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开展啦啦操的可行性:

  摘 要:在素质教育和全民健身共同提倡的今天,啦啦操以一种将校园体育教育推向多功能方向的全新形式,慢慢步入校园文化生活。啦啦操在中小学的开展,将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健全学生身心,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到合作、服从、忍让等优良美德,培养学生创新进取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集体荣誉感。
  关键词:啦啦操;中小学;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8-0308-02
  啦啦操作为一种全新的健身形式,是一项新兴的集竞技性、艺术性、观赏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它通过音乐或口号的衬托,展示各种具有强烈鼓动性、感染性的动作为形式,将动作、音乐、口号、道具、服装等要素融合在一起,通过丰富的队形和路线变化,融合跑、跳、走、基本体操、健美操、现代舞、体育舞蹈等一系列动作,通过律动、腰胯动作、各种翻腾、抛接和托举等造型,将多样化的动作连贯衔接,集中体现学生动感活力、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展现追求团队荣誉感的最高境界,是一项现代体育运动。本篇主要探讨了啦啦操的起源发展、啦啦操的价值体现以及中小学开展啦啦操的可行性等问题。
  一、啦啦操的起源与发展
  1.啦啦操的起源。啦啦操源于美国,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啦啦操一词源自英语cheerleading,就如同啦啦操的表现形式,cheer一词就表现有振奋精神、提高士气的意思。最早的啦啦操仅仅是球队亲友团在比赛场边进行鼓掌与呐喊,进球之后,他们会用手边擦汗的毛巾和衣服挥舞欢呼,这便是啦啦操最初的表现形式,后来有人把这支球队的人群组织起来,女性的加入以及音乐的融合形成了啦啦操最初的舞蹈形式,毛巾和衣物演变成了绚丽多彩的花球,啦啦操表演形式就这样产生了。后来由于男性的加入,使队伍的能力得到更大提升,于是啦啦操不再仅仅只有舞蹈,一些托举和抛接动作随之而来,后来啦啦操就发展成一项目运动,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啦啦操已经初具规模而且形成比赛一直延续到至今。目前,世界上大约有32个国家拥有啦啦操项目,多盛行于欧美、大洋洲、日韩、新加坡、港台等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2000年后,中国大陆也开始流行。
  2.中国啦啦操的发展。在中国啦啦操尚属于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自2000年传入中国就在广大青少年人群中备受喜爱。虽在国内开展时间不长,但其普及和发展的速度令人惊讶,运动技术水平也有着迅速的提升。自1998年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诞生以来,啦啦操表演便应运而生,此后,在全国多项赛事中都能见到啦啦队表演。1999年,中国第一支专业啦啦队NANA team诞生并在CBA比赛进行中场演出。2000年,中国举办了首届“冰红茶杯”大学生动感啦啦操比赛,此后啦啦操便在中国高校中迅速普及开展起来。2004年,啦啦操被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中国大学生健美操艺术体操协会正式列为体育竞赛项目,并推出了中国学生啦啦操专业评判员等级资格制度。从为其他赛事助威到成为一项正式的体育运动项目,啦啦操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发展壮大起来。随着各省市陆续以各种形式举办啦啦操比赛,中国体育不断的职业化,啦啦操得到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啦啦操领域,如足球宝贝、篮球宝贝等。啦啦操已由原来单一的球场文化发展成为校园文艺热潮,为学生的文化生活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也逐渐成为中国校园健康体育活动的新模式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新途径。
  二、啦啦操的重要价值
  1.啦啦操的教育价值。作为一项体现动感活力、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的项目,啦啦操强调整体效果,注重团队合作,因此能有效地培养人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特别是啦啦操中的托举和抛接等动作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有重要的作用。开展这项运动不仅可以丰富素质教育的内容,还有利于体育健康课程的开展,对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爱国主义精神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中国学校教育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啦啦操的运动价值。进行啦啦操运动可以全面提高人体的各种身体素质。啦啦操运动是一种独特的健身操,是由多种形式组成的综合艺术形式,它把舞蹈、艺术体操、技巧以及其他一些具有特点的项目动作融合为一体,经过再创造形成一种更高层次的身体练习,其中的主体部分是躯体运动,因此啦啦操也具备了所有这些运动具有的综合锻炼价值和功能,广泛地影响人们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参加啦啦操运动能全面锻炼身体素质,提高各种运动能力。在美国,超过六成的啦啦操成员参加了第二种运动,美国学者Thomas,D.Q和Seegmiller,J.G.等人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他们对啦啦操运动员的身体力量、肺活量、体脂等素质和机能作了测试和评定,结果表明,啦啦操运动员拥有和其他竞技运动员不相上下的高水平的身体素质和得分。
