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外需和内需问题探讨】 发展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哪项属于内需

  【摘要】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发展对外需的依赖逐渐加大,产生了经济失衡等一些问题,同时中国外需的扩大会带来一定的经济风险和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经济增长最终还是要依靠内需的扩大,在扩大内需方面政府可以有所作为。
  【关键词】 经济发展 内需 外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国宏观经济的运行总是要面对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的问题。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总供给不足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但是总需求不足从而总供给过剩也可能是需要面对的问题。一个封闭经济体的总需求不足问题只是内需问题,解决的方法也只能从内需着手。当一国经济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时候,总需求就由内需和外需组成,总需求不足问题也就需要从内需和外需两个方面来解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市场经济的道路,为了使开放的中国能够实现平稳快速的发展,研究中国的内需和外需问题就很有意义。
  一、我国特殊的经济增长局面
  1、中国经济增长对外需的依赖在逐渐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迅猛,1978年中国的GDP为3645.22亿元人民币,2001年中国的GDP为9.5933万亿元人民币(合11600亿美元),2010年GDP达到了40.12万亿元人民币(合6.04万亿美元),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也有了很大的发展。1978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只有206.4亿美元,而2001年中国实现进出口总额5098亿美元,净出口225.4亿美元,2010年进出口总额高达29798.7亿美元,净出口1815.1亿美元。2010与2001年相比,进出口总额增长了484.5%,净出口增长了705.3%。中国净出口与中国GDP的比值也越来越高,2001年为1.94%,2006达到7.3%,2007年高达8.71%左右,2010年有所降低为3.01%。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以及净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的大幅提升表明了中国经济增长对外需的依赖越来越大。
  2、作为内需重要组成的消费需求在相对下降
  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居民储蓄和企业储蓄超常增长,而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在过去的30多年中,以支出法计算,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已经从1978年的62.1%下降到2010年的47.4%,下降了约15个百分点。其中居民消费占总消费比重从78.6%下降到了71.3%,降低了约7个百分点。2001年至2010年的10年间,最终消费率的下降非常明显,2010年的最终消费率比2001年降低了约14个百分点。2010年的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最终消费率均为建国以来最低点,这些情况表明消费需求在总需求中的比重在不断下降,而我国目前的投资率已经很高,继续上升的空间不大,消费需求的相对下降导致我国内需严重不足。
  3、中国的消费结构很不合理
  中国的内需不足,主要是消费不足,这是一个事实。但是所谓的消费不足只是相对不足,在中国消费需求相对下降的同时,其绝对数量仍然在快速增长,只是其增长的速度小于中国GDP的增长速度罢了。改革开放30几年来,中国消费增长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个重要问题,即消费结构的不合理。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占全部人口一半左右的农村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速度长期低于整个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第二是城镇居民的非物质性消费不够正常;第三是公共服务相对滞后(郭树清,2007)。
  二、我国外需不断增加的原因和产生的问题
  1、外需和内需的关系
  外需快速增加和内需的不足不是独立存在的,他们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从国民收入恒等式Y=C+I+NX可以看出,当内需(C+I)不足时必须靠外需NX来弥补总需求的不足,否则总供求不平衡就会使经济的运行出现困难。对中国来说,当内需出现不足的时候,为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外需的增加就弥补了内需不足而带来的总需求不足的缺口。但是扩大外需的一些手段和政策也可能会导致内需更加不足,结果外需的扩大和内需的不足互相影响,甚至互相强化,使得中国经济失衡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2、外需不断扩大的原因
  中国的外需之所以能够不断扩大,主要是因为中国抓住了全球产业转移的时机,承接了发达国家转移出来的产业,通过鼓励出口的措施,培育出口产业,参与了国际分工。由于中国自身劳动力资源丰富而且素质较高、价格较低,以及相对便利的基础设施、较好的制度环境和规模化生产优势所带来的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和入世所带来的有利条件,使得对外出口规模迅速扩大。
  3、外需不断增加产生的问题
  (1)加大经济运行的不稳定性。我国净出口占我国GDP的比重在逐渐的上升,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对外贸易依存度过大,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一些隐忧。由于我国过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和过度依赖国际市场,外需波动已成为经济运行中不得不面对的风险。当世界经济发生剧烈波动时,中国经济将会受到难以预测的打击,此次美国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的消极影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加剧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矛盾。在中国对外贸易保持高速增长势头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采取各种措施,限制进口中国产品,由此引发的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摩擦事件急剧增加。中国出口的扩大给进口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及就业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利益冲突也在加剧。为了维护自己的各种利益,西方发达国家必然设法阻止中国出口的快速增长,有针对性地单方面对中国出口设置各种障碍,来压制中国贸易的发展。
