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谷16号选育技术研究:锦谷

  摘要 基于锦谷16号的选育经过和调查内容与方法,分析了该品种的经济性状和经济指标,总结出该品种具有高产、抗病和抗倒伏能力强、稳定性好、适口性强、适应性广泛等特点,以及其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谷子;锦谷16号;选育经过;经济性状
  中图分类号 S5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1-0048-01
  2007年春,锦州农业科学院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引进育种中间材料F5-526,经过2007—2009年3年连续对变异进行定向选择,得到抗阿特拉津、高产高抗谷子新品系锦1366,即锦谷16号。现将其选育情况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选育经过
  2003年,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以抗阿特拉津谷子新品系815(该品系2006年通过国家鉴定,定名为冀谷24)为母本,以大穗型高产材料ch8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2004年从杂交后代中选择出杂交植株F1-26,经过2005—2006年单株南繁北育4个世代定向选择,2006年秋得到F5代抗阿特拉津、抗倒大穗优异材料F5-526。2007年春,锦州农业科学院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引进育种中间材料F5-526,经过2007—2009年3年连续对变异进行定向选择,得到抗阿特拉津、高产高抗谷子新品系锦1366。2010年参加产比试验,平均产量6 402 kg/hm2,较对照锦谷14号增产15.6%。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物候期调查:播种期,以月/日表示(下同);出苗期:50%以上出苗的日期;抽穗期:50%以上的穗抽出旗叶叶鞘的日期;成熟期:80%以上的籽粒变硬、呈现本品种特征的日期;生育期:出苗到成熟的天数。植物学与生物学特征调查发现:穗型,分为筒型、纺锤型、棒型;粒色,分为白、淡黄、深黄、黄褐、红、灰色;抗倒伏性于抽穗后到成熟前观察,分为0~4级,其中0级为不倒伏,1级为植株倾斜小于15°,2级为植株倾斜在15°~45°,3级为植株倾斜超过45°,4级为倒伏于地。抗病性,分为无、轻、中、重(记载病害名称、发生时间)。产量性状调查:室内考种取样10株,基本苗在分蘖开始前调查,取1~2行(或1 m)调查其苗数,折算成每公顷保苗数;株高,即植株基部至穗顶端的长度,以cm表示;主穗长,即穗基部到穗顶端的长度,以cm表示;主茎节数,取10株调查其节数,折算成单株节数;穗粒重=10株粒重÷10株穗数;千粒重,即1 000粒种子重量,重复2次,误差不超过5%,以g表示;小区产量及折合产量,以kg表示[1]。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经济性状
  该成果主要是利用不同地区亲缘关系较远的2个亲本杂交,同时考虑其农艺性状的遗传特点,使双亲的优良性状达到互补和加强,产生理想的组合后代即1366株系。该株系优良性状突出而稳定,不仅产量高而且商品性好。高产、优质是育种最终实现的目标,而多抗是条件,在后代的选择过程中重点选择抗病性和抗灾害能力的植株,同时重视谷子各种性状的互补。
  2.2 技术经济指标
  该品种叶片大小适中,有利于通风透光和密植,抗病能力强;植株较高,平均株高153.2 cm,但节间短,抗倒伏能力强;根系发达,耐旱,不早衰;籽粒成熟度好,完整粒率较高,成穗率为90.4%。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稳定性好,年度间、地区间产量差异不大。该品种2010年参加产比试验,虽然2年间自然气候反差极为明显,不同试验点条件差异较大,但是该品种2年平均产量6 402 kg/hm2,较对照锦谷14号增产15.6%。说明该品种在地区间、年度间,是一个适应性强、产量稳定的优良品种。
  3 结论与讨论
  锦谷16号高产,抗病、抗倒伏能力强,稳定性好,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品质好,适口性好,深受农民的欢迎,在辽宁、吉林、内蒙、河北、山西、北京等省市均可种植,有一定的推广前景。2010—2011年在全省示范、试种,累计种植面积达333.33 hm2以上,平均产量5 737.5 kg/hm2,较对照锦谷14号增产16.2%。该品种推广后,提高了谷子产量,促进了辽宁省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显著提高了社会效益。
  该品种在栽培上有很多技术要点:一是选地倒茬。谷子宜选择中等或中等以上肥力的平地或岗坡地种植。在茬口选择上,忌连作和重迎茬,以豆类和油类茬口为佳,其次可选择玉米、高粱、马铃薯。若是选择小麦茬口,则在谷子种植时注意镇压,确保苗全。合理轮作,年限至少为3年[2-4]。二是精细整地施肥。谷子对土壤条件有一定要求,要及时、精细整地,镇压保墒。结合起垄滤底粪,施优质农肥30~45 t/hm2、过磷酸钙375~450 kg/hm2,口肥可施磷酸二铵150 kg/hm2,也可用优质农肥作口肥,在拔节后孕穗期可追施尿素150~225 kg/hm2。三是及时播种。播前晒种,用清水浸种5次。为防治谷子白发病和黑穗病,可用盐水、清水选种,或用药剂拌种,以确保苗全、苗壮。根据土壤、气候条件,适宜在5月中旬播种,行距以40~50 cm为宜,播种量为7.5 kg/hm2,要严格掌握播种量,并保证均匀播种。合理密植,留苗密度在45.0万~52.5 万株/ hm2为宜。四是田间管理。苗期镇压保墒,以利于蹲苗。为了提高地温、防止倒伏和杂草危害,应及时进行间苗、定苗和铲趟[5-6]。结合当地条件和实际生产,在谷子拔节至孕穗期和灌浆期勤浇水,预防“胎里旱”和“卡脖旱”。6月下旬至7月上旬及时防治玉米螟和钻心虫的危害,8月上中旬预防谷锈病的发生。五是适时收获。当穗中下部籽粒颖壳变成灰白色时籽粒变硬,成熟“断青”,说明全穗充分成熟即开始收获,过早或过晚都将影响谷子产量和品质。
  4 参考文献
  [1] 蒋自可,刘金荣,王素英,等.谷子动态育种方法的应用[J].河南农业科学,2007(9):26-27.
  [2] 安治信,刘彩云,张金良,等.旱地谷子优质丰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1):122.
  [3] 王海英,张福生,桑英.有机谷子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1):112.
  [4] 邢宝龙,朱玉,高均平.谷子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2):109-110.
  [5] 李君霞.河南省谷子产业的特点及发展对策[J].种业导刊,2011(10):13-14,17.
  [6] 刘晓东,白丽,于树会,等. 河北省谷子生产现状调查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1(10):199-201.

推荐访问:选育 技术研究 锦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