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高的创业者】崇高的反义词

  “富而不忘贫,不攀比财富,只攀比德才和奉献,这才是一个成功者应有的品格。”  ——叶存一  “有旧家具的卖,有旧瓷器的卖……”一阵阵响亮的吆喝声与皇城根下缓缓升起的旭日相映成趣,响彻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北京城的大街小巷里。一个年轻人,戴一顶破旧草帽,穿一身由棉衣掏空棉花后改成的旧单衣,用劲儿蹬着一辆父亲用铁管焊接的承重自行车,穿行在刚刚睡醒的胡同巷子里。自行车后面拖着一个大筐,最多时,能装得下三百多斤的物件。就是穿着这样一件浆洗的发白的单衣,骑着这样一辆自己焊接的自行车,年轻人从北京到山东半岛,几乎跑遍了每一个县城甚至乡村,一个家具帝国在这长长的车行轨迹中悄然诞生,不断成长,渐渐显露出雄健身姿。
  30年后的今天,当年那位勤勉向上、艰苦创业的年轻小伙依然保持着早起工作的良好习惯。迎着朝阳的灿烂光辉,走出了擦得锃亮的奥迪轿车,经过摆放着各种传统工艺家具的展览大厅,踏进古朴典雅而又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开始认真审阅秘书刚刚送来的公司文件。他,便是中国华艺家居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叶存一先生。
  走进崇高研究院院长贺茂之将军在参观完中国华艺家居时曾大为赞叹:“高山仰止,叹为观止!大家居、大工艺、大气派、大手笔,大理念!”并表示,中国华艺家居弘扬民族文化的行为本身就是崇高,同时当即确定叶存一为本院崇高者研究对象。
  贺茂之将军给予叶存一所开创的事业如此高的评价,他到底有着怎样的崇高事迹呢?
  一件衣:见证刻苦求学的少年时代
  叶存一的父亲曾加入国民党,母亲的家庭成分是富农。在文革的动荡岁月中,父母双双不可避免地受到批斗,随后全家都被赶出了北京城,遣送回了老家河北大城县(现归廊坊地区)。
  叶存一自小便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有一份勤奋好学的上进心。但在政治挂帅的年岁里,求学梦像是一个个美丽的气泡游荡在叶存一年轻的心中。气泡往往外表奢侈华丽,给人以十足的想象空间;内里空乏无力,无法挣脱现实的牢笼。即使这样,小存一还是利用一切机会学习,期待着一个上学的机会。机会终于被他等到了,这年,叶存一已经十一岁了,他踏进了小学的学堂,开始了如饥似渴的求知生涯。
  求学之路并不平坦,甚至充满艰辛。那时还没有衬衣,小存一冬天穿棉衣,春秋穿冬衣改成的夹衣,夏天穿夹衣改成的单衣。一件衣服一年四季改来改去,全凭母亲一双饱含母爱又辛勤的巧手。在叶存一的心里,始终有这样一幕温暖人心的感人画面:夜幕降临,小存一躺在土炕上,母亲将他刚刚脱下的棉衣里的棉花麻利地掏了出来,认真浆洗过后,给土灶台生上火,双手撑着衣服,架在锅上烘干。就这样,母亲一整宿架着,不时左右翻转一下,直到衣服完全烘干。而此时,东方已经出现了鱼肚白。小存一早起床之后,母亲将烘干的衣服套在他的身上,然后将热腾腾的早饭端了过来。
  此时,刚烘干不久的衣服贴在身上,香喷喷的热饭滑进胃里,在这寒冷的早晨,一切都暖意洋洋的。这种暖意深入内心,穿透岁月,陪着叶存一度过一个又一个寒冷的日子。小存一带着这种暖意走在上学的路上,自己在前面走着,母亲在后面望着,中间是冉冉升起的旭日。
  就这样,一条上学路,叶存一一直走到19岁,他顺利地考进了师范学校,从小怀有强烈求知欲的他一直梦想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他离这个梦想越来越近了,一想到梦想就要实现,他抑制不住的激动,并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和充实自己。可就在梦想触手可及的时候,刚刚上了半年师范的他被叫回了家。父亲蹲在屋檐下猛嘬着烟嘴,母亲将洗得发白的衣服搓了一遍又一遍,甚至忘记刚刚已经把衣服拧干,又放到水里搓洗……没有人说话,时间是凝滞的,一家人就这样静默着。面对父母欲言又止的神情,从小便十分懂事的叶存一一直低着头默不作声。
  光荣与梦想在现实的面前显得脆弱不堪,任何梦想的强者都不得不在现实面前低下曾经高傲的头颅。叶存一低下头去,慢慢地说:“爸妈,家里欠了几千块钱的债,这学我不能再上了。”声音很小却听得清晰。父亲嘬烟嘴的声音更大了,母亲搓洗衣服的手却不知不觉地慢了下来……
  一辆车:承载创业维艰的漫漫征程
  弃学回家的叶存一很快便调整了心态,“既然现实如此,那也只有在既有现实的基础上,争取干出点名堂来!”
