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宗族情谊,,谨记敦亲睦族]睦宗族

  邓学尧先生 是新界五大姓之一邓族的後裔,他忙於服务,忠心一片。族谱记载的历史渊源,他了然於胸,先祖遗留的宗本文化,他矢志传承。所以,浓浓桑梓之情,尽表言行之间,悠悠爱乡之意,皆留举止之上。每当受到众人称讚,他都坚持,“不辜负大家的信任和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快乐!”诚如斯言,有时,付出比收穫更让人知足。
  服务宗亲 视为己任
  邓学尧先生是香港本地人,在粉嶺生活了六十多年。他同时担任了邓族五大房邓都庆堂负责人、龙跃头乡(对外)联络人和新屋村善述堂、云阶祖、耀升祖司理等多项职务,将一片敦亲睦族的爱乡情,实实在在地融入到了日常的行动当中。外地人大概不了解,“邓族五大房”、“龙跃头”、“新屋村”,看似毫无关联的三个关键词,实则连贯了一段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
  邓学尧先生介绍:族谱记载,新界邓族为轩辕黄帝的後人,“黄帝二十七世孙曼为商朝祖丁黄帝之少子。到殷代高宗武丁时,受封於今河北省南阳之邓城,遂以南阳为郡,以邓国为姓。在邓氏的祠堂大门外书有《南阳世泽》,即源出此系”。自宋代入粤第一世邓汉敝公(邓族第八十六世祖)至今,已繁衍一千多年。汉敝公源於江西省吉水,至第七代家族逐渐壮大,分为五大房。五元祖分别为元英、元禧、元祯、元亮、元和,但並不聚居於一地,元英、元禧、元和之子孙居於东莞,元祯子孙居於屏山,元亮的子孙居於锦田。经过各朝各代地演变,邓氏族人向更广泛的地区开枝散叶,包括粉嶺的龙跃头在内,还有厦村、莱洞、大埔头、大塘湖和深圳坳下村、北灶、竹村都为元祯和元亮公的子孙,人丁十分兴旺。
  邓学尧先生所在的龙跃头文物径即可以小见大,一窥邓族的古老遗风。在香港,这是继屏山文物径之後的第二条文物径,成立於1999年12月4日,途经景点有粉嶺天后宫、松嶺邓公祠、老围门楼及围墙等十一处,都有几百年的历史。它们色调灰暗,气息沉静,与都市的簇新和喧嚣格格不入,卻又别具特色,令人流连其间,不忍移步,自然地勾起一缕又一缕寻古访古的好奇和向往。毋庸置疑,这正是邓族先辈留下的宝贵遗产、不可估计的精神财富。正因为不可再生、不复重来,後人费尽心血地修缮,不遗餘力地保护,以将之完整留存。尤其是居住於此的邓氏後裔,更是凭着一股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将敦亲睦族、承先启後的工作视为己任,一律承担。
  因子孙繁衍,龙跃头的老围不断扩大,现已发展为五围、六村十一个村落,新屋村正是其中之一。作为龙跃头的对外联络人,又身兼新屋村的司理,邓学尧先生已成为村里的代表之一,不时要负责该地与外界的沟通和协商,接待和对话,还要承担内部的管理和分配,大部分时间都不得不在外奔波操劳,但可贵的是,他不觉辛苦,而甘愿为之,乐此不疲。
  既然服务於古村,古老的民风民俗自然细心维护,防止流失。邓学尧先生亦表示,“每至逢年过节,如重阳、清明,该村都会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作为该村新时代的司理和代表,邓学尧先生自是尽力帮忙,常要进行相关的策划和筹备,尤其出席这样重要的公众场合,还会特地穿戴一新。“我是本村代表之一,着装、礼仪自然不能过於随便。”他如是解释。的确,正是看重全村的形象,他才会如此严谨,认真对待。
  木本水源 致力团结
  香港邓氏宗亲会根据“木本水源”和“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成”的宗旨,於1951年发起组织,於1953年批凖成立。有赖於这一平台的构建,不论是龙跃头的十一条村落,还是分散於锦田、屏山的邓族後裔,都找到了一条维繫宗族情谊的纽带,得以团结,不断向前发展。
