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5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药治疗

  【摘要】 目的:探讨牵引配合中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取牵引配合中药方法对7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治愈26例,好转4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2%。结论:牵引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牵引; 中药治疗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0.086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农村一种常见多发病,以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为特点,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大多数患者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1]。笔者运用牵引配合中药治疗该病75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5例,男43例,女32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3岁,平均40.5岁;病程最短7 d,最长5个月,平均1.5个月;病变部位L4~L5有22例,L5~S1有43例,L3~L4有10例,其中左侧40例,右侧30例,中央型5例。
  1.2 诊断标准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1)病史:腰部扭伤史或腰部损伤史;(2)症状:腰及下肢疼痛麻木或放射性疼痛;(3)体征:腰部活动受限或行动困难,脊柱侧弯,直腿抬高实验阳性,下肢感觉异常,肌肉萎缩,肌力减弱;(4)影像检查:X线摄片、CT、MRI等异常征象与临床表现相符。
  1.3 治疗方法
  1.3.1 牵引 治疗期间需卧硬板床休息,禁止从事重体力活动,避免不正确的弯腰动作,就餐及大小便可以下床,并要求做腰围固定。牵引均采用腰椎牵引床纵行牵引,牵引重量视患者体重而定,首次牵引一般是患者体重的1/2或者先轻后重,体质虚弱或女性可适当减轻重量,牵引后需在牵引床上休息2~5 min。1次/d,每次持续牵引30 min,15 d为一疗程。
  1.3.2 辨证治疗 (1)血瘀气滞型:有明显腰部外伤史,腰痛并放射至下肢,麻木疼痛,腰腿痛如锥刺,固定不移,活动受限,行走困难,脉弦、舌质红或有瘀点。治以活血化瘀、舒筋活络。药用红花10 g、地龙15 g、秦归15 g、川芎15 g、赤芍15 g、鸡血藤30 g、续断15 g、骨碎补15 g、威灵仙15 g、乳香10 g、没药10 g、香附15 g。1剂/2 d,日服3次,每服150~200 ml,15 d为一疗程;(2)外邪侵袭型:有腰部外伤史,伤后失治或感受风寒湿邪,腰腿痛点广泛,遇冷加重,得热减轻,伸腰困难,舌淡苔白。治以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药用桂枝15 g、赤芍15 g、秦归15 g、鸡血藤30 g、伸筋草15 g、续断15 g、附片15 g、防己15 g、木瓜15 g。1剂/2 d,日服3次,每服150~200 ml,15 d为一疗程,服药期间忌生冷豆类食物;(3)肝肾虚损型:平素体虚精亏,又因腰部外伤而至,腰痛以酸痛为主,肢体屈伸不利,下肢无力,伴有头晕目眩,舌淡苔白,脉沉细。治以滋肝补肾,活血通络。药用熟地30 g、肉桂10 g、骨碎补15 g、牛膝15 g、鹿胶15 g、麻黄5 g、丹参15 g、威灵仙15 g、白芥子15 g、炮姜炭15 g、甘草10 g,肾阳虚者加补骨脂15 g、杜仲15 g、菟丝子15 g,肾阴虚者加寄生15 g、枸杞15 g。1剂/2 d,日服3次,每服150~200 ml,15 d为一疗程。
  1.4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腰腿痛症状消失,直腿能抬高70°以上,能恢复正常工作;好转:腰腿痛症状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无效:腰腿痛症状无明显改善。
  2 结果
  本组75例病例中,治愈26例,占35%;好转43例,占57%;无效6例,占8%;总有效率为92%。
  3 典型病例
  李某,女,38岁,2011年3月15日诊。腰痛伴右下肢放射痛反复发作3年,加重月余,多次服西药镇痛及自行牵引,治疗效果不佳。现行走困难,脊椎侧弯,咳嗽时疼痛加剧。查双侧腰部骶棘肌紧张,L4~L5、S1棘突压痛,椎旁右侧压痛敏感,右下肢放射痛。MRI检查示,L4~L5、L5~S1椎间盘突出。中医诊断为腰痛,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腰痛、右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行走困难,舌红有瘀点,脉弦。辨证为血瘀型腰痛。治法: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方药:红花10 g、地龙15 g、秦归15 g、川芎15 g、赤芍15 g、鸡血藤30 g、续断15 g、骨碎补15 g、威灵仙15 g、乳香10 g、没药10 g、香附15 g。1剂/2 d,日服3次,每服150 ml。牵引1次/d,30 min/次。1周后疼痛明显减轻,行走百余米而无不适感。治疗2周后疼痛完全消失,行走如常,右腿抬高80°,恢复正常工作生活。
  4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属中医“痹证”、“腰痛”范畴。现代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退行性改变或外力作用,使腰椎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血管、脊髓、马尾神经等,产生以腰痛、下肢放射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突出的椎间盘对神经根的机械压迫、化学刺激及自身免疫反应,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公认的发病机理[3]。本病好发于20~40岁青壮年,占腰椎间盘突出症总数的80%,男性多于女性,下腰椎间盘为本病的好发部位,其发病约占总发病数的90%以上[4],患者常有腰部扭伤病史。牵引可拉宽椎间隙,增加椎管内容积;松解神经根粘连,使突出物还纳或位移;纠正脊椎关节紊乱,恢复正常的生理平衡;放松脊旁肌肉;改善受压组织的血液供应。卧床休息可以去除体重对椎间盘的压力,解除肌肉收缩对椎间盘的挤压,利于纤维环修复、突出髓核的回纳。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邪入经脉,痹阻不通;或因闪挫跌仆、气滞血瘀、经脉不通而致腰痛;也有因体虚精亏、房劳伤肾、腰府失养所致腰痛。治宜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止痛、祛风除湿为主。古人有“痹证瘀血之说”,活血化瘀始终贯穿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各证型的治疗之中。活血化瘀的作用,寓祛邪于调理之中,使邪祛而正不伤,正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相符。临床运用活血祛瘀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明显[5]。
  本病的病位在腰,为经脉气血阻滞或筋脉失养所致。因内伤而发病者,不离肝肾之虚,外邪致病者,亦多肾虚为本。故临床上多内外合邪、虚实相兼,治疗上外用牵引,内服中药,使气血流通,病邪得除,通则不痛,腰痛自消,故能取得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
  [1] 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26-127.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
  [3] 于泉.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J].中国骨伤,2003,26(16):753.
  [4] 王培利.颈肩腰腿痛实效良方[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45-152.
  [5] 吕存贤.活血化瘀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黄韧带的影响[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28(22):327.
  (收稿日期:2012-03-12) (本文编辑:李静)

推荐访问:牵引 配合 中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