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学而导,把口语交际的主导权还给学生:学而

  口语交际是什么?顾名思义,它既有“口语”又包含“交际”。在教师眼里口语交际是一种教学策略和方式,是听话、说话能力在实际交往中的应用,但我们不能把口语简单地等同于听话、说话,交际过程中有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概括、归纳等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等。随着课改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老师关注“口语交际”这一课程,笔者一直也在致力于这方面的实践研究,也明白了“口语交际”的过程必须以学生为重,不管是从内容,还是过程,乃至评价都应该“还”给学生,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张扬他们的个性,顺学而导。
  一、寻找生活话题,“还”学生兴趣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能说会道的孩子在遇到他们不感兴趣的话题时,往往会表现得意兴阑珊。只有那些真实生活中的话题,学生才会产生兴趣,有交流的冲动与欲望。教师不要过多地拘泥于教材,要寻找契机,将生活与口语交际结合起来,来个亲密接触。
  1.随机生成,以生活关注为话题
  如今的孩子绝不容我们小瞧,他们对于天文地理都略知一二,能够用超过自己年纪的心态来评论时事,甚至比你更有独到的见解。教师必须随时关注孩子的生活感受,善于捕捉社会热点问题作为话题,随时随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苏教版第十二册教材中的两篇课文——《卢沟桥烽火》《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前一后出现,从前一篇课文中感受到了中国抗日军官的英勇顽强,对日本侵略者充满了仇恨之情。后一篇文章又让我们明白了对待日本的百姓,应该如聂将军一样,恩怨分明,具有宽广的胸襟。在教学这两篇课文的时候,正逢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的地震,日本人民遭受灾难的报道触目惊心,全社会都在讨论地震引发话题。网上也出现了个别鉴于历史原因对日本有仇视心理的网友的评论。孩子们对于这些新闻也都议论纷纷。作为老师,可以利用学生对于这次事件的关注度,组织学生先全面关注此次地震,搜集新闻中的各种图片,了解日本人民现在的处境。再利用晨会课进行两项活动交流,一为“直击日本地震”,一为“小小辩论赛。”学生有了很多机会来交流他们的想法,也提高了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口头表达的能力。也许这些小小评论员没有犀利的语言,但却反映了他们的真实想法,学生的情绪也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会被激发出来。
  的确如此,根据班级情况开展一次有意义的演讲,一次时事的评论,一次生活小绝招的传授……都可以成为学生口语交际的平台。
  2.拓展教材,以生活需求为话题
  口语交际的过程中,不单要训练学生的说话技巧,对于如何去解决实际的困难,与人交流时的言谈举止,临场反应,都是值得关注的。教材编写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了许多贴合生活的话题,但教师在教学中不妨结合孩子的真实需要拓展话题开展活动。
  在“学会解释”这一口语交际中,我除了开展对于教材上列举的如当家长反对你看课外书,老师误解你迟到,邻居误会你欺负孩子的情况以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列举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被人误会想要解释,想对父母说又不敢说的情况。通过小组交流,让同学为自己出点子,提提在交际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再针对几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派代表来演绎一下,进行好方法推广,让同学们把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去。
  二、营造开放课堂,“还”学生自由
  口语交际的课堂应该是开放的、自由的、互动的,我们要构建立足社会需要,满足学生生活的实际,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课堂,同时沟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教学体系,真正“还”学生以自我为主的活动过程。
  1.互动合作,实现自我价值
  最完美的口语交际活动,是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干,都有话说,生生间的互动要充满竞争与合作,师生间的互动要和谐而民主。而让孩子们充满快乐的合作与竞争,   呈现出积极、自信的交流状态就要多让学生走向社会,到实际生活中去进行口语交际实践。
  口语交际能力的体现在于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创新的听说能力以及为人处世的交往能力,具有互动性与应变性。教师要把握主要方向,在开放式的活动中把“听说”训练和“交际”训练以及其他各种综合能力的训练看作一个整体,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通过自身的实践锻炼逐步形成能力的提升。
  2.自由交流,张扬自我个性
  叶澜教授有句名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口语交际课堂也是如此,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精心创设交际情境,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主动地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在进行“写毕业赠言”这一口语交际内容时,我是这样做的:活动之前,先让学生自己设计两张赠言卡,画上自己喜欢或好友钟爱的图画,把它设计成一张能传达你情谊的“形象卡”。然后在教给学生写赠言的基础上,努力创设一个让学生不受拘束,情感能得到释放的情境:组织学生在投影上看平时的集体生活照。一个个画面的重现,让学生再次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之后,让同学根据这一张张照片,讲讲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场景,或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一首歌演唱出来。这样的设计,不但使情感得到再次升华,也锻炼了学生表达情感的能力,说的训练显然达到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要过多介入,要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充分的释放,只有这样同学才会愿意写,很想马上写。
  在创设情境写下赠言后,鼓励同学们大声地读出自己的赠言,向自己的朋友、自己的老师、自己的母校表达美好的祝愿,表达深深的情感。由活动效果来看,学生写的语言真挚,富有情感。整个活动的进行,学生都是积极参与,真情流露,写出的赠言是有自己个性的,是针对接受对象的独一无二的临别之言。
  三、鼓励多元评价,“还”学生自信
  快乐源自成功,成功源自展示,展示源自自信。换言之,自信激励展示,展示孕育成功,成功繁衍快乐。结合现代儿童的乐观、自信的特点,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来满足他们的成功感,促进他们继续快乐口语交际的活动。
  1.生生评价与自我评价中共同成长
  我们听了太多的“你真棒”,“你的回答真好”这样的流于表面的激励评价,也许在某些场合这样的评价能给学生一些信心。但是显然,把这方法用在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上是毫无力度的。不妨转变一下观念,把评价的主角留给学生,让学生评价学生,让学生评价自己。
  口语交际过程中,不是一人谈,众人听的模式,而是每个个体也用自己的方式自始至终地参与活动。学生对于自己,对于他人在活动中的表现要比教师看得更真切,更全面。在教师引导下,让其他同学从参与的认真程度、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让他们学会赞扬,欣赏别人;学会质疑,提出建议。这个评价的过程既有学生广泛的参与,又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而言,其实是自我学习和反思的一个过程,又是一次随机生成的口语交际内容。
  同样,在活动中,我们更要认真听取学生自己对自己的活动评价,参与活动的感受。在这个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启发他们获得活动经验,纠正自己的不足。这样既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也从另一途径提升了学生的能力。
  以上两种评价方式,能使学生在评价中共同获得成长收获,而来自于同伴的鼓励和自我的肯定更能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
  2.过程评价与持续评价重发展
  开展口语交际活动比较成功的老师,通常会采用一种叫“成长记录袋”的工具,记录下学生活动中的点点滴滴。这其实就是一种注重“过程”的评价方式。的确,口语交际活动的评价不必太在意交际的结果,而更多的应该关注于过程,所以,不管你是采用何种巧妙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都要有侧重过程的评价意识,也要意识到口语交际活动是整体性的教学活动。因此,对于学生的评价也不可一次定论,伴随着学生的发展需求,开展各种活动,我们要给学生一个长期的关注与评价。我们的评价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采用多种方法,建立一个评价系统,力求生动、活泼,富有童趣,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要让学生看得到自己的成长为主。
  针对当今社会的特点,口语交际课是适应社会需要的重要课程。但就目前而言,口语交际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难点之一,解决这些困难,取决于教师有没有正确认识口语交际教学的价值体现,是否能积极主动地、长期有效地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非常渴望见到这样的一种理想状态:顺学而导,把口语交际的主导权“还”给学生。

推荐访问:主导权 还给 学而 口语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