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湖县小气候特征和小气候效应分析] 小气候效应

  所谓小气候通常是指在小范围内,由于地面状况和性质不同,导致局地范围内的辐射特性、贴地层的乱流交换和水分交换过程的与大范围出现差异[1-2]。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有关小气候研究正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3-4]。新疆省博湖县位于天山南麓,处于焉耆盆地东南部地区,县域内有开都河流经,县东的博斯腾湖水草丰美,植被茂盛,因此当地的气候温和湿润,物产资源十分丰富。博湖县既适宜农业种植,也适宜畜牧业养殖,因此有“塞外小江南”的美誉。笔者将利用当地的气象资料,对当地的小气候特征和气候效应进行分析,以提高当地农业气象科技水平。
  1博湖县的小气候特征分析
  1.12004—2011年的降水量分析
  年降水量是指一年中测站上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总和,其单位为mm。年降水量是衡量当地气候特征的重要要素。由2004—2011年博湖县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可以发现,博湖县的年降水总量最多的是2008年,年降水量高达140 mm左右;博湖县的年降水总量最少的是2009年,当年的年降水量不足40 mm;年降水量最多的年份较最少年份高近100 mm;2004—2011年平均年降水量为79.6 mm。总体来看,博湖县的降水量要高于全巴州的年平均降水量,比南部的库尔勒等县更多。
  1.22004—2011年的年平均气温分析
  年平均气温是指测站一年当中温度的平均值。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年平均气温是衡量当地气候变化程度的最关键变量。由2004—2011年博湖县年平均气温变化可以发现,博湖县平均气温最高的年份是2006年,年平均气温是9.6 ℃;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年份是2005年和2011年,年平均气温均为9.0 ℃;2004—2011年的平均值为9.3 ℃。由于博湖县处博斯腾湖的西部区域,因此受湖陆风影响较大。由于大陆地面的夜间冷却和白天加热作用,在夜间风从大陆吹向湖区,昼间风从湖面吹向陆地而形成一种地方性的天气气候现象。受风的影响,相比较而言,博湖县的温度更温和一些,高温较巴州南部较低,而低温较巴州南部又稍高,从小气候上看昼夜温差也小于巴州南部。
  1.32004—2011年的湿度分析
  相对湿度指空气中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湿空气的绝对湿度与相同温度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绝对湿度之比,也可用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与相同温度下水的饱和压力之比来进行度量。2004—2011年博湖县年平均相对湿度变化可以发现,博湖县湿度最大的年份是2004—2006年及2008年,年平均相对湿度均为63%;博湖县湿度最小的年份为2009年,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9%;湿度最大的年份较最小年份高约4个百分点;2004—2011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2%。博湖县的湿度值受当地下垫面的影响较大。由于当地处于博斯腾湖的西部区域,且当地植被较多,因此夏季降水多、蒸散大,空气相对湿度较大,而冬季的降水少且地形逆温强烈、蒸散很小,空气湿度虽然相对于夏季较小。但相对于周边和巴州的南部地区,其湿度分布还是相对较大,有较明显的“湿岛效应”。
  2博湖县的小气候效应对当地农作物的影响
  博湖县位于巴州的北部区域,故当地属于盆地中温带区,该区域日照特别充足,与巴州南部相比气候更温和一些。同时由于博湖县位于博斯腾湖的西部区域,受当地湖风小环流的影响,十分适宜种植芦苇,并依托芦苇资源,积极发展芦苇资源加工业。环博斯腾湖芦苇面积3.848万hm2,是全国四大苇区之一。同时博湖把人工育苇与保护博斯腾湖水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建成了碧海万亩人工育苇生态保护示范工程,形成了以苇养苇、以苇护水的新格局。反之,芦苇长成后当地下垫面植被丰富,直接影响当地的气候特征。
  3结语
  利用2004—2011年的气象资料,对博湖县的小气候特征和小气候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巴州南部区域相比,博湖的降水量偏大,气温温差更小,湿岛效应较明显,这种小气候与博斯腾湖导致的湖陆风以及周围的丰富植被下垫面有密切的联系,而且此小气候效应直接导致博湖县当地的作物与巴州南部的库尔勒等县有较大差别。
  4参考文献
  [1] 宝日娜,杨泽龙,刘启,等.达里诺尔湿地的小气候特征[J].中国农业气象,2006,127(3):171-174.
  [2] 冯起,司建华,张艳武,等.极端干旱地区绿洲小气候特征及其生态意义[J].地理学报,2006,161(1):99-108.
  [3] 钟秀娟,熊黑钢,张建兵.新疆于田县不同下垫面小气候特征比较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0,17(1):134-139.
  [4] 庞营军,雷加强,曾凡江,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策勒县绿洲一沙漠过渡带小气候特征[J].水土保持通报,2011,31(5):240-245.

推荐访问:小气候 博湖县 效应 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