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籍名将孙道仁福建发迹始末】 发际线费用

  孙道仁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他早年曾随父参加中法战争,先后担任福建武备学堂总办、长门统领、陆军第十镇统制、福建提督等职,渐成军界一耀眼新星。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已加入同盟会的孙道仁还积极援助革命军发动武装起义,为光复福建立下巨大功勋,并由此被选为福建革命军政府首任都督,在其人生历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后不久,孙道仁又响应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毅然率军参加讨袁战争,1916年还被北洋政府任命为总统府高等顾问,授永威将军衔,赴甘肃、新疆查禁鸦片。及至晚年,颇负盛名的孙道仁还被福建省政府聘为高等顾问。那么,孙道仁是如何在福建发迹的呢?
  (一)
  孙道仁字退庵,号静山、静珊,1867年2月1日出生于湖南省慈利县柳林铺。据史料记载,孙家为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子裔,故而家族男丁世代习武成风,曾一度培养出了汉末孙策等国之名将。孙道仁父亲孙开华亦为晚清名将,他曾由武童投入湘军,在赣、湘、苏、粤等地与太平军和捻军作战,为湘军名将鲍超部骁将,被赐号“擢勇巴图鲁”,历任游击、副将、福建漳州镇总兵、福建陆路提督等职务。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孙道仁自幼便承继家训,学习武艺,尤喜驰马试剑,渐渐“有声于行伍之间”。
  1883年,清朝与法国之间为越南主权问题而爆发战争。战争开始后,清朝政府一再妥协退让,但法国侵略军却步步进逼,逐步将战火扩展至中国东南沿海。更有甚者,1884年8月23日,法国还以先期驶入福州马江以内的优势兵舰向中国船舰猛烈攻击,导致中国水师仓卒应战,“顷刻间,战舰十一艘或沉或伤,官兵殉难者近八百人”,写下了中国近代海军史上极为惨痛的一页。在自身利益遭受严重威胁之时,清廷于8月26日颁发上谕,谴责法国“横索无名兵费,恣意要求”,“先启兵端”,令陆路各军迅速进兵,沿海各地严防法军侵入。在此形势下,孙开华被台湾巡抚刘铭传委以防守沪尾(今台湾淡水县)重任,孙道仁亦随父参加了此次战争,并一战成名。当时,鉴于中国水师已在马尾海
  战中被消灭殆尽,法军远东舰队遂在司令官孤拔统帅下,于10月23日开始对台湾各港口实行海上封锁,企图以此切断台湾与大陆的交通和供应,逼迫台湾守军不战而降。法军封锁开始后,面对台湾军民告急、亟需接济的严峻形势,刘铭传电请李鸿章派北洋舰队南下救济却遭拒绝,他“遍觅有胆色者冒险接济军实”,亦“无人敢自告奋勇其往”。焦灼万分之际,倏闻孙道仁正“留提署料理事务”,欣喜若狂的刘铭传随即派遣参将刘维兴押解火药、枪炮至泉州,与孙道仁商议接济之法。
  据记载,待了解情况后,年方十八、血气方刚的孙道仁慨然说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泉州与台中府对渡,若遇风色顺利,一昼夜可达台中府之吾栖港。现值军需万分紧急之时,正臣子效命之日。道仁愿不避艰险,押运此批军火赴台济急!”随后,孙道仁便秘密雇用帆船,“藏火器于舱底,钉木板于其上,再储以他物”,并“乔装船家,身任护送之役”,最终将军需物品成功送至吾栖港,挫败了法国侵略者企图霸占台湾的阴谋。经此一役,孙道仁名声大噪,深得刘铭传青睐,稍后更被其以“敢于任事,委为前敌营务处”,开始了仕途生涯。
  1885年6月9日,清廷北洋大臣李鸿章与法国公使巴特纳在天津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即《越南条款》或《中法新约》,又称《李巴条约》,法军退出台湾、澎湖,中法战争至此结束。随后举行的论功封赏中,孙开华为避嫌,“不肯仰邀奖叙(给孙道仁,笔者注)”并让孙道仁入京以“荫生”身份参加朝考。“道仁奉命之后,携带巨金并开华在战时抢来之古玩珍宝,驰驱北上,以此作为进身之阶”,又“投拜醇亲王为门下士”,再加上其初出茅庐的摄人锋芒,经过一番努力,最终得到“内用京府通判,分发顺天补叙”官衔,又得益于刘铭传的大力保荐,遂被授四品衔,成了满清王朝一年轻公务员。几年后,鸿运当头的孙道仁又被庆亲王奕劻看中,出任颐和园海军水操内学堂办事官这一要职,“迨西太后驾临颐和园时,得以接近待驾”,并“以道仁有将门之后,颇得西太后赏识”。出任颐和园海军水操内学堂办事官之举,犹如一盏高堂红烛,点亮了孙道仁的生命,照亮了他的前程。