  为还清家里的欠债,叶存一开始跟着村里人去做些小生意。那时还是计划经济时代,做生意更像是搞地下黑市交易,一切都得在不公开的状态下小心翼翼地进行。开始时,叶存一心里是很有一些抵触的,可摆在眼前的只有这么一条路:白手起家,自己创业!“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是真到要选择的时候,现实往往只给你一条非走不可的路,你要做的就是一往无前地走在上面。”叶存一回味着自己的创业经历。他卖过粮食,收过破烂,挖过大沟,做过农活。而真正改变他命运的,则是一家外贸公司。
  “我在外贸公司当临时工,当时公司派我去廊坊学习明清瓷器的研发,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明清瓷器,一接触便喜欢上了,喜欢他们的底蕴,喜欢那底蕴中承载的传统文化!”带着对这一行业深深的热爱,叶存一在廊坊外贸学了一年便只身来到北京,租了一辆平板车,沿着大街小巷收购旧的瓷器,这为他后来从事与明清传统家具工艺相关的行业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有一次回到家里,叶存一看到父亲蹲在院子里,手里摆弄着一堆不知从哪里搞来的黑色铁管。不一会儿,父亲便拿着简易的焊接设备,开始把这些铁管焊接起来,旁边是一辆自行车的图纸。自从开始收旧瓷器以来,叶存一一直想要拥有一辆自己的承重自行车,这一想法曾经透露给父亲。当时只当是说说,没想到父亲竟当了真,还搞来图纸和钢管。这一场景和母亲当年连夜洗衣烘干的场景异曲同工,一起构成了他前进的不竭动力。
  自行车做出来了,父亲用了心、费了力、耗了时,车的质量十分过硬,驮300斤重物不成问题。自行车没有车闸,就在前面绑一块结实而耐性十足的皮子,用来刹车;没有车支架,就用随身带的一根棍子来支撑车体。骑着这辆自家手工焊接的自行车,叶存一格外有劲,收瓷器的吆喝声都比往常响亮了许多。喝着凉水、吃着馒头,穿行在大街小巷的叶存一心里明白,这辆自行车是不善言语的父亲对自己最大的支持和鼓励,爷俩儿通过自行车实现了心灵的沟通,而这辆车,更是寄托和承载了一家人的希望。叶存一鼓足劲,骑着这辆车,走向新天地!   30多年后,当笔者看到这辆穿越了时空、历经了沧桑后,摆在今天中国华艺家居陈列馆显要位置的自行车时,感慨良多。
  它披着大红花,承载着过去的艰辛与沧桑,寄托着未来的希望与辉煌。每当有新员工入职的时候,叶存一总是会让他们来看一看这辆自行车,告诫后来者创业维艰,当思开拓进取、自强不息之重要意义。
  “我结婚那会儿,多想有块儿自己的手表啊!后来亲戚送了一块梅花手表给我,美的我整天带着,甚至洗澡都不想摘掉。到后来有了孩子,买了一辆别人开过的旧摩托,还因为没有牌照,被警察给扣去了。现在想想,那时多么不容易啊!”叶存一时常拿自己的经历教育孩子和员工,他并未因事业成功而放弃勤俭之道,反而以此作为公司的理念和自个儿的家训。“对于现在而言,勤俭持家省下来的钱可能并不多,但这种精神必须保持!无论对于一个家庭还是一家公司而言,这都是一种朴实的崇高理念,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叶存一轻轻的用手指叩了叩桌面,发出清脆的声响。
  艰苦创业终于带来了回报。不久,自行车换成了一辆125摩托车,这在当时是一件了不得的事。全家搬到县城后,叶存一又安了一部长途电话,很多机关单位的人都到家里打电话,十分了不起。
  “1987年,我带着爱人去她娘家,她娘家到我们那里有90公里,骑摩托车风很大,危险也多,自己倒没什么,生怕老婆孩子有个闪失。于是开得格外小心,那时我想,什么时候能开汽车啊!又经历一年的创业历程,我开上了汽车!一直到现在,我很知足!我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教育方式,引导孩子和员工拥有正确的创业观和价值观。”
  从自己焊接的自行车到二手摩托车到新摩托车再到汽车,一直到现在的奥迪轿车。车的变化记录见证了叶存一艰苦创业的历程,也时刻告诫着他和他的家人及下属勤俭持家的重要性。即使现在拥有巨大财富,叶存一依旧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不是我没钱高消费,而是要守住这种精神,守住创业的根。”叶存一指了指旁边一盆花的根茎,这盆花,枝繁叶茂,正值怒放!