  经过60年风风雨雨的时间考验,香港邓氏宗亲会已发展为一个凝聚力强,影响力大的民间团体,会员千人,至今还在不断地注入新鲜的血液。邓学尧先生於2003年加入其中,由於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已被推选为该会的副理事长、永远荣誉会长。他表示,“能获得所在职位,是大家对自己的信任,一定会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如其所言,能力所及之处,无不竭力而为。
  2011年,香港邓氏宗亲会60周年会庆大会举行,他还是筹委会副主席之一,因全力以赴地给予协助,还受到了大会的称道。据了解,是次盛会,美国、马来西亚、泰国、河南邓州、北京、天津等各地的宗亲都曾莅临祝贺,令会场汇聚为了一片欢乐祥和的海洋。大会主席和理事长都为此凖备了热情洋溢的献辞:既回顾了邓族的历史和辉煌,又讲述了当前的成绩和进步,也表明了将来的目标和期望。许多平时不为人关注的统计数字由此走入视线,再一次地将邓族的自信心和归属感推向了一个新的起点。
  原来,“邓姓是中华姓氏中的大姓,佔全国总人口的0.54%,按人口数量排列,是居於34位的大族,在逾千年的生息繁衍之下,香港的邓姓人口数量已近十几二十万。”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若然每一个邓姓人口都群策群力,尽力为公益发光散热,那么,对社会起到的推动作用将不可估量。其实,香港邓氏宗亲会就是这个群体的缩影,其中会长等部分领导以个人名义在香港和内地捐建了多家医院和中小学。
  是次会庆大会圆满成功,众宾客尽兴而归,想必幕後人员中,邓学尧先生也有一份功劳。不过,他所做的远不止於此。在近代,由於相隔两地、族谱被毁等原因,广东的三大房和香港的两大房渐渐失去联繫。对此,邓学尧先生感受最深,因为正是他牵头,和其他宗亲成员一起,花费了不少精力,找到内地邓族的支脈,从中牵线搭桥,让两地走到一起。
  内地媒体在报道深圳坳下村时也曾提及此事:由於多方原因,坳下村对宗族本源一直不得要领,是邓学尧先生闻讯赶来,通过族谱判断、证实坳下村源头是从龙跃头乡分支出来的,搭建了两地的沟通之桥,提供历史研究的依据,发扬宗亲的文化。实现五大房,香港、内地一家亲的情形,教他至今难忘,想起时,依然一脸笑意,感慨道,“致力五大房的团结,我们个个都有份,正是上一代和下一代的紧密传承,邓族才能夠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前人栽树,後人乘凉”,敦亲睦族,承上启下的任务确实不可懈怠。
  令一众都喜闻乐见的是,今年6月20日,五大房还将相聚一堂,共同交流,联络宗谊。可以想见,届时,热心的邓学尧先生又将积极参与,一尽副理事长的职责——窃以为,忙於宗亲服务,少不了需要花费时间、金钱和精力,疲惫之感总是人之常情,在所难免,但在他脸上,访者只看到了发自内心的快乐。
  “能帮到人,並把手头的服务做得大家满意,就是我最大的追求。”邓学尧先生如是说。鼓励使人进步,打击使人落後,源於社众“你一言,我一语”的由衷讚赏,邓学尧先生的服务决心越发坚定,收获的快乐亦与日俱增。所谓“施比受更有福”,大概指的,就是这个境界吧。
  【邓学尧先生,香港邓氏宗亲会副理事长及永远名誉会长、60周年会庆筹委会副主席、浩景轩地产实业发展董事长、邓族五大房邓都庆堂负责人、龙跃头乡(对外)联络人、新屋村善述堂、云阶祖、耀升祖司理等职。】

推荐访问:亲睦 宗族 情谊 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