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印度核战略】 印度战略核力量

  2012年4月19日,印度首枚“烈火-5”型远程弹道导弹试射成功。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首席科学家V·K·萨拉斯瓦特宣称,这表明“印度已在导弹技术上与美、俄、英、法、中平起平坐”。许多国家则对此表示警觉。美国白宫发言人“敦促所有拥核国家在核武和导弹能力方面保持克制,继续反对可能危及南亚地区稳定的行为”。印度凭借战略武器谋求国际地位的举动,引起了国际社会对印度核战略的密切关注。
  印度核战略的演变
  20世纪40~50年代:关注核能的军事应用
  早在20世纪30年代,印度科学家就开始在西方国家学习核理论。到了20世纪40年代,印度已经开始关注核能的发展及其军事应用价值。1945年,印度建立了塔塔基础研究院和离子加速器实验室,积极开展核研发活动。1946年,即在印度建国前夕,尼赫鲁曾经发出警告:“每个国家都有必要发展和使用最新的技术装置来保护自己。对印度来说,我们决心不在新能源利用方面落伍。”他还在与印度核科学家的通信中表示:“除了建电厂和发电外,如果必要,核能一直有着可用于国防的优势。”科学家则向其建议:“拥有核武器,一个国家能够处于一种绝对的威慑位置,可以威慑拥有比她多几倍毁灭能力的另一个国家。”
  早期的印度核政策强调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将核能开发作为脱贫致富的科技新领域,将核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的培养视为首要任务,坚持走出一条“旨在独立的、但更踏实的道路”。然而,经费不足、工期延误、设计和装备纰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印度核计划的实施,导致这一时期印度核发展计划进展缓慢。
  20世纪60~80年代:核武器研发初现端倪
  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印度逐步具备了制造核装置的能力。1960年,印度与加拿大和美国合作建成“加印美反应堆”。1964年,印度建成核燃料处理厂。尼赫鲁称:“印度正在迈向这样一个阶段:一旦需要,印度将会制造自己的原子弹。”印度民意研究所1970年进行的调查表明,2/3的民众赞成印度制造核武器。1974年,印度用于“和平目的”的核装置爆炸后,其核武器发展计划更是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不过,印度核武器发展政策一直保持“模糊”状态。印度总理英·甘地称,印度已具有了生产核武器的全部技术,但要保持“最后一根导线”政策,只有在认为巴基斯坦处于生产核武器的边缘或更糟糕时才会做出制造核武器的决定。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拉吉夫·甘地提出印度可以通过常规力量和睦邻外交发展对外关系,在国际舞台上积极推行核裁军与军控主张,呼吁逐步削减核武器,并重新审定《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裂变材料控制条约》。
  20世纪90年代:成为核国家
  到了20世纪90年代,印度核武器发展政策开始面临新的国际和国内因素影响。国际因素方面,前苏联的解体使印度失去了重要的战略支持力量,加剧了印度发展核武器的紧迫感;国内因素方面,极力主张发展核武器的人民党上台执政,极大地推动了核武器的研发。
  1998年,印度进行了系列核试验,标志着印度核武器发展政策的根本性转变。瓦杰帕伊称,“核武器不是进攻性武器,而是自卫武器。它是帮助维护和平的武器。冷战期间各方没有诉诸武力,究其原因是世界处于恐怖的核平衡状态。”1999年4月,印度成功试射了射程达2000多千米的“烈火-2”型导弹,瓦杰帕伊称,“该型导弹是印度确保国家全方位安全的证明。”同年8月,印度政府宣布了“最低限度的有效威慑”战略草案,称“印度一旦遭到攻击,将发射核武器。印度将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但一旦核威慑失败,印度将做出惩罚性的核报复。”
