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是孰非】 孰是孰非下一句是什么

  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山东曲阜)人,是春秋时最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的创始人,文化的集大成者。历代帝王都尊重他的学说,称之为“至圣先师”。
  传世的孔子画像有好多种。在我的藏品中,有一幅汉代画像石《孔子见老子》的拓本(图1),原石系清代乾隆年间发现于山东嘉祥武宅山,阳刻浅浮雕,铲白留黑。有名牌标明“□(老)子”、“孔子也”、“孔子车”。孔子着大袍,戴皮弁,躬身拱手,对老子十分恭敬。原像驳蚀,不是很清楚,但却是存世最早的孔子像。
  古代各县治,均有孔庙,多立孔子画像碑。经过历代筛选,以传为唐吴道子(约685-758年)画的孔子像(图2)最为流行。孔子裹髻,首微仰,面容端庄,长须髯,大袍,双手相执,似有所讲述。各地翻刻的孔子画像碑,多为阴刻,拓本流传很广。1934年,我七岁上小学时,由祖父陪同。我的祖父是清朝秀才,民国法官。老师办公室里也张贴着孔子像,他要我跪拜孔子像,老师笑着拦住,说:“不用跪拜,鞠三个躬好了。”跪拜也好,鞠躬也好,对孔子像行礼后,我也就是孔门弟子了—尽管我读的已不是《论语》,也不是《三字经》,而是“小小猫,小小猫,跳!跳!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本《圣君贤臣像册》,绢本,墨绘,二十三开,每开对画二人,共画尧、舜等四十六人。其中,孔子像(图3)戴皮弁,长眉,长须髯,双手相执,大袍略短,露出下裳、翘头鞋。容颜肃穆,作凝思状。这些圣贤像,似原藏清宫南熏殿内,供帝王瞻仰的。
  清朝康熙皇帝的第十七儿子允礼,被封为龢(和)硕果亲王,擅书画。雍正十二年(1734年),允礼奉命伴送赴京朝觐的达赖喇嘛回西藏。途经西安时,画了一幅《至圣先师像》(图4),戴冠贯簪,长髯拂胸,双目凝视,微作笑容。头部右侧,盖着一枚“龢硕果亲王之宝”的大印,刻有满、汉两种文字。王爷究竟是王爷,他把孔子的冠饰、袍饰尽量画得华贵,全凭己意,不问春秋时是否有之。此像刻碑,现存西安碑林。
  近几年,在一些报刊乃至电视里,忽然流行起一幅新面孔的孔子画像(图5)。我推想此像流行的原因,可能有三点:(一)以往的孔子像,大都是黑白画,没有颜色,而此像是谈设色;(二)此像作者,标明是南宋著名画家马远;(三)据说此像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并非个人推荐。
  我发现,此像其实不是马远画的《孔子像》,而是《庄子像》。我的理由是: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九月十五日,浙江省最大的报纸《东南日报》增设了特种副刊《金石书画》,由著名书画家、鉴藏家余绍宋任主编。在第六期上,余绍宋刊用了自家珍藏的马远画《庄子像》。因缩印太小,应读者要求,复于第二十八期重刊了放大的马远画《庄子像》(图6)。此像首微俯,额角凸出,以巾扎髻,须髯不甚长,袍服宽松,着翘头鞋。面容不甚丰满,似在深思。图左有马远款,但未标明所画为何人。
  读者或问:是不是余绍宋搞错了,把孔子误作庄子呢?否!因为此像在明朝时曾是嘉兴大收藏家项元汴的藏品。他十分珍重此像,还用工楷写了一篇题词(图7)。
  此图藏于余绍宋时,画像与题词是装裱在一起的。如果不拆开,则任何人都不会误认庄子像为孔子像。那么,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马远画《孔子像》,是不是被人拆去项元汴题词了呢?也不对!因为我将两种图片仔细对照,发现现在流行的《孔子像》,其实只是曾藏于项元汴、余绍宋《庄子像》的一件临摹本。虽属刻意临摹,仍有不同之处。如原图绢本年久,所画须髯与颈部、衣领略显模糊,摹本依据摹者体会,予以分清,致颈部留白较多;右肩两笔衣褶,原图末端相交,摹本不相交;原图左袍一斜线,与袖线相交,摹本分开不相交……两图最大的差别是:原图所盖鉴藏印章较多,摹本较少,而且格式也有差异。原本右上角为一长方印,摹本变成圆印。推其原因,当是造假者感到按原图刻制藏章太麻烦,就把手头有的假印章,随便盖上几个。
  临摹造假者明明知道马远所画是《庄子像》,为什么要改称《孔子像》?这点很好推测:造假者无非为了卖钱,孔子像定比庄子像好卖,更值钱,何乐而不称孔子像呢!
  让我们平心静气,就画论画,来看看马远画的究竟是庄子还是孔子?试将此画与南宋以前的孔子像作一比较,显然,此像缺乏“至圣先师”那种恢宏博大的气象,而只能表现出聪慧睿智的格调。古人大袍边缘,每有宽带纹饰。画端庄人物,多为单色或卷草纹、水波纹;马远画此图为豹皮纹。古代卿大夫或武官,有用豹皮作缘饰的。马远画此,或有所象征。如称“豹隐”,象征洁身自好,隐居不仕;“豹变”,象征成长多变化。庄子的著作《庄子》,多用荒诞无稽的寓言,文字亦庄亦谐。显然,马远的画豹纹为饰,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并非率尔之作。
  新中国成立初,有人将一幅清朝俞瀚的小像,妄添文字,造为曹雪芹像,迷倒不少“红学家”。后经查明造假者,才揭穿一场闹剧。估计所谓马远画《孔子像》,也出笼于新中国成立初。因为,原藏家余绍宋,浙江龙游人,寓居杭州菩提寺路,病逝于1949年。作者犹记《浙江日报》曾刊消息,余绍宋生前即将所藏书画捐献给人民政府。其中最著名的是明末遗民、著名画家万寿祺(年少)赠与顾亭林的《秋江别思图卷》。马远画《庄子像》是否也在捐献中?临摹本是谁造的?如何混入故宫博物院?尚无法弄清。
  画像张冠李戴的事,屡见不鲜。20世纪40年代,我读中学时,本国史教学书上有一幅唐朝“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画像,面容清癯,长髯拂胸。几十年后,有专家指出:画的不是唐朝韩愈,而是五代十国南唐韩熙载,与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中的韩熙载(图8)形象一致;而韩愈应该是丰颐短须。为什么会搞错呢?原来,韩愈死后谥“文”,韩熙载死后谥“文靖”,简称“文”,搞插图者疏忽,把五代《韩文公像》,变成了唐代《韩文公像》。还有太平军洪秀全像,是外国人用钢笔画的。有专家指出,经查对原文,外国人画的不是洪秀全,而是忠王李秀成。
  商品有假,画像也有假。商品要打假,画像也要打假,也要去伪存真。终不能老让“孔子”变“庄子”,“韩愈”变“韩熙载”吧!(责编:李禹默)

推荐访问:孰是孰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