  一本书:坚定弘扬文化的壮志雄心
  一个人的事业成就只有放在国家和民族的大时代背景下,并与国家和民族有益,这才是真正的个人成就和人生价值!叶存一的中国华艺家居在不断创业的同时,始终将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作为自己的重要理念和责任。“华艺”代表着中华艺术的精髓,取名“华艺”,就是希望能继承和发扬中华之“艺”。叶存一认为,中华的艺术应该是一种“德艺”,艺术若失去了“德”的内涵便成了没有鲜活生命的“工艺”。赋予艺术以“德”的内涵,艺术就会升华成一种心灵的抚慰,成为一种向善向美的教化力量。叶存一在求学期间对传统文化涉足并不深,他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也是在创业的艰苦岁月中完成的。他将学习寓于实践,且行且学,不断积累,以至于今。而他与明清传统家具文化的美丽邂逅,竟是源自一本书。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王世襄先生的《明清家具珍藏》风靡古玩收藏界。这本书引发了古玩收藏界收集明清黄花梨家具的热潮。收到的明清黄花梨被卖到广东,又从广东卖到港澳,再辗转到国外,形成一条长长的供销链。由于市场需求巨大,而供给又少的可怜,假的黄花梨充斥在古玩市场上。
  那时,年轻的叶存一也是这本书的忠实读者,终日阅读不止,读罢一遍又一遍,爱不释手。叶存一被我国明清家具精湛的传统工艺深深地吸引住了。
  从此,叶存一开始四处收集明清古家具,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具有多年实践和理论研究经验的叶存一始终坚信:家具上的一个小小的雕刻,一件小小的配饰,都能体现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社会文化。
  有一次,叶存一收到的家具中有套完整的24孝图,这令他异常兴奋,多么好的一个传统文化教育题材啊!他迫不及待地找到自己的设计师一起商量。终于,华艺将24孝图做成了四扇屏,四扇一块,每挂片都有它的传统文化价值内涵。“挂在屋里,既能教育下一代,让年轻人知道什么叫做孝;还能将中国的孝文化通过这样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载体,得到广泛传播与弘扬。”叶存一自豪的谈到,“这是我们购买传统家具应有的态度。但是,现在很多人买传统家具走入了‘比富’的误区,手上有钱了,你买红木的,我买紫檀的,他买黄花梨的。怎么能把教人育人的传统文化放在商品的价值上加以衡量呢?我们买的应该是它的文化、内涵及寓意,而不是保值、增值的红木、紫檀及黄花梨这些单纯的木材。”
  叶存一建议,购买一件传统家具,应该怀着“把文化和国学买回去”的观念,每一件传统家具背后都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这是购买者尤其是年轻人应该认真掌握的。
  “体现在传统家具上的传统文化再不保护和传承就丢失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做这个事情。几百年传承下来的家居文化,不能在我们这一代失去。”
  受一本书的启发,从一本书开始,叶存一在传统家具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扬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2008年,在叶存一的力推下,公司依据国内外家居市场的趋势与脉动,在不断挖掘论证明清古典家具精华的基础上,确立了中国华艺家居各个分公司总体发展目标:中式家具收藏性,民族工艺欣赏性,家居配饰艺术性。步入了一条以弘扬华艺传承国学和家居配饰文化研发设计为主业,以品牌运营为核心,以鉴赏收藏为驱动力的发展轨道;2011年,中国华艺家居企业在京成立十八周年,中国华艺家居文化会馆、中国华艺家居厚頡茶艺会馆又应运而生。这象征着中国华艺家居文化产业正继续沿着弘扬华艺、传承国学的道路继续不断迈进。
