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代文人雅士的禅园艺术】 禅和摩托车维修艺术

  【摘 要】禅宗文化对古代文人的影响非常深刻,形成了一种脱世,寄情于山水,崇拜自然,追求宁静淡雅的生活情趣。禅诗、禅画、禅园共同构成了他们精神的居所,淡泊明志,亲近自然,更能安抚人的心灵,给那些已陷入迷惑或者正陷入迷惑的人找准了方向,坚定了信念,给人生活的寄托与希冀。
  【关键词】古代文人;禅宗文化;禅学
  1、禅意
  “禅”是佛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佛教最早产生于印度,东汉年间从印度传播至中国,禅宗是在融汇中印两国文化要素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
  禅,在梵语中是沉思的意思,禅宗主张通过个体的直觉经验和沉思冥想的思维方式,在感情中通过悟境而达到精神上的超越与自由。在禅学看来,人即在宇宙中,宇宙亦在人的心中,这就是所谓的“梵我合一”。人与自然并不仅仅是彼此参与的关系,而是浑然合一的整体,内心的的体验便足达到这一境界的关键,这是因为宇宙万物的一切都是人心所生。中国禅思想侧重于“心性”理论,“佛性”理论的发展,即“见性”了就“悟”了,也就成佛了。强调“人性本净”。[1]告诉人们其实每个人的心性本身清静的,只不过一般的凡人总因执着于不实在的事物,被迷妄所遮盖,因而处于无明状态。
  禅思想的主导思想是:净,清,悟,空。阐述的是人性在开始时本身“清净”的,却总因世俗所困扰,终不得清静,佛于是要求人民重回自己,向“内”修养,以心去体会,去感悟,在各种悟中去参透,而后“顿悟”,达到“空”的境界。
  2、禅学对文人的影响深远
  中国文学的力量很强大,文化与自然相辅相成,禅宗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安抚了文人的心。在动荡的社会里,禅的这种思想极大的影响那些怀才不遇,仕途不顺,厌倦这黑暗世俗的文人雅士,不免就将这样一批郁郁不得志的有识之士推向了佛的边缘。他们选择隐退山林,不问世事;他们向各大禅师学习禅理,交流,学习,参悟禅理。极大的影响了他们的人生哲学,生活情趣甚至审美情趣。
  古代文人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追求一种出世的境界,寄情于山水之间,洒墨于诗情画意之中。先是自然景观被录入诗画中,再是诗画化作了人文景观。这些禅诗禅画对文人私园的制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带有禅学意境的文人园林不断涌起,形成了中国园林史上的朵朵奇葩。
  3、禅园,文人雅士的造园艺术
  禅园多小巧精致,清新脱俗,曲径通幽,诗情画意,醉意朦胧……文人们不问世事,参悟佛理,寄情于自然,望能得到一份清净,禅园是文人雅士的生活居所,是他们的赖以生存的精神空间。
  以小见大,以少胜多,借景成趣是文人禅园的一大特征,方寸之地,定能以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无限的视觉空间效果来。禅园色彩以朴素淡雅为主,粉墙黛瓦,点以几株青竹,寥寥几笔,仿若写意,超凡脱俗,自然清新。再者,文人们爱以物明志,借物咏怀,禅园的主体元素不是宏伟的建筑,而是富有生气的草木竹石自然元素,他们喜欢以树、石、竹、兰写意抒怀。芭蕉残荷听雨声,竹兰梅菊君子心。园内建筑物的匾额、对联以及命名也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志趣,如各种建筑物的命名,深刻体现着禅家“境由心造”的旨趣,如“怀麓堂”、(李东阳)“文木山房”(吴敬梓)“雪涛阁”(袁中郎)“岁寒堂”、(张戒)“稼轩”(辛弃疾)等等,其情趣淡泊、幽远。文人们的消遣娱乐设施也深受禅学思想的影响,他们对那些在宅园中繁杂罗列、竞奇逞富的做法颇不以为然。白居易只要“竹间琴一张,池上酒一壶”,即可自成别一天地。又如郑板桥“茅屋一间,天井一方,修竹数竿,小石一块,便尔成局,亦复可以烹茶,可以留客也。月中有清影,夜中有风声,只要闲心消受耳。”“一块石,两竿竹,小窗前,清趣足,伴读书,戛寒玉,夜灯红,窗纸绿。” 他们所求的是“会心”忘忧,是“清玩”中的雅趣。
