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形式美初探] 中国画的形式美

  摘 要: 中国传统绘画源远流长,在世界绘画领域中独树一帜,自成体系。中国画是按照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美学思想进行创作绘制而成的。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明暗光线,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形似,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以“写意”为特点重视人的精神的直接抒发。中国画的笔墨观是以线为主,是点线和笔墨的协奏。
  关键词: 中国画 形式美 诗书画印
  
  中国绘画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土壤之中,经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美。中国画是运用绢和宣纸作画,特别是生宣纸因其渗性,更加展现了特有的笔趣和墨彩。在用墨方面亦如用色,古有墨分五彩之经验,亦有惜墨如金的画风,自由挥洒,酣畅淋漓;用笔方面,使用毛笔的尖锥,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无穷变化,奇妙的效果,以表现物体的质感;在敷色方面也有讲究,所用颜料多为天然矿物质或动物外壳的粉末,耐风吹日晒,经久不变;意境方面追求自然、含蓄、深沉,朴素淡雅的画面配以中国书法,题诗落款,再押署印章,彰显出中国画的特点,“诗、书、画、印”的结合完美构成。
  诗书画印的结合,是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融多种艺术为一体,相互辉映。其相互结合是中国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文人画家登上画坛后才具有的现象。北宋后期,许多文人画家活跃画坛,如苏轼、文同、王晋卿、米芾等,倡导诗书画印结合,并且身体力行,为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奠定了基础。到元代迅速发展,诗书画印结合的艺术形式为画家们普遍采用,至明清两代,诗书画印结合的艺术形式日臻完美。以下我谈谈诗书画印在国画中的结合。
  一、诗画结合
  诗画结合包含两层意义:一是画本身没有题款,但充满诗意,可谓诗画意境结合;二是画上题诗书款,诗画相配,相得益彰。苏轼说:“味摩诘(王维字)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被视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代表人物。
  五代两宋画家多数不在画上题诗书款,偶或有之,亦在石隙树缝间,以防损伤画面,破坏画面构图。李公麟、李唐、马远只在边角不起眼处签署姓名年月而已。元代开始,每画必题诗书款,明清则更甚。故苏轼说:“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诗画的结合,相互生辉,如宋朝马远的《雪图》,画的是雪后大地披上了银装,明月寥廓,万籁寂静,一行征鸿,几声橹响,上下呼应,蕴含着无限的诗情,可谓画中有诗。如古人的咏雪诗:“轻轻压叠向风加,襟袖谁能认六葩。高岫人迷千尺布,平林天与一般花。横空络绎云遗屑,扑浪翩翻蝶寄槎。公子樽前流远思,不知何处客程赊。”这首诗把漫天大雪,雪后难行写得有声有色,用现实形象加以夸张地描写,诗歌可以得心应手,绘画却难以描绘。
  画上题诗书款,还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芙蓉锦鸡图》轴,左下角秋菊一丛,稍上斜偃芙蓉一株,花鸟锦鸡依枝,回首仰望右上角翩翩戏飞的双蝶,顺着锦鸡的目光,导向右边空白处的诗题:“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翳。”全图开合有序,诗弥补了画未尽之意,画因诗更显圆满。这首诗题,实际上已巧妙地成了画面构图的一部分,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燮(郑板桥)为竹石画作题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其题诗书款更强调了画中意境,体现了画家的思想境界。
  二、书画的结合
  中国画的“书”(指书法)与“画”由于工具相同,操作时又有许多共同之处,因此二者早已结下不解之缘。书画的结合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画家本人兼长书法,作画时常常以书入画;二是以书题诗写款在画面上,与画面构图协调。
  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首倡“书画同体”“用笔同法”,后代的文人对张氏的理论,异口赞服。元代画家更强调画中的书法趣味,杨维桢说:“书与画一耳,士大夫工画必攻书,其画法必书法所在。”(《东维子集》卷十一)
  书与画在某些方面是有相通之处,但二者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艺术门类,各有不可替代的某些特点。绘画是以塑造完美的造型艺术为主,充实画面内容为首任,书法则以其特有的风格,作为补充画面的不足之处,使一幅国画作品更加完美。
  三、印的结合
  印最初只是信物,北宋以前的画家作画很少押印,一般只押鉴定人、收藏家的印记,这些印记并非画面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至元代以后,水墨画占压倒性优势,朱文印章已不仅仅是信物标记,而成为画家们作画时不可缺少的构图需求,并对画面起到活跃气氛的作用。如文徵明《清秋访友图》,系青绿山水图,画面以石绿、花青染树,以淡墨、花青、赭石晕染山峦,山涧水流清澈,在这古朴雅静的环境中,好友二人在岩石旁青草坪上赋诗闲聊,其中红衣白裳,格外显目,但以画面设色构图看,“万绿丛中一点红”有点孤立。画家在画面右角题款处押署“徵明”一方朱印,使画面顿时生辉,与人物的红衣裳相互呼应。
  依画面构图所需,押署印章也各有不同。以表达不同的画面,体现画家的风格,可选用不同的押印。印章有各种不同的造型,不规则的大小,内容上也形形色色,有姓氏章、名字章、压角章、闲章等,均由画家根据画面所需,配上相关内容的印章,充实画面内容,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这就是押署印章的妙处。
  诗书画印在中国画的结合中,创作出完美的艺术形式。
  
  参考文献:
  [1]中央美院中国画系.中国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5.
  [2]魏志英.浅谈对美术教育中“综合”的认识.中国美术教育,2005,(1).

推荐访问:形式美 中国画 初探