  其后不久,热河金丹道教徒杨悦春、李国珍、齐保山等人于敖罕旗发动起义,他们聚众数万,四处出击,希图推翻清廷残暴统治,建立新政权。清廷派提督左宝贵、聂士成出师围剿,“顺天府应解协饷赴前敌接济,所属文员无人敢往”,孙道仁遂毅然请行,并受顺天府尹孙楫委派,办理后路运饷事务。于是,在那寒风刺骨的季节,满怀报国壮志的孙道仁,不畏劳苦,接连往返于朝阳、赤峰、热河等处,为保障军需补给立下了犬马之劳,并最终以“运饷无贻误,乱平”,得保奖三品衔,以知府分发福建补用。
  (二)
  1894年7月23日凌晨,日本军队突袭汉城王宫,挟持朝鲜国王李熙,解散朝鲜亲华政府,扶植国王生父兴宣大院君李昰应上台摄政,并成立以金弘集为实际首脑的亲日傀儡政府。日本嗾使金弘集内阁断绝与清朝的关系,“委托”日军驱逐驻朝清军,并随后偷袭丰岛海面的清军运兵船,从而引发了震惊中外的甲午中日战争。战争爆发后,以光绪帝为首的主战派在清廷内部处于上风,在他们带领下,各地积极扩军备战。在此形势下,湖广总督张之洞奏派湖南提督娄云庆扩充“庆”字军,驻扎岳州,以备调遣,孙道仁遂被娄云庆征调“墨絰以从,赴岳州,委充总理营务处”,兼统“庆”字新五营。赴任后,凡与湖南巡抚接洽及营中训练等事,均由孙道仁一手经理。
  随着平壤战役和黄海战役相继失败,慈禧太后重新起用1884年被她罢黜的恭亲王奕䜣主持总理衙门,开始着手对日议和,主战派的势力渐遭打击。此后,在美英等国调停下,同时由于国内农民暴动频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于1895年2月2日向清政府提出了和谈的要求,李鸿章遂于4月17日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和约即成,清廷内部主和派随即开始排挤主战派,孙道仁也被解除军职,并将其所部“庆”字军大半遣散。
  《马关条约》规定中国“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加上条约签订6天后“俄罗斯帝国因日本占领辽东半岛,阻碍它向中国东北伸张势力,便联合法、德两国进行干涉,结果是要中国以银3000万两向日本‘赎回’辽东半岛”,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一共勒索了中国两亿三千万两巨额白银。为筹集这笔巨额白银,清政府绞尽脑汁,湖南巡抚竟连给“庆”字军的恩饷也予以扣发,遂导致军士哗然,险发兵变。在这一关键时刻,还是卓有威信的孙道仁挺身而出,筹垫巨款,才使“庆”字军“各发恩饷一月”,各营得以安全遣散。
  1898年6月11日,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和帝党官员的积极推动下,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诏书,宣布实行变法维新。随后,根据康有为等人的建议,光绪皇帝接连颁布变法诏书和谕令,主要内容有:经济上设立农工商局、路矿总局,提倡开办实业;修筑铁路,开采矿藏;组织商会;改革财政。政治上广开言路,允许士民上书言事;裁汰绿营,编练新军。文化上,废八股,兴西学;创办京师大学堂;设译书局,派留学生;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这种形势下,闽浙总督许应騤决定顺应帝意,实行自强军营制,并由孙道仁负责军事训练各项事宜。即得此任命,孙道仁随即大展所能,精心训练,且效果显著,甚得许应騤赞许。“恰好朝廷有旨命疆臣保举将才”,许应騤遂将孙奏保,取得“奉旨交部带领引见”的殊荣。稍后,孙道仁即被委为全闽总办营务处,仍统领福胜步、炮等营,驻扎省城闽侯(今福州),办理省防事务,旋又兼统福强水陆全军(水陆共十三营)。到任后,孙道仁对全省防务进行整顿,改编军队,使之系统化、制度化,大大增强了闽省军力,颇得清廷赞赏,渐成闽省军界一著名新派人物。
  不久,在守旧派及后党亲贵阻挠打击下,维新变法宣告失败。慈禧太后软禁皇帝于中南海瀛台,甚而欲废帝改立,遭致各国强烈反对。加之甲午战败后,列强纷纷在中国强租港湾、划分势力范围,也增长了清廷大员的仇外情绪。在部分朝廷亲贵支持下,义和拳遂开始以“扶清灭洋”为口号,大举进京勤王,到处杀害外国人及教徒,烧教堂、拆电线、毁铁路,并攻进天津租界。各国公使要求清廷取缔义和团,但未获回应,便组成八国联军,以军事行动侵入中国,接连攻陷天津、廊坊、北京等地,慈禧太后、光绪帝和亲贵大臣仓皇逃往西安。目睹及此,时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的刘坤一积极联络两广总督李鸿章、湖广总督张之洞、闽浙总督许应騤、山东巡抚袁世凯等督抚,“力任保护商教之责,以靖地方”,并着手与各国领事订立“东南互保条约”。