  21世纪:建设“核大国”
  20世纪末,印度公布了其核武器学说,称印度核战略目标是“建立有效、可信的核威慑和在核威慑失败情况下的核报复能力,以阻止任何国家或实体对印度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印度强调核威慑力的中心原则是可信性、有效性和生存性,确保印度核力量在遭到第一次打击后仍然具有生存能力和适当的报复能力。与此同时,印度积极建设一支与最低限度核威慑概念相适应的、有效的、多样的、灵活的核力量。
  2003年1月4日,印度组建了战略部队司令部,并宣布8点核政策,具体内容包括: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只有在印度领土和武装部队遭受核攻击的情况下才进行报复性的核打击;报复性核打击只能由文职政治领导人授权并通过核指挥机构实施;建立和保持最低限度的核威慑;一旦遭到核攻击将进行大规模的报复性核打击等等。与此同时,印度着力实施核力量发展计划,并加快核武器实战化进程和步伐,不断推进“核大国”建设目标。
  印度核能力建设
  核战略理论不断发展
  印度核战略理论随着其军事战略理论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冷战期间,印度主要实行消极防御性的军事战略,在美苏角力的空隙中大力发展军事力量,力图保持对中国和巴基斯坦的所谓“地区威慑”。在核问题上,印度奉行“反对核武器”的“和平核政策”。冷战结束后,印度适时调整军事战略,变消极防御为积极防御,以图实现称霸南亚,遏制中国,控制印度洋,争当世界军事大国的梦想。印度在成功进行一系列核试验后,开始实行所谓“可信的最低限度核威慑”战略。1999年10月,印度宣称将实行确保国家“战略自主”的核武器政策。2002年1月,印度在其新军事战略中提出了以“先发制人”为指导思想的“惩戒威慑”战略。该战略的重要支撑,就是要建设核大国,进一步加强有效核威慑。
  印度早期的核战略思想并不明晰,只声称印度是“负责任”的有核国家,能有效控制其指挥和控制系统,印度的核武库只满足最低核威慑规模的需要。进入21世纪后,印度核战略思想日益清晰。印度内阁安全委员会于2003年1月4日公布了印度核战略两大原则:一是“保持最低限度核威慑力量”;二是“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以及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在这两项原则的指导下,印度一直谋求建立一支由陆基、海基和空基投射平台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最低限度可靠核威慑力量。
  核攻击能力不断提升
  拥有陆海空全方位核攻击能力,是印度核力量建设的重要内容。在陆基核力量方面,印度目前已装备射程150~250千米可携带500千克核弹头的“大地”近程弹道导弹;射程280千米可携带200千克核弹头的“布拉莫斯”巡航导弹;射程2500千米可携带2500千克核弹头的“烈火-2”中程弹道导弹以及射程3500千米可携带2500千克核弹头的“烈火-3”中程弹道导弹。而新近试射成功的“烈火-5”导弹设计射程达5000千米,可携带1000千克重的核弹头,还可替换为多弹头。   在海基核力量方面,印度正在研发两种海军导弹系统,即“丹努什”导弹和“海洋”导弹。“丹努什”导弹射程为350千米,可以携带1000千克的弹头,于2004年11月成功试射。印度国防部称,“丹努什”可携带常规弹头和核弹头。关于“海洋”导弹,美国情报机构很早就认为这是一种潜射导弹,但印度媒体始终报道该导弹是巡航导弹。此外,印度还着力打造核潜艇。印度第一艘国产核潜艇“歼敌者”号已于2009年6月下水,排水量达6000吨。印军希望到2015年至少拥有4艘核潜艇。
  在空基核力量方面,印度空军拥有多种可以投掷核武器的作战飞机,包括“美洲虎”攻击机、“幻影-2000H”战斗机、“米格-27”战斗机和“苏-30MKI”战斗机。
  核合作空间逐渐拓宽
  冷战期间,印度推行独立自主的核研发政策。1998年印度核试验后,国际社会一度对印实施制裁。但在进入21世纪后,印度十分重视通过外交手段,积极开展与核大国的双边核合作,争取维护和拓展以“有核国家”身份在国际社会的生存空间。
