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毛文龙与毛家军]后金 毛文龙

  [摘 要]毛文龙是明末辽东的驻军将领,是历史上一个有争议的人物,驻守皮岛后他领导的毛家军势力不断扩大和发展,对后金军不断进行骚扰打击,使后金西进受到很多牵制。毛文龙被杀后,东江镇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内部相互攻杀兼并,在兼并斗争中,毛家军几大将领,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被迫走上降后金道路,成为后金定鼎中原的中枢力量。
  [关键词]毛家军;东江镇
  一、毛文龙对东江镇的建设及毛家军的形成
  自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为由,率军征明,在抚顺萨尔浒击败明军,努尔哈赤又挥师西进,乘胜占领了开原、铁岭,突破了明朝在辽东设置的防线,明熹宗天启元年三月,后金军先后攻占了沈阳、辽阳。辽沈失陷的消息传到北京,朝野震惊,为了挽救危急形势,熹宗急令熊廷弼为兵部尚书,王化贞为广宁巡抚,率明军主力驻守广宁。
  毛文龙原是广宁巡抚王化贞手下的练兵游击,天启元年五月,在明朝辽东失守后,他受命于危难之时,率军二百余人前往辽东沿海地区,占据了皮岛,旅顺及沿海诸岛,在辽东沿海地区为明朝开辟了第二战场,目的是牵制后金对辽西的进攻,并威胁后金的后方,使后金陷入两线作战的不利境地。当时王化贞闻听镇江捷报,视为奇功,上报朝廷,毛文龙被授为总兵,累加至左都督,挂将军印,赐尚方宝剑,于皮岛设军镇,又称东江镇,力图把“荒茸无人,多蛇虎”(1)的皮岛建设成为反对后金的战略基地。毛文龙为了建设东江镇,巩固自己的军事实力,采取了几种有效的措施:
  (一)广泛招抚辽民
  毛文龙采取“收辽人以复辽土”的策略,广泛招揽附近海岛和后金统治地区流离失所的辽民。他认为:辽民流离不招,来投不养,走投无路会投向后金,而增加敌人的力量。(2)他还规定凡来归的辽民“每口月给粮三斗”。(3)结果收到了很大的成效,三年中“辽民襁负而至者前后数十万”,(4)毛文龙还招降了为后金所重用的金、海、盖三州副将刘兴祚等二百余人。
  (二)大兴屯田,以解决军饷兼安插辽民
  大量辽民进岛,接渡、安置生活和生产,需要支付一大笔费用,可是朝廷并未给东江发放辽民安置经费,一切安置、赈济等只能从军饷里出,正如毛文龙奏章所说:“一切养兵饷民,买马办料,招抚赏功,备办军火器械,置办船只等项,千头万绪,无一不资于饷。”(5)毛文龙令归顺的辽民和大部分军士在皮岛及周围岛屿开荒种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岛中军民粮饷的匮乏。
  (三)强化组织
  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毛文龙除了加紧军事训练外,还在强化组织,增加军队数量,加强控制能力方面采取了措施:毛文龙将岛中丁壮编为行伍,经过反复拣练得骁勇五六万人,又招回“奴酋剃编辽兵”五六万人及“脱伍剃兵”(6)等数万人,共有“劲兵十四五万”人(7),在军队中设亲兵队伍,称为“内丁”或“家丁”,为军队的骨干。领导亲兵的将领也都是亲信,有的被收为“养子”“养孙”,如跟随他攻占镇江的孔有德,被收为养孙,赐名毛永诗,委以先锋参将的重任;“骁勇喜战”的耿仲明被收为养孙,赐名毛有杰,官至参将;尚可喜被收为养子,赐名毛永喜,授官游击。还用联姻方式密切与将领之间的关系,如重要将领陈继盛、沈世魁之女,皆为其妾。为密切官兵及士兵之间的关系,军队按籍贯编组,自此威胁后金国后侧方的毛家军终于形成了。