  当时,各国驻福建领事均表示唯有“孙道仁出任保护之责”,方肯签约言和。福建盐法道杨文鼎遂奉许应骥之命与孙道仁约定,由杨文鼎负责筹款,孙道仁肩保护之责,以为福建履行条约之资。
  (三)
  待7月14日“东南互保条约”签订后,孙道仁先是请总督许应騤照会各领事请将各国商人、教士调居省城,由孙派得力士兵两营于其住所附近,以资保护。接着,孙道仁还将教堂、洋行产业经开列清单存案,交地方官保管,“俟大局平定,照单点还”。
  除此之外,孙道仁“又虑电报不通之处,消息羁迟,于是按地方之繁简,分派兵士驻防,率三十里设一站,驻兵二棚(清制以十四人为一棚),附设骑递,密布侦察,以广耳目,严办土匪,以遏乱萌,省垣附近,日夕亲自督率弁兵,严密逡巡。”就这样,在孙道仁的精心安排下,“乱党虽时思煽惑滋事,赖防范严密,皆不得逞”。
  这一时期,受义和团运动影响,福建浦城县人刘加福还聚众数千起事,反抗当地官吏的苛暴统治。消息经层层上报后,闽浙总督许应騤命孙道仁镇压此次暴动,孙道仁遂对部下“授以机宜”,最后“擒刘加福于江山界”。就这样,凭着在“东南互保”运动中的不凡表现,以及在剿灭刘加福义军中显示出来的杰出才能,孙道仁受到清王朝嘉许,得以二品顶戴的奖赏,开始一步一步走向人生的最高峰。
  1901年9月7日,由于接连战败,清政府被迫派代表奕劻、李鸿章与德国、奥地利、比利时、日本等11国代表在北京签订了又一丧权辱国的《辛丑和约》,中国由此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约签订后,饱受欺凌的清廷立志整军经武,孙道仁又奉许应骙之命,“挑选军中初级官弁资质聪颖者三十人随往”,赴日本参加大演习,兼考察陆军教育。自振武陆军中小学校开始到士官户山各学校止,他们逐一考察,“使知现时武备之精进,非若昔日之长枪大戟、画地为式诸阵法,可以对列强而制胜也”。返闽后,感触颇深的孙道仁随即在许应骙支持下奏派总办陆军武备学堂,上任后聘日本人为教官,课程、编制均仿日本士官学校办理,“厥后毕业成绩可观,各生赴都考试多列前茅。各省争相延揽,委充统带、管带者不乏其人”。
  次年,福建省着手整编常备左右军两镇,孙道仁本部及福强军数营被编为常备军左镇,由孙道仁兼任左镇统制。当时,左镇共三标,标各三营,营二百六十人,驻防省城。不想,就在孙道仁专心练兵,报效国家之时,1903年,闽浙总督许应騤因贪污被人弹劾,孙道仁亦为福建布政使周莲中伤,解去左镇统制职务,降补通判。好在福州将军兼署闽浙总督崇善在校阅营伍、考察学校后,对孙道仁的训练方法与教育成果大为赞赏,认为其属遭人中伤,才在保全将才名义下将其官复原职。
  稍后李兴锐出任闽浙总督,他随即委任孙道仁兼任常备军右镇统制,并统长门各炮台,令其整顿要塞。经其大力整顿,“自是长门炮台规模一变”。不久,两江、闽浙总督互调,新任闽浙总督魏光焘未到任前,由福州将军崇善兼署闽督,孙道仁又被崇善调为军政局总办,仍兼福建陆军武备学堂总办。此时,“因省远隔,孙道仁遂呈请交卸右镇及长门炮台统领职务”。待魏光焘出任闽督后,朝廷特旨,福建福宁镇总兵著福建候补道孙道仁署理。
  1905年,孙道仁“接印任事,照常驻扎省防兼办各差,并筹办改编常备军事宜”。同月魏光焘解任,升允未到任前由福州将军崇善二度兼署闽督,孙道仁又被崇善檄委充福建常备军统制兼教练处总办,并由崇善奏派赴河间府参观北洋陆军秋操。10月,奉上谕:“福建福宁镇总兵著孙道仁补授。”入京递摺谢恩,召见两次,垂询整理福建炮台及创立陆军学堂、编改陆军情形甚详,并蒙颁赏“福”字。12月,湖南巡抚端方升任闽浙总督,孙道仁又被授予袭骑都尉世职。不久,再任福建暂编陆军第十镇统制。
  几年后,孙道仁以办学堂成绩昭著,卸去练兵处总办、福建陆军武备学堂总办职务,奉旨赏加提督衔。1910年美国舰队来华游历,孙道仁又奉谕在厦门海口妥为招待。当时清廷令第十镇派陆军一标前赴厦门照料保护,他奉命后亲率第三十七标赴厦照料。事毕,孙道仁前往安徽参观第八、第九镇会操,循例入京陛见,奉上谕:“孙道仁著赏给陆军副都统衔。”未几,又“奉上谕:孙道仁著补福建水陆提督”,终成福建历史上的显赫人物。

推荐访问:发迹 始末 福建 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