  2000年3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对印度进行访问,印美关系开始“解冻”,美国在核能方面对印“网开一面”。2005年7月,印度总理辛格访美;翌年3月,印度与美国达成民用核能合作协议。美国对印度开发核技术表示认可,印度因核试验而长期遭受的国际孤立局面得到扭转。
  2006年3月,俄罗斯与印度宣布签署协议,俄将向印度塔拉普尔的2个核电站提供燃料。2009年12月6日,印度总理辛格访俄期间,两国又签署了一项核能协议,俄罗斯承诺将不间断地向印度提供浓缩铀等核燃料。
  2008年9月30日,法国总统萨科齐与到访的印度总理辛格宣布,两国签署民用核能领域的合作协议,法国将向印度输出民用核技术。2010年10月25日,印度总理辛格与日本首相菅直人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将加强稀土和核能等方面的合作。有关国家对印度的“核开放”政策对印度发展核武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印度发展核武器的动因
  争当世界大国
  印度实施核战略、发展核武器,首先源于其由来已久的大国梦。早在独立之前,尼赫鲁就在著作《印度的发现》中憧憬了印度未来的大国地位。印度独立以后,尼赫鲁演讲中多次表白了印度对大国地位的追求。1954年,尼赫鲁在人民下院发表演讲时声称:“如果没有发生战争那样的错误,在美国、苏联和中国之后的第四个大国就是印度。”
  在尼赫鲁时期,印度对大国地位的追求主要表现在政治和外交方面,尼赫鲁更注重在世界上树立道义上的大国形象。而在尼赫鲁去世以后的年代里,依靠军事实力实现大国地位已经成为对外战略的主流思想。印度前国防部长费尔兰德斯一直鼓吹:“没有核武器就不能成为世界性大国。”国防分析研究所前所长贾斯吉特·辛格分析认为:“核武器的价值在于其政治力量。这一政治作用因为比其他政策工具更具威力而得到发扬光大,因为核武器具有巨大的破坏能力。自1946年到1996年的50年间,世界可能引发动用核武器的事件达47次,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生过一次核战争。在这些事件中,核武器发挥了重要的政治作用,而非军事作用。”印度著名安全战略专家K·苏布马尼拉姆直截了当地向政府建议:“如果印度打算扮演一个全球角色并避免战争,那么她就应当发展最低的威慑力量,拥有适当数量的核弹头和2500~3000千米射程的导弹。”印度的目标是:保持最低的核威慑,防止核威胁,从而扮演全球性的角色,成为多极中心的一极。
  遏制巴基斯坦
  印巴两国为克什米尔争端已经进行了3场战争,但印度一直没能达到将整个克什米尔地区纳入版图的目的。尽管印度在常规力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还不足以慑服巴基斯坦。因此,印度力图在核力量方面获得压倒性优势,迫使巴基斯坦做出实质性让步。
  印度1974年的核爆炸迫使巴基斯坦加快核技术研究步伐,使得印巴核问题进一步复杂化。巴基斯坦总理布托曾表示,印度正采取在南亚垄断核武器的政策,这是巴方不能接受的。与此同时,印度一直在密切关注巴基斯坦的核武器发展。1981年9月,印度总理英·甘地声称,“印度和世界各国都知道,巴基斯坦正在发展核武器,用不了多久就将引爆其核设施。”1985年中期,拉·甘地总理称,巴基斯坦距离制造原子弹的目标已经很近。1998年5月印巴核试验后,核竞赛已成为南亚地区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公开的较量。2011年12月,巴基斯坦曾经提议建立战略核武器限制机制,但遭到印度的拒绝。俄罗斯能源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安东·赫洛普科夫指出:“越来越多的信息表明,印巴两国都在加强发展各自火箭与核潜力的工作,这显然是令人焦虑的事实。”