  从天启元年至七年,毛文龙按照他的“张疑帜以乱贼心,避其锐而击其惰”(8)的战术方针,率领毛家军先后袭击了长甸、横河、海州、鞍山驿等地,“前后大小三十余战,斩首共一千九十七级,数逾上捷者共五次,总获器械,弓箭等件共五万”。(9)这支部队战斗力非常强,经常以小股兵力骚扰后金,积小胜为大胜。从而有力地拖住了后金,使其无法前进,为明朝决策战守大计赢得了时间。
  崇祯元年四月,明思宗授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关外,二年六月,袁崇焕利用党争,以毛文龙专制一方,私通外番,攀附魏忠贤等十二条罪状,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崭毛文龙于双岛。然后奏撤东江总兵,将皮岛将士二万八千人编为四协,命副将陈继盛,参将刘兴治、毛承祚、徐敷奏主之,将其置于自己的统辖之下。
  二、毛文龙死后的毛家军
  毛文龙死后,虽然袁崇焕将皮岛将士二万八千人置于自己的统辖之下,然而许多将官都是毛姓的毛文龙亲信将官,无论是眀廷还是袁崇焕,都不能真正地控制他们。毛文龙死后,部下人心涣散,分崩离析,各部开始互相攻杀兼并:毛文龙部属由四协改为两协,陈继盛领东协,刘兴治领西协。崇祯三年,刘兴治借给其兄刘兴祚治丧之机,捕杀陈继盛等十一人,四年三月,刘兴治再次为乱,杀参将沈世魁家众,沈世魁又捕杀了刘兴治。孔有德、耿仲明则率部投奔到三东巡抚孙元化麾下,分别任左营参将和中军参将。因受到排挤,预感到自己处境的危险,孔有德曾叹息说:“大将军功名卓卓,犹且不免,我悲死固晚矣!”(10)耿仲明也感慨说“我与若直几上肉耳,可郁郁久居此乎?”(11)两人经过商量决定叛乱,崇祯五年正月,孔有德率兵攻打登州,城内以耿仲明等人为内应,登州轻易就被攻破。听到孔、耿叛乱的消息,旅顺副将陈有时、广鹿岛副将毛承禄等原东江旧将也相继叛降来归。占领登州后,孔又派军继续出击,明朝派重兵围剿,面对攻势猛烈的明军,孔有德无力正面抵抗,遂决定逃离登州,面对明军和朝鲜军的围困,孔军已是四面楚歌了,此时唯一的出路就是归降后金。于是孔有德、耿仲明等联合致信皇太极表达归降之意,并于当年携带官兵家口一万四千人、战船百余只投降后金。皇太极对他们备加优待,精心组织了欢迎孔、耿上沈阳朝觐的盛大仪式,还给以孔、耿相当高的政治地位, “命与八和硕贝勒同列,行止与俱”。(12)孔、耿二人还分别被封为恭顺王、怀顺王。
  崇祯三年,刘兴治为乱,黄龙被擢为东江总兵官,驻守皮岛,尚可喜转隶黄龙,并累官升至副将。而“副将沈世魁谋为岛帅不得,因诱岛兵为乱,遂囚新帅黄龙,奉世魁为帅”,(13)尚可喜闻变出兵救出黄龙,“可喜闻变,率兵入岛,斩乱者,奉黄龙还帅府”。(14)因此,尚可喜与沈世魁结下了仇怨,“世魁大恨之”。降金的孔有德、耿仲明率兵攻打旅顺,总兵黄龙战死,沈世魁出任岛帅,沈世魁当上总兵之后,对尚可喜百般刁难,并一直企图诱杀尚可喜,但都被尚可喜识破,他想到自己的境遇,不禁长叹:“吾家世捐躯殉国,娼嫉者反欲挤之死地,大丈夫安能俯首就戮乎!”(15)而且,由于当时官场腐败,地方官员也对其百般刁难,他们“勒不给粮”,使尚可喜前后失据,他感到眀廷不可依靠,东江镇又无前途,走投无路的尚可喜决定起兵反明,归降后金。正当此时,传来了孔有德、耿仲明降金受到优待的消息。这使尚可喜看到了一丝光明。故于同年十月二十四日密遣卢可用,金汝贯赴盛京联系归顺事宜。皇太极对尚可喜的归顺予以高度重视,妥善安置尚可喜部属;并授尚可喜为总兵官,后被封为智顺王。自尚可喜归降后金之后,更有其旧部因种种缘由陆续来投。沈世魁于崇祯十年战死,其侄沈志祥带领部众四千余人降清,皇太极以礼相待,并将其安置到抚顺,后被封为续顺公。   三、降清后的毛家军
