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视角下高校公共资源沦为“公地悲剧”治理研究] 公地悲剧的经济学意义

  摘 要:以高校免费公用小黄车为例阐述高校公共资源在使用过程当中沦为"公地悲剧"现象,针对相对应的原因从产权理论、边际效用理论、规模经济理论等经济学理论方面阐述"公地悲剧"的解决之道。
  关键词:公地悲剧;公共资源;原因分析;治理对策
  "公共地的悲剧"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加雷特·哈丁提出。哈丁设想了一个向一切人开放的牧场,每个牧羊人的直接利益的大小取决于他所饲养的牲畜数量,其结果是,出现过度放牧问题,公有牧场的草地被过度利用了,悲剧由此而产生。[1]
  一、高校公共资源在使用过当中的"公地悲剧"现象
  公共资源是指属于社会公有、公用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主要包括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和行政资源。[2]公共资源具有公共性,即不具有占有的排他性,一般来说,资源又是稀缺的。因此,一旦公共资源被过度使用,势必会造成其灾难性的后果,即"公地悲剧"现象。
  高校公共资源主要包括水、电、网络资源和公共设施等等。寝室水资源浪费,在洗衣服、冲马桶用水上缺乏一般的正常循环利用;电力方面,无人寝室仍会一直亮灯,厕所电力通风设备仍在工作,电子设备像mp3、mp4、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充电频繁,常有充电完毕后充电器未拔现象;无限制包月网络,网络基本一直处于工作状态,造成网络资源浪费、网络拥挤;公共物品的损害亦很严重。
  二、高校公共资源沦为"公地悲剧"的原因
  (一)产权理论与高校公共资源沦为"公地悲剧"
  产权理论认为,私有企业的产权人享有剩余利润占有权,产权人有较强的激励动机去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益。产权会确定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如何受益、如何受损以及他们之间如何进行补偿的原则。在产权界定清晰的情况下,产权主体在作出一项行动决策时,将会认真考虑和比较未来的收益和成本,从而选择能使他的财物价值增殖最大化的行为方式。[3]
  高校对公共资源拥有产权,学生有使用权但不存在产权问题,所以学生会尽可能频繁使用公共资源来获取自身效用最大化,且不考虑任何成本问题,对公共资源合理使用方式的选择,更没节约激励,公共资源易被过度使用,沦为"公地悲剧"。
  (二)边际效用理论与高校公共资源沦为"公地悲剧"
  边际效用理论可以解释经济学中著名的"价值悖论"。有些东西效用很大,但价格很低(如水),有些东西效用很小,但价格却很高(如钻石)。这种现象与传统的价格理论不一致。水带来的总效用是巨大的。但我们对某种物品消费越多,其最后一个单位的边际效用也就愈小,反之,越大。根据边际效用理论,消费者分配收入的方式是使一切物品的每元支出的边际效用相等。由此可以得出,人们愿为边际效用高的钻石支付高价格,为边际效用低的水支付低价格是一种理性的行为。"物以稀为贵"的道理正在于"稀"的物品边际效用高。
  高校公共资源中很多是对学生免费开放,即使是收费,价格也会低于市场价格。在较低的使用价格的激励之下,势必造成水、电、网络资源等的大量浪费。
  (三)规模经济与高校公共资源沦为"公地悲剧"
  规模经济,指在一定科技水平下生产能力的扩大,使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趋势,即长期费用曲线呈下降趋势。高校就如生产高校公共资源的厂商,学生则相当于消费者,高校不能找到一个规模经济点,以至于很多的情况下高校公共资源处于不经济状态,使用上存在拥挤和闲置现象,生产成本不是在减少,而是在逐渐的上升。
  (四)信息不对称与高校公共资源沦为"公地悲剧"
  信息不对称指交易中的各人拥有的资料不同。一般而言,卖家比买家拥有更多关于交易物品的信息,但相反的情况也可能存在。在此情况下,极易发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高校和学生之间所掌握的关于公共资源的信息都是不完全的和不完美的,学校在提供公共资源时未能将所耗费用进行公示,学生则会认为每年的大笔学费所花流向不明,既然自己上学是花了大笔的费用,那么就会产生对于学校提供的公共资源"不用白不用"的心态。即使在校方明确公共设施使用费用的情况下,学生使用公共设施的次数,校方是不清楚的,只有学生自己知道,校方是掌握信息少的一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选择会产生道德风险,由此导致高校公共资源沦为"公地悲剧"。
  三、高校公共资源沦为"公地悲剧"的治理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产权制度,让高校学生付费购买一定的资源使用权
  高校公共资源国家所有,产权是属于校方的,学生只拥有一定的使用权。建立完善的产权制度,让学生对公共资源付费可以减少对高校资源的浪费,消除"搭便车者"。学生在付费使用时,会自动考虑自己的成本与收益,使得成本最小化时效用最大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理性的经济人。例如,体育馆的使用上,让学生交使用费,并且规定每年的使用次数和损坏公物赔偿金额。
  (二)采取高校资源基本费加超额定价策略
  高校公共资源应采取定额使用限制策略,主要在水电、网络流量方面,限定月人均使用量,在定额使用量之内的,给予低于市价的优惠,超出额定量的部分,按高于或等于市价计费。在定额内外价格差异的激励下,学生会提高自己的节约意识,间接地保护了高校公共资源。
  (三)建立完善、高效、快捷的高校公共资源统计系统
  对于高校公共资源的提供,唯有掌握好需求量,利用成本和收益分析,大致给出公共资源的所需规模,只有在这一规模之上,高校公共资源的使用才是高效的、合理配置的。所以建立完善、高效、快捷的高校公共资源统计系统,在节约高校公共资源上来说,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
  (四)将高校公共资源价目表公开化、明朗化,加强学校和学生双方信息交流
  如今,各大高校的学费一路高走,学生在学费流向问题上是不清楚的,多数学生会认为他们所缴纳的学费,绝非只能提供这么多公共资源,再加之他们对于公共资源的市价是没有任何概念的,由此也会产生"不用白不用"的心态,为了消除这种心态,校方应该将公共资源的价格进行公开、公示,让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地了解到他们学费的流向,这样他们才能自觉提高保护公共资源的意识。
  四、小结
  本文以高校免费公用小黄车为例阐述公共资源在使用过程当中沦为"公地悲剧"现象,针对相对应的原因从产权理论、边际效用理论、规模经济理论等经济学理论方面阐述"公地悲剧"的解决之道。由于公共资源具有公共性和稀缺性,故会被过度使用,从而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即"公地悲剧"现象。在此篇论文中,笔者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公共资源在使用过程当中沦为"公地悲剧"的原因,并从建立完善的产权制度,让高校学生付费购买一定的资源使用权;采取高校资源基本费加超额定价策略;建立完善、高效、快捷的高校公共资源统计系统;将高校公共资源价目表公开化、明朗化,加强学校和学生双方信息交流四个方面给出解决高校公共资源在使用过程当中沦为"公地悲剧"的策略。
  参考文献:
  [1]陶锋、邢会歌.公地悲剧的不动点与理性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9 (2):50
  [2]梁小民.经济学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胡永明.市场经济与产权改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徐龙(1987-),男,安徽霍邱人,安徽大学2011级区域经济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推荐访问:公地 沦为 视角 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