨以上。吉林作为边疆近海省份,最大优势就是“近海”,但“近海”并没有“出海”,因此解决“出海”问题事关重大。借助罗津港口,使原处于内陆的吉林实现了“借港出海”,为吉林乃至东北地区物流运输打开出海通道,也给朝鲜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前景,对大图们江地区合作开发起到推动作用。吉林珲春市距罗津港公路仅93公里。中国东北地区以往靠火车将货物运到丹东港或大连港,再海运到日本,需三四天时间,如今从罗津港到日本的新�港仅500多海里,十几小时可抵达。以前东北有很多货物不能及时运出,如今透过罗津港,则能根除难题。
  目前罗津港运行有三座码头,1号码头的使用权由中国拥有,珲春市的两家企业获得码头50年经营使用权,最近朝方同意再延长10年。据悉,珲春两家企业一期投资2000万元人民币,改造1号码头,珲春并将投资建设朝鲜境内口岸到港口的公路。朝鲜对罗先的开放已出台人员和货物进出的多项具体规定。
  2010年1月,朝鲜将位于中朝俄三国边境地区的罗先市升级为“特别市”,意欲吸引外资。罗先市由原来的罗津港及比邻的先锋市合并而成,其中全封闭式的罗先自由经济贸易区,是朝鲜唯一由中央直接管辖的对外开放的自由经济贸易区,但长期以来,开放步伐裹足不前。2010年12月,中朝签订开发、租用罗津港4至6号码头50年的投资协议。
  一个多月前,中国一家国有企业与朝鲜投资开发联合体签订10个项目的投资意向书,将投入20亿美元,5至10年内建成东北亚最大核心工业特区。这一战略合作体现了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2010年两度访华时,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的“政府主导、企业为主、市场运作、互利共赢”16字合作原则。
  中朝边境喜见经济合作新景,战争阴霾密布的朝鲜半岛,终于有一片乌云开始飘移,初露缓和迹象。人们企盼,何时收尽风雨,云散澄明。

推荐访问:曙光 东北亚 和平 东北亚和平曙光渐露 曙光渐露 曙光渐露不必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