  3.啦啦操的欣赏价值。啦啦操是一项结合舞蹈的优美、体操的健美、技巧动作的惊险美、音乐与动作的和谐美,集运动员的健康美、服饰美、道具美、形体美、道德美等多种美于一身的运动。这种美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陶冶人们的心灵。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观看啦啦操表演。在美国观赏啦啦操比赛已经成为市民的一种习惯;在日本啦啦队全国锦标赛的决赛那天,可以容纳4 000多人的体育馆几乎爆满,对他们来说观看啦啦操比赛不仅可以让他们从工作学习的压力中释放出来,同时精神也能得到放松和鼓舞,而且可以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在中国2010年、2011年全国啦啦操联赛、锦标赛、冠军赛上,啦啦操所表现出来的动作整齐一致、协调统一,队形层次复杂多变,出人意料以及夸张的形体表现,都体现出了现代人的生活激情,表现出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积极的向往以及对美的追求,也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和媒体,啦啦操的欣赏价值日渐受到关注。
  三、啦啦操在中小学的开展
  (一)啦啦操在中小学开展的可行性
  1.它是具有动感活力、团队精神和时尚气息的运动项目。啦啦操是基于赛场上观众自发的啦啦队活动而发展成的一项运动,集中体现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和青春动感的活力。作为一种新的健身形式,它的动作融合了多种艺术形态和元素,是一种个性的、艺术的、动感的、健美的运动项目。由于它刚柔相济、热情奔放,极符合中小学生动感活力的个性,它的技巧性打开了学生的探索欲和好奇心的大门,它诉说着学生的渴望,反映出学生勇于创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人生追求。将啦啦操引入中小学体育课堂,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习热情,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团队荣誉感和爱国主义情操的养成。   2.啦啦操在中小学开展的多种优势。首先,出于啦啦操本身的要求和学校的特点,学校通常作为啦啦操的主要发展阵地。想要调动观众的情绪,这就要求表演者充满激情与活力,而且啦啦操讲究集体风貌和团队精神,这要求拥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对于既拥有大量充满活力的学生又易于统一管理的校园来说,条件是十分有利的。其次,各类学校每年都会举办各种大小赛事和活动,尤其像运动会、各种篮球、足球比赛等,都是开展啦啦操的有利场所。最后,学校的教师都经过专业学习和相关培训,能够科学、系统、规范地从事啦啦操教学,有利于啦啦操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又由于教育部要求,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各地各校都要开齐开足音乐、体育、美术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把“体育、艺术2+1项目”的相关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创新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各校要充分利用好大课间和课外文体活动时间,搭建活动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体性校园文化体育活动。让每名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因此,啦啦操必将成为学校体育文化的一个新亮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学校领导的重视,将啦啦操引入校园,是必要的、可行的。
  (二)中小学开展啦啦操的重要意义
  1.啦啦操有益于增强学生体质。参加啦啦操运动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各种身体素质、增强运动能力。啦啦操中的各种跳跃动作能够锻炼学生的弹跳力和爆发力;体操动作可以锻炼弹跳力、动作速率和平衡性;舞蹈动作能提高身体的柔韧性、灵敏性和协调性;技巧中的托举、抛接动作能提高协同性,一致性等,具有锻炼力量、动作速度、平衡能力等功能;整套动作通常是1min~2.5min,长短适中,在此期间要连续不断地完成各种不同的难度动作,既锻炼了耐力又不会使身体过于疲劳。经常练习啦啦操,可以有效增强高校学生的体质。
  2.啦啦操有益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啦啦操的学习来健全学生们身心,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到合作、服从、忍让等优良美德,以增进其社会适应能力。它的主要目的是鼓励自己球队奋力拼搏,激发队员的斗志。啦啦操超强的动感主要通过音乐和肢体动作来表现。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学会将音乐、体育、舞蹈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中学生活力四射、激情四溢的青春美、健康美的良好形象,充满活力的青春,积极、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啦啦操对学生的心理上面也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啦啦操被称作是一项“欢笑运动”,无论是在比赛场外还是在竞技场上,啦啦操表演者始终都以极具感染力的微笑面对观众,使得场内外充满活跃欢乐的气氛。这种欢快的气氛能够使沮丧、失望、抑郁等不良的心理情绪得到减轻和释放,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总之,现代的啦啦操已不是单纯的体育运动,而是一项体现人体健康美、运动美和造型美的,具有高度艺术性、观赏性和锻炼价值的体育项目,它不仅契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及健身、教育、个体社会化、娱乐、竞技等功能,也是学校体育教育与时俱进的象征,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审美情趣、心理素质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作为一项年轻的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啦啦操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是可行的。
  [责任编辑 魏 杰]

推荐访问:中小学 可行性 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