  文人雅士禅园精神空间“意境”的塑造是其整座园林的精髓部分。“适性自足”,文人与禅相依的园林精神的功能是愈来愈突出的。园林是文人的一重要的精神寄托场所,越来越成为士大夫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是当时社会规范与个体自由、物质生活与精神需要、出仕与处隐等之间的种种矛盾关系在这里得到了调节,保持了基本的平衡。[2]园林是物境与心境以及生境的统一体,它们不拘泥于外在形态上的模山范水,搜奇列异,包罗毕备,而以情性的舒展、心灵的自由灵动为根本。正如佛曰:悠然,随心,随性,随缘。白居易的《池上幽静》就完美地描述了这一唯美意境:“袅袅过水桥,微微入林路。幽境深谁知,老身闲独步。行行何所爱,遇物自成趣。平滑青盘石,低密绿阴树。石上一素琴,树下双草履。此是荣先生,坐禅三乐处。” [3]这种园林趣味的变化是以深刻的人生哲学为根基的,恬静而淡雅,细细述来,此情此景非常别致,耐人寻味。王维的辋川别业,王维力求顺乎自然之势的造园思想,舒展的空间形态,幽邃的天然景色,朴素的建筑风格,诗情画意的意境,其精心营造的辋川别业呈现出以“清、空、淡、远”为特征的完整的园林空间意象。[3]
  总之,古代文人雅士的造园艺术是和当时的时代背景相吻合的,禅学的介入并非偶然,禅学中的某些思想从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他们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他们把禅学的思想贯穿于自己的生活理念当中,寄情于山水,谱写新的诗歌和水墨画作,最终用以来改造自己的生活空间。在这样的禅园境界中,文人雅士们所获得的不仅仅是身心之乐,更能寄托他们的精神理想——得其心源,游心适意。他们可以在责任和放任,入世和出世之间找到自我协调和自我放松的一种方式。无论是出仕,还是归隐,他们所创造的禅园都能给他们一席安慰。由于这个空间的存在,也许能重新点燃他们面对挫折的现实感,有重新奋起的希望。
  4、结语
  禅是一种中国化的佛家思想,影响着历代中国人的人生哲学思想、生活情趣和审美趋向。如今,在这个躁动不安、压力倍增的社会里,更是需要禅学思想来抚平内心的忧伤,平衡内心的各种矛盾。禅师的指引,禅语的安慰,可以给那些已陷入迷惑或者正陷入迷惑的人找准人生的方向,坚定信念。设计师们喜欢作禅品,来远离城市的喧嚣,为自己和业主们寻求一片清心。城市的发展也需要禅宗文化的一些思想给社会带来一片详和,在某种程度上坚定人们的信念,它不单只是一种佛学思想,更是一种生活品味与生活态度。古代,与禅思想有深刻共鸣的文人雅士们早已开始在这禅学里探寻到了出路,他们作禅诗,绘禅画,置禅园,造园艺术的最高境界在于它的意境,以及文人自我疗伤、怡然自乐的生活景象。现代,本土权利的衡量早已浸渍了当初质朴纯洁安详的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早就恶化成疾。在这个矛盾日益尖锐的社会里,我们需要从中学习前人优秀的造园技术和造园手法来指引设计,创造出更加和谐美好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
  [1]洪修平、吴永和.玄学与禅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45.
  [2]禅宗与中国文化(葛兆光 讲稿).
  [3]李志红.王维辋川别业的园林意境[J].郑州大学学报,2006(01).

推荐访问:雅士 浅析 文人 园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