  孔有德、耿仲明归降后金后,首例战功是助后金夺取旅顺。由于二人对旅顺的情况非常熟悉,而且来降时又带来许多战船和火炮,为后金夺取旅顺创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六月十九日,皇太极派“兵部贝勒岳托,户部贝勒德格类率右翼楞额礼、叶臣,左翼伊尔登、昂阿喇及旧汉军额真石廷柱、都元帅孔有德、总兵官耿仲明共马步兵万余,往取明旅顺口。”(16)七月一日,到达旅顺河北,轰击旅顺外围城墙,经过三天的持续炮轰,明军伤亡惨重,处于被动局面,六日晚,后金军发起总功,七日晨,旅顺失守。
  天聪八年,孔、耿、随皇太极绕道蒙古,突袭宣、大地区;崇德元年,随皇太极征伐朝鲜,一个月后,朝鲜国王李倧投降,向清称臣;崇德六年,孔、耿、尚、沈四人率部参加锦州围城战,并于次年参加松锦决战;至顺治元年,他们又随多尔滚在山海关大败农民军,并分路追击农民军至南方;五年春,占辰州,湖南全省平定;顺治六年五月,清廷改封孔有德为定南王、耿仲明为靖南王、尚可喜为平南王,同时命孔有德率军征广西,耿仲明、尚可喜征广东。孔有德率其部属征战广西,孔有德进军雷厉风行,所向披靡,不到两年,即顺治八年,广西全省就被平定。平定广西后,孔有德被命令原地驻守,顺治九年,南明军攻破桂林,孔有德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自尽。
  耿仲明、尚可喜在向广东行进的途中,收留了一千多名“逃人”,这一举动触犯了朝廷的忌讳,朝廷派人追查,耿、尚二人为此十分担心,耿仲明害怕清廷追究,于当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自杀。多尔滚考虑到正在用人之际,只对尚可喜加以惩罚,命他将功补过。尚可喜于顺治七年底,攻克广州,九年,平定广东。清朝统一后,耿仲明之子耿继茂和尚可喜分别留镇广东和福建,与吴三桂一起形成了对清廷的巨大威胁势力,即三藩割据。康熙十二年底,吴三桂发动叛乱,耿继茂之子耿精忠,尚可喜之子尚之信随之响应。在三藩叛乱时,尚可喜被其子尚之信软禁,曾在愤懑中自尽,被左右救下,卒于当年十月。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沈志祥为清兵入关及确立对全国的统治效尽了犬马之劳。
  自毛文龙死后的几年内,先是刘兴祚为乱,杀陈继盛等人,后有孔有德、耿仲明率部降金,继而尚可喜也判明归金,毛文龙“毛家将”的大部分势力都归顺了后金,东江势力完全衰落下去,东江镇的牵制之局也随之完结,随着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毛文龙部下的来降,后金的军事实力大大增强,提升了他们与明朝争夺天下、逐鹿中原的信心“三王一公”投降之后,各率所部随清兵南征北战,在攻朝鲜,击明军,镇压农民起义军及颠覆南明小朝廷的战斗中充当先锋,屡立功勋,为后金定鼎中原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也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注释:
  (1)《熹宗天启实录》。
  (2)计六奇《明季北略》卷二 《毛文龙入皮岛》。
  (3)《毛大将军海上情形》。
  (4)《明熹宗实录》卷七十七。
  (5)《东江疏揭塘报节抄》。
  (6)《毛大将军海上情形》。
  (7)《毛大将军海上情形》。
  (8)《毛大将军海上情形》。
  (9)《三朝辽事实录》。
  (10)《东江疏揭塘报节抄》。
  (11)《东江疏揭塘报节抄》。
  (12)《清太宗实录》卷十六。
  (13)《八旗通志初集》卷一百八十三“尚可喜传”。
  (14)《八旗通志初集》卷一百八十三“尚可喜传”。
  (15)《八旗通志初集》。
  (16)《清太宗实录》。
  作者简介:柏红(1985-),女,辽宁海城人,研究方向:明清史。

推荐访问:毛文龙 毛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