  中国出口不断扩大也导致国际市场竞争加剧,造成中国与部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利益上产生矛盾。中国凭借较低的工资水平、丰富的剩余劳动力等低成本优势对外出口不断增加,势必对其他处于同一个出口层次的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生不利影响,引起这些国家的反感排斥。如果中国出口继续扩大,可能会恶化中国与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3)使中国面临人民币升值的汇率调整压力。中国净出口不断扩大对人民币造成了一定的升值压力,这种升值压力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贸易伙伴施加的外部压力,由于作为逆差进口国的国家本国面临各种经济问题,必然对中国的汇率调整施加压力,以缓解贸易逆差的状况;另一个方面是为了稳定汇率而带来外汇储备增加使得中央银行难以承受的压力。中国国际收支顺差带来了外汇储备急剧增长,要求央行必须有足够的有效资产来冲销过多的外汇占款,当央行难以承受这种冲销压力时必然要推动人民币升值,中国这几年的事实也证实了这一点。   中国外需不断扩大增加了经济运行不稳定的风险,所得到的外汇收入沉淀下来也是国家可利用资源的一种浪费,贸易摩擦和人民币升值压力也会制约出口的继续扩大。这些情况表明,外需继续扩大是不合算的,同时也难以为继,中国的经济增长还是要依靠内需拉动,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
  三、扩大我国内需的建议
  1、内需不足的原因
  投资和消费是构成内需的两大部分,当前我国的投资率已经很高,内需不足主要是由消费不足造成的。我国消费不足的首要原因是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众所周知,高收入居民用于生活必需品消费的比例远低于平均水平。当收入分配更多地向高收入居民倾斜时,就会导致更低的消费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逐步拉大,综合各类居民收入来看,基尼系数越过警戒线已是不争的事实。我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合理的限度,突出表现在收入份额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等方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原因很多,这与我国的国情以及目前的发展阶段有很大关系,但是人为的政策因素也是重要原因,比如鼓励出口的经济发展政策也导致了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
  造成我国消费率过低的还有其他方面的一些原因,如东亚地区人民本身节俭的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不足和缺失,高昂的医疗和教育费用以及过高的房地产价格等。在医疗、教育费用和商品房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中等以下收入居民为了应对未来发生的治病、子女教育和买房等大额支出,不得不尽可能地压缩当前消费。
  2、扩大我国内需的方法
  我国的投资率已经很高,提高的空间不大,所以扩大内需主要是扩大消费需求。针对我国目前消费不足的问题,主要还是要从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高昂的医疗和教育费用以及过高的房地产价格等问题着手。对于东亚地区人民本身节俭的传统,与一些学者观点相反的是,笔者认为这是一个美德,不需要在这方面努力。
  就我国目前的消费需求状况来看,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局面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改变,而且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广泛的实施也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此说来,国内消费不足的状况要想扭转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扩大消费需求方面完全难有作为。
  第一,对于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属于人为的政策原因的,政府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也应该作为,因为这是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第二,对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问题政府更是可以作为,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努力已经有一定的成效,关键在于加快进程;第三,对于医疗问题,通过各种的医疗合作保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费用问题,下一步关键在于要进行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加强对医疗部门的监管;第四,对于教育和房价过高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简单降低费用的问题,而是要对教育和房地产业进行系统的改革,建立一个合理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体系和房地产业。另外,要加快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促进消费信贷的发展,对扩大消费需求也有一定作用。这样看来,扩大内需虽然不易却可以大有作为,只要努力下去,内需不足的问题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的。
  尽管大部分学者目前都在关注如何扩大内需的问题,但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人口大国而言,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发展起来后的问题。中国的内需扩大后而出现的巨大的中国需求会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需要广大学者去认真思考。
  【参考文献】
  [1] 郭树清:中国经济的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问题[J].经济研究,2007(12).
  [2] 汪海波:对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原因的分析[J].经济学动态,2007(4).
  [3] 李金华:对当前中国产业结构、增长及效益的若干认识[J].经济学动态,2007(10).
  (责任编辑:胡婉君)

推荐访问:内需 中国 过程中 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