  一家人:秉承谦和低调的务实之风
  叶存一事业的成功离不开家人的支持。母亲改来改去的一件衣服,父亲亲手焊接的一辆自行车,这些都是家人对他成长和发展的莫大支持。还有一个人,叶存一也一直感激在心,那便是他的妻子。
  叶存一事业开始起步时,家里有两个老人需要照顾,三个孩子需要养育。而这一切重任都落在了妻子单薄的肩膀上。妻子陪伴叶存一风风雨雨,披荆斩棘,送走了父母,养大了子女,迈过一道又一道人生的坎。而叶存一也没有辜负妻子的付出,事业有成之后,并未像一些所谓的成功人士那样,得意忘形,逍遥快活。只要公司没有特别重要的应酬,他都坚持每天按时回到家里陪着妻子和孩子聊天、看电视,夫妻俩情深意切,一家人其乐融融!叶存一每晚10点钟便准时睡觉,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无论贫穷还是富贵,叶存一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兢兢业业的生活与工作态度,他的事业也不断壮大。在开创事业的同时,他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子女。周围朋友介绍,叶存一做人一向低调;但叶存一认为,低调是针对做人而言的,在事业上不应该低调。因此,他始终将“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作为自己奉行的人生理念。家人受其影响,也都在富贵中保持着创业时的朴实作风。
  有一次,叶存一与长子开车行走在马路上,迎面开过去一辆豪华轿车,儿子忍不住赞叹了两句,话语中充满着羡慕。叶存一沉默了一会儿,对儿子说:“这不是你的,你大可不必去羡慕。不如踏踏实实地做事,事做好了,这些自然就有了。即使有了这些,也不能有骄狂的心态。”叶存一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艰苦创业多年,叶存一组织过大大小小许多活动,却从来不上电视,不上报道。每当有人想要采访他时,他也总是笑着说:“还是采访一下我的企业吧,有百年的企业,没有百年的老板呀!人不要总把自己看得太重,那样会很危险。”
  叶存一是这样做的,他更注重引导全家人这样去做。每当子女产生攀比、虚荣的心态时,他总是严格教育:“不要跟别人比,这不算本事!要比就跟自己比!你要首先对得起家庭、朋友和社会。富而不忘贫,不攀比财富,只攀比德才和奉献,这才是一个成功者应有的品格。”叶存一坚定地认为。一辈子落个清白不容易,留个污点很容易!落个好名声要一辈子积德行善,落个坏名声只要做一件坏事就够了!家人受其影响很大,笔者采访中与叶存一长子叶飞多有接触,年龄虽然不大,但为人谦和低调,做事务实踏实,对传统家具工艺的讲解也详细到位,颇有其父风范。
  笔者从叶存一的秘书处了解到,在工作中,叶存一不仅严谨踏实,还很勤奋,作为老板,他从未给自己放过假,周六周日都在工作。有时候工作做完了,他还要反复检查,认真反思,唯恐留下瑕疵和遗憾。就是靠着这种敬业的精神,华艺才有了今天的成绩。
  创业者是崇高的,他们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和就业岗位;而像叶存一这种始终以创业的心态经营事业的创业者,更是崇高者的典范。正如走进崇高研究院书记杨洪立将军对他评价的那样:“艰苦创业改变命运,是人生的崇高;诚信经商惠及民生,是社会的崇高;富而不变有所追求,是精神的崇高!”愿崇高的创业者所开创的事业能够在崇高的大道上,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编辑 张静)

推荐访问:创业者 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