  反华心理作祟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在4月19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就印度成功试射“烈火-5”导弹答记者问时表示,中印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合作伙伴。然而,印度政界和军界的一些人士却一直存在反华心理。在1998年印度进行核试验前后,印度领导人公开称中国为其“头号潜在威胁”。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就表示:“在过去的许多年里,我一直深深地关注着印度恶化的安全环境,特别是核环境。有一个完全核武器化的国家,它在1962年曾发动了对印度的‘入侵’。尽管两国关系在过去10年中得到了改善,但是不信任的空气仍在持续着,因为还存在尚未解决的边境问题。”
  近年来,印度国防部多次声称:“中国一直在有目的地改善在西藏的战术态势,其现代化计划已经明显地对印度的安全产生影响。和过去相比,中国正保持着更高水平的部队,并不断充实其核武库和改善导弹能力,这些都将影响到印度在安全方面的考虑。”曾有印度防务专家表示:“印度拥有核武器的最大好处,就是与中国谈判解决边界纠纷时,中国的核弹不能使我们处于不利地位。”印度积极发展核武器,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在采取对华强硬立场时拥有更多的“资本”。
  印度核战略发展趋势
  核武库建设适度化
  建设适度的核武库,是印度推行“最低限度核威慑”战略的需要。印度防务专家提出,建立可靠的核威慑,并不仅仅是增加核武器的数量,关键在于核武器的质量和报复能力,因此印度不需要建立大规模的核武库,适量的核武器就可以满足印度的核威慑力。印度发展核武器主要针对中国和巴基斯坦,而这两国的核武器都十分有限,因此印度无需建造庞大的核武库。此外,有限的国力也决定了印度不可能像美、苏一样进行大规模的核武器生产,特别是印度一直受离心机技术的限制,生产核弹头能力有限。目前,印度计划在未来30年内投入160亿美元,部署350~400枚核弹。   核武器运用实战化
  近年来,印度积极生产和部署核武器。据称,印度已研制出可供“烈火”导弹使用的热核弹头。而且,印度一直强调核武器的实战能力。印度早在2001年5月就举行了以核战术演练为目的的“全胜”军事演习,又于同年10月在代奥拉利炮兵学校举行会议,专门研究如何将核武器装备到部队的问题,标志着印度核武器从研究阶段进入了实用化阶段。印度认为,只有具备核实战能力,才能对中国和巴基斯坦有效实施核威慑,其所推行的核威慑战略不管是出于报复还是遏制,都要以能进行实战为基础。为满足实战需要,印度对核攻击作战思想和作战体系进行了完善。通过组建战略空军指挥部,加强空军作战部队在核战争条件下作战指挥与协调模拟训练,不断提高在核条件下实施作战的能力。
  核打击能力远程化
  未来印度将继续发展中远程弹道导弹。一是增加导弹的有效载荷,以便装备裂变和聚变武器,并进一步发展分导式多弹头系统。二是增加导弹的射程,增强核威慑力量。除了试射成功的“烈火-5”导弹外,印度还正在研发射程可达8000千米的“太阳神”洲际弹道导弹。美国国防部称,印度已制造出可将运载火箭改造成弹道导弹所需的制导组件、弹头以及关键部件。印度还计划从俄罗斯引进4架续航距离可达7000千米的“图-22M3”型战略轰炸机,以扩大其空中核打击范围。此外,印度还将加快开发多弹头分导重返大气层运载工具,进一步加强远距离核攻击的有效性。
  核防御能力综合化
  印度在加强进攻性核力量建设的同时,还将采取综合措施提升核防御能力。在反导预警方面.印度正在大力建设一个包括太空监视与侦察系统、地面预警雷达系统和空中预警系统“三位一体”的反导预警系统。印度已装备了“英迪拉-l”型和“英迪拉-2”型多普勒防空雷达,并且正在研发性能更先进的“英迪拉-3”型雷达。印度还向以色列购买了“绿松”预警雷达,并决定从荷兰引进“捕蝇”防空雷达。在指挥通信控制系统方面,印度已初步建立了纵横交错的综合通信网络,并且将不断提高作战部队指挥控制的自动化程度。在导弹拦截方面,印度已成功进行了两次导弹拦截试验,并且正在效仿美国导弹防御体系,斥资打造分层防御系统。印度空间防御项目总负责人雄心勃勃地表示:“该系统将使印度拥有对来自任何国家的中程和洲际弹道导弹进行探测、拦截和摧毁的能力。”难怪英国《金融时报》撰文称:“印度的导弹使其核野心得到了释放。”

推荐访问:印度 解读 核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